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幼兒的交通意外, 其實都可以避免, 只要處處留意。 由於步行是孩子們主要的出行方式, 他們更容易在路上發生交通意外。 兒童交通意外傷害的防治是一項綜合治理的工程, 它需要多學科研究、多部門聯合參與管理、全社會共同關心。 需要從交通法規教育、車輛路況保養、駕駛員素質和技術養成、成人監護等方面入手。
一、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1、不遵守交通規則
兒童期交通事故的責任方多半是兒童, 兒童突然出現在機動車道上, 或兒童從車前或車後突然竄出。 此類交通事故所占比例很高。
Advertisiment
2、違章駕車
駕駛員酒後開車、疲勞駕駛、不系安全帶、超速行駛、闖紅燈、12歲以下兒童騎自行車上馬路等情況。
3、交通標誌不醒目
某些惡劣的自然條件, 如霧、雪、雨、黑夜等情況都可使交通標誌難於辨認。 一些地區交通燈長期壞損無人修理、人行橫道標誌不清、人多擁擠的路段沒設置標牌等。
二、採取施避免學齡前兒童發生交通意外:
1、不要讓孩子在人多車多的路上獨自行走;
2、父母做好榜樣, 從小培養孩子遵守交通規則。
3、不要讓孩子騎兒童三輪車上馬路;
4、不要讓孩子獨自上街玩耍;
5、在社區、學校進行交通安全常識的普及;
Advertisiment
6、父母陪伴孩子上馬路, 走人行道, 過馬路時, 牽著孩子的手行走;
7、乘車父母和孩子都系上安全帶。
開車帶孩子出行的正確做法應該是, 將他正確固定在兒童的“專座”——兒童安全座椅上, 就像成年人受安全帶保護一樣。 不要認為開車帶幼兒出行, 只要把孩子緊緊抱在懷中就不會出事了。 其實父母的雙手並不是孩子安全的保障, 而且在車速很慢的情況下, 這種做法也不一定管用, 這是個意識上的問題。 要知道, 一個孩子在高速撞擊事故當中產生的衝力相當於一頭大象的重量, 後果十分嚴重。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 因車輛數量激增而造成的兒童交通意外卻逐年上升。 只要平時多一分小心就能多一分保障, 確實養成一些生活的小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