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原則無條件的愛才是真愛

生活現場

3周歲的小瑞瑞和小KENY是親密的好朋友, 一有時間兩人就粘在一起玩。 這天, 兩個人看到樓下鄰居家的小弟弟在玩遙控小車, 倆孩子看著也心癢起來, 跑過去要玩小弟弟的玩具。 小弟弟可不答應, 緊緊抱住不肯給, 兩個孩子仗著自己個大, 硬搶了過來拿到其他地方去玩了。 這下小弟弟大哭, 哭聲引來了大人們。 小瑞瑞和小KENY商量好似地, 異口同聲地說, 是小弟弟自己給他們玩的……

鏡頭一:小瑞瑞家

“你為什麼要搶別人的東西?搶別人東西就不是好孩子, 你怎麼可以這樣?!”“我……沒搶……”“小孩子不能撒謊,

Advertisiment
知道麼?撒謊了媽媽就不喜歡你!來, 告訴媽媽, 你撒謊了嗎?”

瑞瑞傷心地嚎啕大哭起來。 因為媽媽知道他搶了別人的東西, 還撒謊, 自己是個壞孩子了。 他認為媽媽真的將從此不再愛他, 他失去了最安全的庇護。

鏡頭二:小Keny家

Keny媽媽嘗試著採納臺灣家庭問題專家馮志梅的建議, 和孩子進行了一場愛的對話:

“兒子, 你覺得媽媽愛你嗎?”“媽媽愛我。 ”“那麼如果今天你撒謊了, 媽媽還會愛你嗎?”“……媽媽你是說你不愛我了嗎?”“答錯了, 媽媽依然愛你。 只不過媽媽要打你一個屁股。 ”“如果你今天出去又撒謊又搶別人的東西, 媽媽還會愛你嗎?”“……不知道。 ”“親愛的, 媽媽依然愛你, 只不過這一次媽媽要打你五個大屁股。 ”

小Keny在媽媽懷裡松了一口氣, 因為他明白了無論怎樣的狀況,

Advertisiment
媽媽都無條件地愛他, 雖然媽媽要管教他, 但那管教是基於愛。

專家解析:

“有原則, 無條件的愛”——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人在離開母體時, 與生俱來的巨大恐懼, 在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若缺乏父母給予的無條件的愛時, 那麼, 這種恐懼就沒有及時被消除, 他的那個“烙印”就會永遠存在, 他的“安全感”會極度缺乏, 並深深影響日後人格的完善。 而消除這一烙印的唯一方法, 就是得到無條件的愛。

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包容, 這種無條件的愛會使人感受到很深的“安全感”。 人一旦有了安全感, 自信、穩定、自在的感覺就會油然產生, 這樣, 人才能勇敢地冒險, 不怕艱苦。 當一個人被無條件的愛著的時候,

Advertisiment
他的自信心會大增。 自己會尊重自己, 進而尊重別人。 在他的心靈中會感受到自我價值的產生, 即自我價值開始萌芽。

所以, 真正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 如果你讓孩子覺得你愛他要有一個前提條件:“乖”、“聽話”、“成績好”……, 那麼他就會沒安全感, 而孩子的思維是絕對化的, 這樣以後, 他就會下決心做個符合你要求的“好孩子”。 但是有一天, 他會發現這根本不可能, 人難免會犯錯。 他一犯錯他又會絕對化地想:我犯錯誤了, 我不是個好孩子, 父母一定不愛我了。 這時候, 父母親對他的批評、指責、打罵等教育行為都會強化他們的這種推斷。 隨著這種情況的一再發生, 孩子就會有“習慣性無能感”:我再怎麼努力, 都還是會犯錯。

Advertisiment
所以, 父母對孩子的愛越是無條件地給, 孩子的心理越自信、越健康。

孩子的聰明才智只有在寬鬆、愉悅、安全的情況下, 才能發揮出來。 父母的鼓勵、信任、支持將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前提。

“有原則, 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更懂得愛

我們實在不能去責怪孩子如何不懂得去愛別人, 而應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一言一行, 是否為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在孩子的面前是否已忘記:愛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 要知道, 孩子的愛心不是一夜之間就培養得出的, 更不是沒有原則、失去理智的溺愛換來的。

