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幼稚園最好的朋友在背後說他壞話—什麼寶寶現在還尿床啦;什麼寶寶不遵守紀律啦;什麼寶寶又偷吃零食啦……最離譜的是硬說他吃過小石頭!其他小朋友可不知道這都是編的,
見到寶寶就取笑他。
寶寶又尷尬又苦惱:自己最信任的好朋友,
怎麼能這麼說自己呢?以後再也不理他,
還是繼續和他做朋友呢?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只好去找媽媽……
場景一:“你怎麼交了這樣一個朋友?”媽媽略帶責備地說,
“以後看人要看准些,
別以為和你玩、對你笑的就是朋友了。
你還小,
不懂事,
有的人是笑面虎,
Advertisiment
場景二:“朋友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呀。 你爸爸就是人太老實, 沒什麼朋友, 所以現在才混不出樣子來!”媽媽語重心長地說, “那首歌你也會唱啊, ‘千里難尋是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 ’所以嘛, 他說他的, 你別太在意, 誰讓你們是朋友呢?”“可是, 我真的好傷心。 ”寶寶苦著臉說, “我最相信他了, 他卻這樣亂說……”“孩子, 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媽媽笑著安慰他, “只要你們沒吵翻, 就還是好朋友。 ”
場景三:“你的朋友做得的確不對。
Advertisiment
分析:六七歲的孩子, 開始接觸、感受並初步結交朋友, 這對他們的社會化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雖然孩子之間的友誼只是簡單而不確定的交往, 卻對他的心理影響極大, 在一定程度上將決定他長大後與朋友交往的心態和狀況,
Advertisiment
場景一中媽媽的說法, 明顯地帶有成人的世故與偏見。 孩子的友誼, 缺少成人理性的辨別、分析, 對友誼的要求質樸且簡單:互相幫助、彼此真誠。 當孩子感到自己在交友中受到了傷害, 而家長又火上澆油地來上這樣一番言辭, 孩子在不理解家長對交朋友的“辨別、分析理論”的同時, 勢必會在心裡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留下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 從而對他社會化的過程產生負面的影響。
場景二中媽媽的說法更糟糕。 雖然人在社會中需要友誼的溫暖, 但如果是以利用為目的、變質的友誼, 就會像人身上的腫瘤一般, 隨時可能癌變。 如果孩子真的聽取了媽媽的意見, 他在今後的人際交往中,
Advertisiment
場景三中的媽媽告訴了孩子一個交朋友最基本的原則:交朋友需要用真誠的心去交往, 不能因朋友犯了錯就不原諒他、放棄這個朋友, 因為他也許是無心之失;如果他屢屢犯這樣的錯誤, 那就說明他的人品有問題, 不值得交往。 同時, 媽媽也說明了交朋友時的態度。 給孩子的社會化發展打下了一個健康向上的基調, 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