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提高孤獨症孩子的主動表達能力?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孤獨症家長。 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沒有語言能力, 所以他不會主動表達。 ”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想要東西時, 就只會拉我的手或拽我的衣服, 他不會說出要求。 ”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有語言能力, 但你不問他, 他就是不主動說任何要求。 ”……
什麼是主動表達?有需求出現時, 在別人不提示的情況下, 把需求向別人表示出來就是主動表達。
訓練孤獨症孩子主動表達的方法:
Advertisiment
用不同的方式給孩子提問, 先訓練孩子對提問做出應答的能力。
下面我來舉個例子:家長拿著餅乾向孩子提問“要什麼?”有應答能力的孩子回答:“餅乾, 家長就可以馬上把餅乾獎勵給孩子。
固定一種提問方式孩子學會之後, 泛化其它的提問方式。
孩子有了主動應答能力後, 就可以教孩子主動提出需求。
Advertisiment
當孩子看到想要的東西時, 能夠主動提出需求。
在孩子看到“餅乾”主動想搶的時候, 家長就用手擋住餅乾不給他, 用接話的方式訓練孩子表達能力。 如, 家長問:“要 ?”孩子回答:“餅乾”。 或者, 家長用手擋住餅乾時, 就用眼睛看著孩子, 當孩子主動說出:“餅乾”, 家長就馬上把餅乾獎勵給孩子。 在孩子不能主動表達出“餅乾”時, 可以輔助孩子說出“餅乾”, 逐步退縮輔助直到孩子主動表達。
當孩子看到想要的物品, 可以主動提出需求時, 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練習了。
當孩子看不到想要的東西時, 能夠主動提出需求。
家長可以讓孩子看著自己把“餅乾”放到一個密封的盒子裡藏起來。 當孩子知道盒子裡有他喜歡的東西(餅乾)時,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完全看不到盒子時, 孩子有可能又不能主動提出需求了。 在這種情況下,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做一些運動, 當孩子很餓的時候, 用示範的方式來輔助孩子說出需求“餅乾”, 馬上就獎勵孩子吃餅乾。 如:在跑步回來很餓的時候, 爸爸主動向媽媽提出需求, 媽媽就獎勵爸爸吃餅乾。 可以讓孩子在一旁觀看, 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來訓練孩子的主動表達。
Advertisiment
使用“不”, 主動來表達需求, 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學會了正確使用“不”來回答問題, 學會了正確使用“不”來主動表達需求時, 會減少孩子出現情緒問題和問題行為的幾率。
需求再次出現時, 在沒有輔助的情況下, 孩子可以主動提出需求時, 就說明孩子具備了主動表達的能力。
訓練主動表達時應注意的問題:
把握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種需求動機, 訓練孩子的主動表達。 如:孩子餓 了, 教他說:“餅乾”。 孩子渴了, 教他說:“水”。 要外出時, 教他說:“衣服、鞋。 ”等等。 利用孩子的仿說能力來訓練主動表達也是很好的一種輔助方式。
從名詞開始訓練孩子的主動表達, 逐步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Advertisiment
表達方式除了有語言以外, 還有很多輔助性工具可以幫助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 如:圖片、手勢、機器等等。 不同能力的孩子可以選擇不同方式或其他輔助性工具來訓練孩子的主動語言表達能力。 但要注意無論選擇哪種輔助工具都要伴隨語言的存在, 這樣使用輔助性工具才可以誘導語言的出現。
訓練中家長要注意強化物的管理與使用。 最好隨時管理在自己的手裡, 不能輕易地讓孩子得到, 每次獎勵給孩子的強化物, 量不能過多, 每次的強化物不能太單調, 讓孩子玩夠了,吃飽了,強化物失效了,孩子主動表達的欲望就會減少,對孩子主動表達的訓練就不會有很好效果。
家長要把握住生活中的各種機會來訓練孩子的主動表達。在固定的一種情況下,孩子學會了使用主動語言表達需求後,要泛化多種情況來訓練孩子的主動表達。只有在不同的環境中,與不同的人去交往時,孩子都會使用正確的主動語言來表達需求時才說明這個孩子真正具備了主動語言的表達能力。
讓孩子玩夠了,吃飽了,強化物失效了,孩子主動表達的欲望就會減少,對孩子主動表達的訓練就不會有很好效果。家長要把握住生活中的各種機會來訓練孩子的主動表達。在固定的一種情況下,孩子學會了使用主動語言表達需求後,要泛化多種情況來訓練孩子的主動表達。只有在不同的環境中,與不同的人去交往時,孩子都會使用正確的主動語言來表達需求時才說明這個孩子真正具備了主動語言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