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問題找搖籃專家:寶寶叛逆期應對策略

寶寶如何度過四大叛逆期?

友邁步向前求助:我家邁邁最近的脾氣越來越大了, 動不動就“哼——!不和你玩了”

平時在家裡那個活潑勁兒, 出門也還是活潑得不得了, 和小夥伴在一起話不停, 還老是對小朋友的家長說“你家盈盈這樣亂跑, 要被壞人抓走的”。 可是, 國慶跑親戚, 見了親戚一個也不叫, 好說歹說就是不叫, 在家可有禮貌了, 唉~

平時家裡零食一大堆不要吃, 看到哥哥姐姐們吃, 她就人來瘋了, 好吃得像是重來沒吃過似的, 真是丟人。

最近, 特愛吃鹽汽水, 不讓吃, 那個急得是眼淚水稀裡嘩啦可憐呀,

Advertisiment
抱著個瓶子像人家酒鬼似的。

看到蒼蠅蚊子, 怕得就拔腿就跑……

我家邁邁這怎麼變得越來越奇怪了……>>原貼地址

特聘專家胡小燕(向她提問)解答:孩子可能到了叛逆期。 首先孩子在家裡都是寶貝, 家長或多或少會遷就孩子, 這就養成了孩子的自我意識, 因此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就會受不了, 就會發脾氣, 其次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所致, 他們的語言發展很局限, 還不能完整地向成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因此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不高興的事情時, 就會用哭鬧等方式來宣洩情緒。 另外因為孩子還很小, 自控能力也很弱, 他們不會像成人那樣隨時都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情感, 因此會有多家長反映孩子性格倔強, 不聽道理。

Advertisiment
遇到這種情況, 家長也不用太過擔心, 也不用過於指責孩子, 因為孩子也控制不了, 並且他們不明白發脾氣是對的還是錯的, 孩子在氣頭上的時候, 家長可以適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讓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或者家長可以適當的冷處理, 讓孩子明白遇到事情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另外適當的挫折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等到孩子稍微大點, 就可以引導孩子用語言來表達。 >>查看全文

寶寶叛逆期Q&A

Q:寶寶最早的叛逆期是哪個階段?

A:孩子最早的叛逆期一般是在1歲4個月左右。 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萌發, 學會了走路, 開始可以叫爸爸媽媽等簡單的稱呼, 覺得自己本領了, 喜歡說不, 喜歡扔東西等。 >>查看全文

Advertisiment

Q:為什麼孩子會有叛逆期呢?

A:寶寶自我意識的萌芽, 意識到自己和別人的區別, 同時想要證明自己的時期, 就會出現叛逆。 叛逆期的出現說明寶寶長大了, 到了另一個階段, 寶寶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如果家長引導的好能提高寶寶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對以後寶寶與人相處, 適應壞境的能力都是有幫助的。 >>查看全文

Q:父母如何應對1歲寶寶的叛逆期?

A:1歲的寶寶自我意識比較強烈, 此時的寶寶個性也比較著急, 所以完全不能容忍別人的阻攔和拒絕。 所以家長在保證安全和不觸碰原則的情況下, 給寶寶更大的空間, 滿足寶寶這段時間的敏感期。 當寶寶提出需求時, 可以先以肯定的方式告訴寶寶, 可以做, 但是需要等等。

Advertisiment
一定要先肯定寶寶的行為, 然後再給寶寶一些等待時間, 等待時間不宜過長, 這樣寶寶會失去耐性。 在寶寶等待的過程, 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緩解寶寶著急的情緒。 >>查看全文

Q:男孩處在叛逆期父母如何應對?

A:叛逆對孩子來說是有意義的, 可以幫助他建立自我的概念, 確立自己和別人的邊界。 而且男孩子慢慢從母親共生的狀態轉向男性性別角色認同。 這些都會產生不聽媽媽話的現象。 媽媽可以請爸爸更多地介入孩子的教育中來, 帶孩子去戶外做些刺激性的活動, 教給孩子社會規則, 把孩子帶入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平時對待寶寶的叛逆, 媽媽首先要看看自己處在什麼樣的情緒狀態, 如果非常焦躁, 就暫時離開寶寶幾分鐘,

Advertisiment
否則就會把火氣發在孩子身上, 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 也不利於在孩子面前確立威信。 有威信的家長是言必諾行必果的, 不是情緒化的。

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Q:孩子在叛逆期, 父母如何跟他有效溝通呢?