父母對子女的舔犢之情難以言表, 這種感情表現為父母對寶寶一片愛心。 這種愛心如果只成為單方面的, 那將是十分可悲的事情。

Advertisiment
這種愛心只有引起寶寶的共鳴, 才能真正起到愛的效果。 要使寶寶對父母之愛產生深刻的體驗, 就需要愛得有分寸, 愛得適度。 正確的愛不是一味地無限制給予, 而是要讓寶寶在最需要你的時候, 你能夠來到他的身邊, 能夠理解他、幫助他、體貼愛護他。 此時寶寶最能體驗到父母的愛, 愛也才能產生共鳴。 互愛才是愛的真諦。

孩子的愛心是通過自然而然的模仿、潛移默化的滲透而逐漸形成的, 如同春雨“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更是最直接的愛心播種者。 如何給孩子播下愛的種子, 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母愛”?

很簡單, 你要相信付出才有回報。 你在孩子身上付出越多正確的努力, 孩子才會越健康地成長。在孩子身上付出越多無條件的愛,孩子才會成長為一個充滿愛的人。成功不是偶然的,失敗也不是意外發生的,每個父母都要對孩子的成長負責任。這是一種因果定律,思想是原因,外在環境是結果。只有我們正確地愛孩子,才能讓孩子懂得愛。

有原則、無條件的母愛,不但能在孩子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體現母愛的可貴,還能在人性、人格、公德、審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文精神等方面給孩子一些終身受益的東西。真正的母愛是無條件有原則的。

用真愛去愛孩子

真愛孩子,而不是滿足大人自己的欲望去愛

我們總在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卻加上了許許多多的條件:你不怎樣怎樣,我就不愛你了!這是我們經常會對孩子說的話。

很多家長讓孩子好好學習,要給自己爭氣!那麼,如果有條件、求回報,那就不是愛,而是在滿足我們自己的某種欲望。

無條件地接納包容、理解孩子

讓孩子對母親產生信任和尊重,因為獲得了母親的尊重,孩子會逐漸建立自尊。這樣的孩子會對自己有信心,他知道無論自己成功或是失敗,母親都會無條件地理解和支援他。無條件地愛孩子,同時,也要把握好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不因為無條件的愛而讓孩子犯錯,對犯了錯的孩子也不姑息。有原則的母愛雖然不能保證孩子永遠不犯錯,但是它能夠讓孩子懂得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改正錯誤的勇氣。

無條件、有原則的母愛是理智的母愛

小雛鳥在學飛的時候,會經歷一次次的跌落,直到最後飛起來,鳥媽媽都只是站在一旁看著,雖然它很想去扶一下自己的孩子,但是它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小雛鳥永遠也不會飛起來。理智的母愛所看到的並不是孩子當時的喜悲,而是會考慮到孩子更遠的未來,她們考慮的常常是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走得更好。無條件有原則的母愛可能短時間內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有時候孩子會認為母親對自己的愛沒有以前多了。理智的母親在受到孩子的誤解時不會去辯解,他們不會去要求孩子明白她們的苦心,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孩子能活得開心,獲得幸福。

母親對孩子的愛很多時候都是不計成本的,母愛的偉大之處就在於能犧牲自我來呵護孩子。經常會看到很多母親為了讓孩子能有好的生活學習環境,省吃儉用,自己捨不得穿好的衣服,省下錢來讓孩子能到條件好的學校去學習。我們也會看到有些母親在孩子犯了錯時,能態度堅決地讓孩子改正,只有這種有原則負責任的愛才能將孩子的教育進行到底。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出現錯誤的行為、但還沒有形成不良習慣之前改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會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他便學會好鬥。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懂得信任。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懂得愛。”

媽媽反思:

