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會陰側切手術的全過程

分娩時“下身”被剪了一刀, 這個讓很多媽媽都十分恐懼。 到底這個會陰側切術是如何進行的呢?下面我們就為您分解手術全過程。

會陰側切手術的全過程

為什麼要進行“側切”?

由於初產婦會陰較緊, 對胎兒娩出阻力較大, 有時可發生嚴重外傷。 必要而適時地切開會陰既有利於胎兒的娩出, 還可防止因會陰的創傷所造成的盆底鬆馳等後遺症。 切開的傷口邊緣齊整, 較裂傷易於對合, 癒合也較好。 如果能及時做會陰切開術, 那就不會發生產後尿失禁等後遺症, 而且對產婦和胎兒都會有好處。

哪些產婦需要側切?

Advertisiment

1、會陰彈性差、口狹小或會陰部有炎症、水腫等情況, 估計胎兒娩出時難免會發生會陰部嚴重的撕裂。

2、胎兒較大, 胎頭位置不正, 再加上產力不強, 胎頭被阻於會陰。

3、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 或者合併有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高危妊娠時, 為了減少產婦的體力消耗, 縮短產程, 減少分娩對母嬰的威脅, 當胎頭下降到會陰部時, 就要做會陰切開術了。

4、子宮口已開全, 胎頭較低, 但是胎兒有明顯的缺氧現象, 胎兒的心率發生異常變化, 或心跳節律不勻, 並且羊水混濁或混有胎便。

5、借助產鉗助產時。

手術過程

第一步、麻醉:取膀胱截石位, 採用雙側陰部神經阻滯麻醉。 較小的會陰切開, 局部浸潤即可。

術者以一手的食、中二指在陰☆禁☆道內觸摸坐骨棘,

Advertisiment
另一手持接上20~22號長針頭的針筒, 由坐骨結節與肛門聯線中位處皮膚刺入, 先作一皮丘。 然後向坐骨棘方向進針, 直達其內下方, 注入0.5%~1%奴夫卡因溶液10ml, 再向切口周圍皮膚、皮下組織及肌層作扇形浸潤麻醉。 必要時可從陰☆禁☆道內進針, 較易達到坐骨棘。

第二步、切開:切開時間應在兒頭露出會陰部約5~6cm直徑時進行。 切開過早可造成不必要的失血, 過遲則失去切開的意義。 術者以左手食、中二指插入胎兒先露部與陰☆禁☆道壁之間, 二指略展開, 使會陰稍隆起, 然後用繃帶剪(或普通剪)剪開。 剪開後用紗布壓迫止血, 必要時結紮止血。

小編總結:看過這篇文章後准媽媽們是否會因此消除了幾分對會陰側切手術的恐懼呢?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