A:寶寶早期的“不聽話”和兒童時期的不聽話, 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爸媽不能簡單地阻止他, 而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對待成長中的孩子。

1、給予理解和尊重。

孩子開始不聽話的時候, 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 他這麼做無非是想獲得成長空間, 要求和你有一樣的平等地位, 此時對他的行動不要輕易干涉。 在孩子最初要自己做什麼的時候, 不妨滿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 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 給予指導。 這樣,會使孩子覺得你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維護的孩子會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自然會做一個聽話的孩子。

2、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對某些物品感興趣時,他會不顧一切地想得到,還會提出一些無理要求,這時爸媽不能粗暴地制止,而是提出一些他更感興趣的建議,以轉移他的注意力並及時帶他離開目標物品的出現地。比如當孩子非要拿桌上的水晶球扔著玩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皮球,並帶他到另一個房間,陪他一起扔著玩。

3、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在確保孩子遠離危險品的情況下給他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間。為了讓孩子遠離危險的東西,最簡單的方法之一便是為他提供其他的替代品,同時給他設立一定的規則,對他的探索進行一定限制,因為此時的孩子對可觸摸與不可觸摸的東西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

爸媽可以主動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和物品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把精力集中於可滿足探索需要的活動中。試著給他多提供結構性玩具,讓他拼拼拆拆;引導他創新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既滿足了他的好奇心又滿足了他渴望動手操作的願望,他一定大為開心。

當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特別是當他遇到自己能力範圍可以解決的事情時,如要求自己穿衣服、洗臉等,請及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會使他體驗到成就感和愉悅感,也能避免“不聽話”行為的產生。

4、用正確的語言與孩子交流。

爸媽採用何種方式與孩子交流,直接影響他的行為表現。

建議多用正面而積極的話語。比如不要對孩子說“不要把花捏碎了”,而說“這花朵多嫩呀,孩子要用手指輕輕地碰它”。不要使用“不”字,因為“不”字會吸引他的好奇心,加劇他想嘗試的欲望。

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話語。比如他在超市看到了一個和家裡一模一樣的玩具時,他非認為那個就是他的,非要拿回家去,這時你如果對他說,“孩子,小汽車現在想媽媽了,它想趁著你不玩的時候,回家來看看孩子。可是當我們回家時,媽媽保證,它肯定也會回家的!”這樣和孩子交流,他就不會賴著不走了。

這樣,會使孩子覺得你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維護的孩子會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自然會做一個聽話的孩子。

2、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對某些物品感興趣時,他會不顧一切地想得到,還會提出一些無理要求,這時爸媽不能粗暴地制止,而是提出一些他更感興趣的建議,以轉移他的注意力並及時帶他離開目標物品的出現地。比如當孩子非要拿桌上的水晶球扔著玩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皮球,並帶他到另一個房間,陪他一起扔著玩。

3、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在確保孩子遠離危險品的情況下給他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間。為了讓孩子遠離危險的東西,最簡單的方法之一便是為他提供其他的替代品,同時給他設立一定的規則,對他的探索進行一定限制,因為此時的孩子對可觸摸與不可觸摸的東西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

爸媽可以主動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和物品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把精力集中於可滿足探索需要的活動中。試著給他多提供結構性玩具,讓他拼拼拆拆;引導他創新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既滿足了他的好奇心又滿足了他渴望動手操作的願望,他一定大為開心。

當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特別是當他遇到自己能力範圍可以解決的事情時,如要求自己穿衣服、洗臉等,請及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會使他體驗到成就感和愉悅感,也能避免“不聽話”行為的產生。

4、用正確的語言與孩子交流。

爸媽採用何種方式與孩子交流,直接影響他的行為表現。

建議多用正面而積極的話語。比如不要對孩子說“不要把花捏碎了”,而說“這花朵多嫩呀,孩子要用手指輕輕地碰它”。不要使用“不”字,因為“不”字會吸引他的好奇心,加劇他想嘗試的欲望。

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話語。比如他在超市看到了一個和家裡一模一樣的玩具時,他非認為那個就是他的,非要拿回家去,這時你如果對他說,“孩子,小汽車現在想媽媽了,它想趁著你不玩的時候,回家來看看孩子。可是當我們回家時,媽媽保證,它肯定也會回家的!”這樣和孩子交流,他就不會賴著不走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