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會陰側切沒你想的那麼恐怖 側切術後護理寶典

由於初產婦會陰較緊, 對寶寶出生阻力較大, 甚至有可能發生嚴重外傷。 適時地切開會陰既有利於胎兒娩出, 還能防止因會陰的創傷所造成的盆底鬆馳等後遺症。 會陰側切術是指在會陰部做一斜形切口, 這是為了防止產婦會陰撕裂, 保護盆底肌肉而進行的處理。 切開的傷口邊緣齊整, 較撕裂傷易於對合, 癒合也較好。 如果能及時做會陰切開術, 那就不會發生產後尿失禁等後遺症, 對產婦和胎兒都有好處哦。

哪些情況需要側切?

1、會陰彈性差、口狹小或會陰部有炎症、水腫等情況, 估計胎兒娩出時難免會發生會陰部嚴重的撕裂。

Advertisiment

2、胎兒較大, 胎頭位置不正, 再加上產力不強, 胎頭被阻於會陰。

3、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 或者合併有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高危妊娠時, 為了減少產婦的體力消耗, 縮短產程, 減少分娩對母嬰的威脅, 當胎頭下降到會陰部時, 就要做會陰切開術了。

4、子宮口已開全, 胎頭較低, 但是胎兒有明顯的缺氧現象, 胎兒的心率發生異常變化, 或心跳節律不勻, 並且羊水混濁或混有胎便。

5、借助產鉗助產時。

會陰側切術後護理要點

找出舒服姿勢:會陰切開術後的兩三天內, 准媽媽會發現不論坐著或站著都會痛, 有時側靠著坐比坐在堅硬的椅子上更痛, 如果不管哪種姿勢都痛, 可以試試坐在橡膠表面,

Advertisiment
以減輕會陰部的壓力。

由於會陰傷口的疼痛會影響到准媽媽的排便情形, 因此容易出現便秘現象, 建議月子 期間更應攝取足夠的纖維質, 以利排便, 必要時也可請醫師開軟便劑舒緩便秘症狀。

解便後護理:每次解完大小便後, 一定要清潔會陰部, 保持乾淨, 建議可在會陰沖洗器中加入溫水進行噴洗, 再用較大只的棉棒或棉紙由前往後(由尿道口往肛門方向)擦拭, 且擦過就丟, 切忌由後向前擦或反復擦拭。

勤換棉墊:生產過後的惡露會持續將近一個月, 為了避免感染, 最好不要省, 定時更換衛生棉墊, 避免濕透, 讓傷口浸泡在濕透的衛生墊上將會很難癒合。

適時使用抗生素:傷口若持續有紅腫或刺痛感時, 甚至出現膿狀分泌物,

Advertisiment
或發燒等現象, 可能是傷口癒合不佳, 若提早發現這些狀況, 應儘早就醫, 臨床上會使用抗生素藥物, 否則, 等到傷口出現感染後, 會令日後癒合更為麻煩。

產後早些下床活動,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多喝魚湯、豬蹄湯等湯飲, 不吃辛辣食物以保持排便通暢。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術後3天內醫院會有完善的清潔措施, 多用有消毒作用的洗液沖洗外☆禁☆陰。 3天后或出院後則需要產婦自己每天用清水或洗液清洗外☆禁☆陰, 有條件的最好1天兩次。 同時選用安全的衛生用品, 及時更換, 保持外☆禁☆陰的乾燥。

勿提重物:產後1個月內不要提舉重物, 也不要做任何耗費體力的家事和運動。 任何過早過重的體力活動, 都可能造成盆底組織損傷,

Advertisiment
甚至造成老年後的子宮脫垂。

拆線後的幾天內, 避免做下蹲用力動作, 如在解便時, 宜先收斂會陰和臀部後再坐在馬桶上, 屏氣用力常常是會陰傷口裂開的原因。

坐位時身體重心偏向右側以防傷口受壓切口表皮錯開。

避免摔倒或大腿過度外展, 這樣都會使傷口再度裂開。

不宜在傷口折線後當日出院, 因傷口裂開多發生在傷口拆線當天。

避免性行為:後6周內, 應該避免性行為的發生。 直至產後6周複查時, 由專業醫師確認子宮及產道恢復良好, 方可進行。 切口局部腫痛可用高錳酸鉀坐浴裂傷較嚴重且傷口腫痛者, 可以在水中加入高錳酸鉀坐浴, 濃度為1:5000(水的顏色變成粉色即可)。 或用烤燈加快復原速度。 (高錳酸鉀可以殺菌,

Advertisiment
溫水和烤燈則以高溫促進血液迴圈, 加快血腫吸收)。

若記住了以上的提示, 相信孕媽媽一定會順利經過會陰側切這一關的。 希望選擇會陰側切術的新媽媽可以儘快恢復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