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13味安胎中藥是孕媽可以嘗試的

老一輩認為, 中藥安胎是最安全的安胎法。 流產患者的中醫證候以腎虛和脾腎兩虛較為常見。 其主要表現是腰膝酸軟, 小腹隱痛下墜, 頭暈耳鳴, 孕後陰☆禁☆道少量出血, 色淡黯, 面部或眼眶黯斑。 平素體質虛弱, 有自然流產病史。 常見於黃體功能不健、妊娠免疫調節失衡者。 安胎則以補腎健脾為主, 可選用滋腎育胎丸。

在嶺南地區, 氣候溫熱, 體質偏于陰虛或陽盛者頗為普遍, 均可表現為血熱證。 其主要臨床表現是面赤心煩, 口乾咽燥, 或五心煩熱, 孕後陰☆禁☆道少量出血, 色鮮紅或深紅, 質稠, 小腹痛, 腰酸脹, 便秘,

Advertisiment
尿黃。 多見於自身免疫損傷, 如抗磷脂抗體陽性, 或母胎血型不合。 治法是清熱養血, 滋腎安胎, 可選用保陰煎(生地、熟地、黃芩、黃柏、白芍、續斷、甘草)。

臨床應囑有自然流產病史或出現先兆流產症狀的孕婦, 在生活上要注意調攝, 飲食要均衡, 避免辛燥刺激或生冷寒涼;心態要平靜, 不要焦慮或憂傷;起居要謹慎, 不可過於勞累, 在懷孕3個月內應避免性☆禁☆生☆禁☆活。 這也是中醫“胎教”的要求。

那麼哪些中藥有安胎的功效呢?

1、紫蘇:性微溫, 味甘、辛, 具有解表發汗、寬胸利膈、順氣安胎之功。 適用於妊娠期風寒感冒及脾胃氣滯所致的胎動不安、胸脅脹滿、噁心嘔吐等症, 常與陳皮、砂仁等配伍。 臨床觀察發現, 蘇梗安胎效果優於蘇葉。

2、黃芩:性寒, 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之功,

Advertisiment
適用於懷胎蘊熱之胎動不安, 常與白術、當歸等配伍。 也可治療妊娠期濕熱瀉痢、黃疸及肺熱咳嗽、高熱、熱毒熾盛之出血、瘡瘍腫毒等。

3、桑寄生:性平, 味甘, 有祛風濕、益肝腎、強筋骨、固沖任、安胎之功, 多用於肝腎精血虧虛之胎動不安、胎漏下血, 常與阿膠、川續斷、菟絲子等同用。

4、砂仁:性溫, 味辛, 能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 適用於妊娠初期胃氣上逆所致之胸悶嘔吐、胎動不安等, 常炒熟研末單用或配蘇葉、藿香、黃芩、白術、當歸等一同使用。

5、艾葉:性溫, 味苦、辛, 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之功, 適用於下元虛寒或寒客胞宮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動不安, 常與香附、當歸、小茴香、川續斷、桑寄生等同用。

Advertisiment

6、白術:性溫, 味甘, 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和中安胎之功。 適用於脾虛氣弱之胎動不安, 可配陳皮、茯苓、黨參、生薑等使用。 還廣泛用於懷胎蘊熱(配黃芩、梔子、白芍等)及血虛(配當歸、白芍、生地等)、腎虛(配桑寄生、續斷、山藥、山萸肉等)所致的胎動不安。

7、菟絲子:性溫, 味甘, 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固元安胎, 用於肝腎不足之胎動不安, 常與續斷、桑寄生、阿膠等配伍適用。 還可用於腎虛之腰痛、消渴、尿頻帶下, 肝腎不足之眼目昏暗、視力減退及脾腎虛瀉等。

8、杜仲:性溫, 味甘, 具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之功, 適用於肝腎虧虛、下元虛冷之胎動不安、妊娠下血、習慣性流產等, 可配續斷(共研末)、棗肉為丸服, 或配續斷、菟絲子、阿膠等煎服。

9、續斷:性微溫,

Advertisiment
味苦、辛, 可補肝腎、續筋骨、通血脈、安胎, 適用於肝腎虛弱、沖任失調之胎動欲墜, 配伍桑寄生、菟絲子、阿膠。

10、阿膠:性平, 味甘, 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安胎之功, 適用于沖任不固或陰血虧虛之胎動不安、崩漏下血, 可配生地黃、艾葉等, 還用於治療婦女月經過多、產後便秘等。

11、竹茹:性微寒, 味甘, 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安胎之功, 用於懷胎蘊熱之胎動不安, 可單用, 也可與黃芩、苧麻根等同用。

12、苧麻根:性寒, 味甘, 具有清熱涼血、解毒安胎之功, 適用於熱毒熾盛之胎動不安、胎漏下血, 可單用, 也可與阿膠、黃芩、當歸等同用。

13、石菖蒲:性溫, 味辛、苦, 有開竅寧神、化濕和胃、安胎之功, 適用於濕濁中阻之胎動不安, 對緩解胸悶腹脹、嘔吐等症狀有良效, 常與砂仁、蒼術、厚朴等配伍。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