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有個性還是有病?

許多家長在急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同時, 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行為疾病, 尤其是在孩子患病后, 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反而誤認為這是孩子有“個性”。

精力總不集中應懷疑多動癥

幼兒園大班的小強近來突然變得異常調皮, 上課時總做小動作, 一會兒玩玩鉛筆, 一會兒拽拽前面小朋友的辮子, 一會兒又鉆到桌子下面。 小強媽媽挺納悶:從前孩子挺乖的, 性格靦腆內向, 怎么突然像換了個人兒似的, 變得外向活潑起來了呢?后來才知道, 原來孩子患了多動癥。 像小強媽媽這樣將孩子的病態誤認為是“個性”的家長不在少數。

Advertisiment

據北京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著名兒童心理學專家范少真介紹, 兒童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 由于多動癥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因此許多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太理想。 如果家長未認識到孩子的病態, 不能對其及時引導, 反而采取責備甚至是打罵的方式, 那么就很可能將孩子潛在的不良情緒激化。

疾病和“個性”要分清楚

由于孩子的心理行為疾病是潛在的, 因此大部分家長都容易忽視。 有的孩子患了多動癥, 家長卻以為是孩子性格外向、活潑頑皮;有的孩子過于緘默, 家長卻以為孩子性格內向;有的孩子經常有恐懼感, 家長卻以為是孩子膽小;有的孩子依賴感過強,

Advertisiment
家長卻以為這是孩子在撒嬌……有的家長雖然已經意識到了孩子的這種非正常的狀態, 卻認為這根本不是毛病;有的則主觀地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 等孩子長大就好了, 因此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也有的家長在治療中急于求成, 孩子病情一減輕就停藥, 不久又復發了。 專家指出, 如果治療不徹底, 病情反復, 時間長了很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精神障礙。

兒童心理行為疾病的先兆

范少真介紹說, 兒童在出現心理行為方面的問題時, 有時會并發其他疾病, 如頭暈、腹痛、肢體痛, 可又很難查出病因。 遇到這種情況, 應首先懷疑是否有心理行為疾病。 兒童在出現以下情況時, 家長應引起高度重視:多動、發育遲緩、過于倔強、內向、緘默、依賴、口吃、焦慮、恐懼、語言遲緩等,

Advertisiment
有時夢游也可能是心理行為疾病的癥狀表現, 患該病的兒童還很可能兼有自卑、消沉、性格怪僻等不良情緒。

藥物與心理治療要雙管齊下

兒童出現心理行為疾病后應首先看神經內科, 由醫生對孩子進行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 同時還要分析病因, 目前最主要的病因是家長對子女期望值普遍過高, 使孩子承受的壓力太大。

專家認為, 心理行為疾病的治療越早越好。 但目前在國內從事兒童心理行為疾病研究和治療的醫療機構還比較少, 而該病治療的關鍵是需要根據病情發展的階段, 隨時按照血濃度的檢測指標更換藥物、調整劑量, 特別是許多鎮靜類藥物都有副作用, 把握這些,

Advertisiment
對于非專業人員來講, 是很難做到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