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什麼辦法可以治療耳道流膿

耳道流膿, 多因掏耳朵時下手過重, 損傷鼓膜, 或者有不乾淨的水流入耳道, 或因擤鼻方法不當等原因所引起。 其急性發作者稱作膿耳, 西醫稱化膿性中耳炎。

表現為耳道深部疼痛, 逐漸加重, 咳嗽、噴嚏時疼痛更甚, 有時疼痛連及耳枕部, 化膿時疼痛尤劇, 勢如雀啄, 坐立不安。 同時, 可伴見發熱頭痛, 口苦咽幹, 大便秘結, 小便黃熱, 舌紅苔黃, 脈弦數等全身症狀。 當鼓膜穿潰、膿液流出時, 則耳痛即可減輕。

中醫認為此由風熱侵襲, 引動肝膽之火, 邪熱上蒸, 灼傷肌膜, 腐肉為膿所致。 治擬清肝泄熱, 解毒消腫。 藥用黃芩10克,

Advertisiment
山梔10克, 龍膽草3克, 赤芍10克, 夏枯草10克, 生地10克, 銀花10克, 連翹10克, 蒼耳子10克, 生甘草3克, 煎服。 並用黃連12克, 煎水500毫升;過濾, 加入枯礬12克, 再過濾, 取其溶液滴耳, 一日多次。

如失於治療或治療不當, 邪毒滯留, 經久不愈, 轉成慢性者, 則稱為“耳疳”, 俗稱“耳底子”。 其耳道膿多, 質稀或如粘絲狀, 倦怠乏力, 腹脹便溏, 舌淡苔白, 脈濡緩, 屬脾虛失運, 濕聚耳竅。 治擬健脾滲濕, 托裡排膿。 藥用黨參12克, 黃芪12克, 茯苓10克, 陳皮10克, 法半夏10克, 白術10克, 蒼術10克, 白芷10克, 皂角刺15克, 煎服。 同時用冰硼散或紅棉散吹耳道, 一日多次。 每次吹藥前, 最好用3%雙氧水清洗外耳道, 除去膿液, 再用棉簽吸幹, 然後施藥。 但每次不宜吹藥過多, 以免阻塞耳道, 妨礙膿水流出。

平時不亂掏挖耳道,

Advertisiment
游泳、洗浴時注意不使污水流入耳道, 可預防本病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