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師進行溝通
很多幼稚園, 小學都有便於家長, 教師溝通的聯繫本, 家長要好好地利用它, 我的那位朋友跟我說, 她每星期都要將孩子的表現回饋給老師, 在聯繫本中, 她真誠地談孩子的優點, 不足之處, 特別是孩子的困惑, 她還利用接孩子, 開放日、節日聯歡的機會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與老師達成共識:哪些是要繼續努力的, 哪些是需要關注的, 爭取教師的配合。 一次開放日的常識課上, 老師講鏡子的反光作用時特別叫了孩子發言, 熱烈的掌聲讓孩子找到了成功的喜悅, 他笑了一路並跟媽媽說:"媽媽,
Advertisiment
與教師溝通的主要目的在於更準確地瞭解孩子, 因為有時教師對孩子的瞭解比我們更客觀、準確。 比如, 內向的孩子有可能在熟悉的家人面前找不到一點內向的影子, 而在學校卻完全不同。
家長需要與教師進行適度的溝通, 但沒有必要苛求老師對自己孩子過分地關注, 因為它的不良後果很可能強化孩子的退縮行為。
足夠的心理準備時間
在麥當勞門口, 一位大姐姐正在帶領小朋友跳舞, 一位媽媽非要將6歲的兒子往隊伍中推, 兒子使勁往後退, 並開口大嚷:"我不願意跳!"這是內向孩子經常會出現的情況, 他們有參與活動的願望, 但需要較長的心理準備時間。 帶這類孩子參加聚會,
Advertisiment
除此之外, 家長還要幫助孩子充分做好活動前的準備, 如演節目前就要反復練習, 這樣才能使孩子真正克服羞怯和不安, 這樣的體驗多了, 才能形成個性發展的良性迴圈。
拓展生活環境和空間
可以開個家庭聯歡會, 父母, 孩子輪流上場。 還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小大人", 經常向孩子表達感受, 比如對事情的看法, 在生活中遇到的麻煩等。 創設這種豐富的語言,
Advertisiment
當然, 家長還要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 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各種陌生的環境, 陌生的人, 可以向朋友介紹你的孩子, 讓他感到他已經長大了, 千萬不要搶孩子該說的話, 也不要強迫他說話, 更不要總在別人面前說"這孩子特內向,不愛說話"等等,強化孩子的這種意識。
除此之外, 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獨自完成某種任務,如買東西等, 消除孩子與人交往的恐懼心理;多和外向的孩子接觸等, 增強孩子自我發現及自我教育的能力;還可以在體育鍛煉方面多下點功夫,磨煉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