前面瑞瑞出現這種反復撒謊的狀況,父母感到的往往是孩子道德品質不好,只看到孩子在撒謊,卻看不到孩子撒謊的深層原因。

而恰恰是瑞瑞為了得到愛,學會了撒謊。孩子所有行為的變化,都源自於生命對愛的強烈需求。

為了得到媽媽的愛,瑞瑞學會看媽媽的臉色,撒謊是不讓媽媽生氣、怕媽媽不喜歡自己,都是為了換取媽媽的愛,這也是因為孩子內在“安全感”的嚴重匱乏。而媽媽還一味地設置愛的條件:“你搶別人東西不是好孩子”,完全否定瑞瑞,讓瑞瑞對自己失去信心;“你不說實話我就不喜歡你”,愛加上了條件,更讓孩子更失去了安全感。而最合理的處理方式是應該象小Keny媽媽一樣,媽媽依然愛他,並且正因為愛他,才要管教他。

孩子才會越健康地成長。在孩子身上付出越多無條件的愛,孩子才會成長為一個充滿愛的人。成功不是偶然的,失敗也不是意外發生的,每個父母都要對孩子的成長負責任。這是一種因果定律,思想是原因,外在環境是結果。只有我們正確地愛孩子,才能讓孩子懂得愛。

有原則、無條件的母愛,不但能在孩子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體現母愛的可貴,還能在人性、人格、公德、審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文精神等方面給孩子一些終身受益的東西。真正的母愛是無條件有原則的。

用真愛去愛孩子

真愛孩子,而不是滿足大人自己的欲望去愛

我們總在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卻加上了許許多多的條件:你不怎樣怎樣,我就不愛你了!這是我們經常會對孩子說的話。

很多家長讓孩子好好學習,要給自己爭氣!那麼,如果有條件、求回報,那就不是愛,而是在滿足我們自己的某種欲望。

無條件地接納包容、理解孩子

讓孩子對母親產生信任和尊重,因為獲得了母親的尊重,孩子會逐漸建立自尊。這樣的孩子會對自己有信心,他知道無論自己成功或是失敗,母親都會無條件地理解和支援他。無條件地愛孩子,同時,也要把握好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不因為無條件的愛而讓孩子犯錯,對犯了錯的孩子也不姑息。有原則的母愛雖然不能保證孩子永遠不犯錯,但是它能夠讓孩子懂得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改正錯誤的勇氣。

無條件、有原則的母愛是理智的母愛

小雛鳥在學飛的時候,會經歷一次次的跌落,直到最後飛起來,鳥媽媽都只是站在一旁看著,雖然它很想去扶一下自己的孩子,但是它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小雛鳥永遠也不會飛起來。理智的母愛所看到的並不是孩子當時的喜悲,而是會考慮到孩子更遠的未來,她們考慮的常常是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走得更好。無條件有原則的母愛可能短時間內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有時候孩子會認為母親對自己的愛沒有以前多了。理智的母親在受到孩子的誤解時不會去辯解,他們不會去要求孩子明白她們的苦心,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孩子能活得開心,獲得幸福。

母親對孩子的愛很多時候都是不計成本的,母愛的偉大之處就在於能犧牲自我來呵護孩子。經常會看到很多母親為了讓孩子能有好的生活學習環境,省吃儉用,自己捨不得穿好的衣服,省下錢來讓孩子能到條件好的學校去學習。我們也會看到有些母親在孩子犯了錯時,能態度堅決地讓孩子改正,只有這種有原則負責任的愛才能將孩子的教育進行到底。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出現錯誤的行為、但還沒有形成不良習慣之前改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會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他便學會好鬥。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懂得信任。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懂得愛。”

媽媽反思:

前面瑞瑞出現這種反復撒謊的狀況,父母感到的往往是孩子道德品質不好,只看到孩子在撒謊,卻看不到孩子撒謊的深層原因。

而恰恰是瑞瑞為了得到愛,學會了撒謊。孩子所有行為的變化,都源自於生命對愛的強烈需求。

為了得到媽媽的愛,瑞瑞學會看媽媽的臉色,撒謊是不讓媽媽生氣、怕媽媽不喜歡自己,都是為了換取媽媽的愛,這也是因為孩子內在“安全感”的嚴重匱乏。而媽媽還一味地設置愛的條件:“你搶別人東西不是好孩子”,完全否定瑞瑞,讓瑞瑞對自己失去信心;“你不說實話我就不喜歡你”,愛加上了條件,更讓孩子更失去了安全感。而最合理的處理方式是應該象小Keny媽媽一樣,媽媽依然愛他,並且正因為愛他,才要管教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