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逗孩子。 我家三個孩子小時候就常常被我逗得噘起嘴巴, 罵我“壞媽媽”。 我哈哈笑, “壞”媽媽想教出聰明的孩子啊!
我一直相信腦力和體力一樣是可以訓練的。 因此, 我隨時隨地逗他們, 捉弄他們, 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訓練體能, 也讓他們不能不絞盡腦汁, 養成思考的習慣。
在他們出生還沒幾個月大的時候, 我就開始捉弄他們了。 例如:嬰兒看到我手裡搖得叮咚響的嘩啷棒, 高興得伸手要來抓, 我故意要給不給地逗他, 看他握住了, 我又抽回來。 一次、兩次、三次, 嬰兒一次比一次握得更用力、更緊, 我看差不多了,
Advertisiment
同樣的方法, 我拿著孩子急著要拿到的玩具或點心來逗他們, 誘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奮力往前爬, 或忽地站起來, 或勇敢地邁出步子走路。 他們比一般孩子學得快, 長得結實。
隨著他們的成長, 我逗他們、捉弄他們的程度和方式也跟著變多、變複雜。 例如他們吵著要吃糖, 我說:“好。 你們猜媽媽把糖罐子藏到那兒去了?”我用暗示法一步一步引他們想:我說不是煮飯的地方, 不是吃飯的地方, 不是電視的地方, 不是寫字的地方, 是……?“是睡覺的地方!”好, 猜對了。 再仔細聽:不在床上, 不在床下, 不在衣櫥裡, 在……?“在梳粧檯上!”好, 又猜對了。
Advertisiment
被我捉弄半天, 好不容易才得到想要吃的糖。 他們生氣嗎?不, 他們喜歡這樣的“調皮媽媽”。 調皮媽媽讓孩子為自己的“聰明”而高興, 同時也在無意中學會了顏色的辨別和上下左右及數目觀念。 如果孩子為你的捉弄而生氣, 那媽媽應該注意了, 這樣的孩子缺乏耐性, 更應該多捉弄他、訓練他呀!
有時候, 孩子找不到東西, 問我他的小皮球怎麼不見了。 我明明知道它在浴室洗手臺上,但我不告訴他。 我問他昨天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玩呢?讓他自己想起昨天傍晚在院子玩到媽媽喊他吃飯, 所以進屋子一定先洗手, 洗手時……“找到了!”他自己想出來的,
Advertisiment
太多太多的例子舉也舉不完。 假如你希望孩子腦筋靈活, 不要忘了隨時逗他、捉弄他。 過去, 孩子在大家庭裡生活, 眾多親屬中總有一兩個愛逗孩子的姑姑、叔叔, 現在住公寓裡的孩子連鄰居玩伴都沒有, 如果做媽媽的不學“調皮”一點, 不逗孩子, 不捉弄孩子, 那麼, 誰來刺激他們用腦筋?誰來教他們嘴巴伶俐、活潑、蹦跳、腦袋聰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