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師說:孩子的勇氣從哪裡來

最近有家長很糾結地問我“我家孩子才4歲, 一遇到問題就哭, 說自己做不了, 怎麼說都不管用, 就是一個哭, 真讓人心煩, 男孩子動不動就哭這以後該怎麼辦?”

我也經常聽到一些家長的抱怨, 說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太優越, 一點都不知足, 什麼都不讓他們做只需要好好學習都做不好, 真應該送到艱苦的農村去鍛煉鍛煉!不知道苦哪知道甜?

各位父母是否有同感, 我們的孩子抗挫能力越來越差, 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 所以才有很多人呼籲提倡抗挫折教育。

那麼我們的孩子為什麼

一遇到困難就放棄?

Advertisiment

一遇到問題就開始哭?

一遇到挑戰就退縮?

孩子的勇氣去哪了?

孩子的勇氣又來自哪裡?

抗挫能力是否挫折越大能力就越強?

那我們如何培養一個有勇氣的孩子?

孩子的抗挫能力是如何慢慢增強的呢?

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 我希望我們一起來探究孩子的世界, 讓我們養育孩子有更多的選擇!那讓我們先來瞭解一下孩子是如何獲得勇氣的?

什麼是勇氣?

被稱之為“自我啟發之父”的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勇氣就是克服困難的動力, 勇氣是即使面臨困難也不放棄關心對方, 優先考慮對方的意念”。 缺乏勇氣的人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評價, 滿腦子想著自己和自己的事。 缺乏勇氣的人, 一遇到困難就會墜入黑暗深淵,

Advertisiment
感到沒有希望無力無助。 阿德勒也曾說“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時, 才擁有勇氣。 人只有覺得自己的行動對於周圍的人有貢獻時, 才覺得有勇氣”。

那麼我們看看哪些行為做法會挫傷孩子的勇氣?哪些方法行為能夠增強孩子的抗挫能力?

1, 接受並認同孩子真正的本身, 就是在給予孩子勇氣。 所以當我們在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 控制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及給孩子提條件時, 就是在挫傷孩子的勇氣。

比方說:

“哭, 就知道哭, 男孩子要勇敢, 不可以哭!”

“你考試成績每門是優, 就是爸爸的好兒子!”

“就照著媽媽說的去做, 准沒錯!”

看看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對待他的方法恰恰是在一點點在挫傷他的勇氣。

Advertisiment

2, 以尊重平行的視角對待孩子, 就能帶給對方勇氣。 我們認為稱讚表揚孩子能夠給孩子帶來勇氣, 比方說

“你的作文寫的很好!真棒!”

但恰恰是這樣的稱讚在向孩子傳遞“你不如我”“你不可能做到”這種意思, 因為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關係, 而且裡面包含了不相信的預想, 所以無法帶給對方勇氣和幫助抵抗挫折, 孩子無法從中感受的貢獻和自我價值。 但如果換成另外一種尊重的平等的話語

“看了你的作文, 我頓覺心情很愉悅, 謝謝你帶給我的這種感受”

這樣表達是不是會讓孩子更加有活力, 更有勇氣迎向困難呢?

3, 避免代替孩子做事或代辦包辦, 才能使其擁有勇氣!有時候孩子因為現階段能力不足, 所以無法做得又快又好如我們所期待,

Advertisiment
但能力不足, 不能與一個人的價值劃等號, 而且能力不足只是一時的, 將來會有提高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說

“算了算了, 還是我來做!”

或者

“不對, 不是這樣的, 哎呀, 你真能磨蹭, 浪費我的時間!”

或者

“洗衣服洗碗都不要你做, 你只要把學習學好就行!”

等等

各位家長當你聽到這樣的話語你有何感受呢?這些明的暗的指責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無能而心生自卑, 這裡面彰顯著家長的優越感, 只會讓孩子失去克服困難的動力, 不是嗎?

4, 關注問題的解決方案, 而不是找出問題的原因, 這樣會給予孩子勇氣。 我們通常習慣孩子行為有問題, 我們就會和孩子一起找原因, 其實要知道探究原因只會讓孩子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

Advertisiment
借由“為你好”指責挫傷孩子的勇氣最後選擇放棄挑戰困難。 我們習慣用“物理學”的法則來去解決心理學的問題, 這是行不通的, 它們是截然不同的領域。 當我們和孩子關注問題解決的方案時, 我們不僅能夠幫助孩子找回勇氣, 而且能夠示範給孩子如何帶給別人勇氣!

所以我們作為家長, 無法代替孩子成長, 孩子的人生道路必須由他自己走完, 如果我們期待孩子能夠擁有充滿希望的人生路, 那我們就要給予孩子勇氣, 讓他帶著自己的勇氣上路, 在困難面前, 挑戰面前, 亮出自己的勇氣去面對去經歷!

擁有勇氣就擁有了充滿希望的人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