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見到小兒皮膚發黃, 心裡十分緊張, 認為小兒肯定得了肝炎。 其實不然, 有黃疸的小兒並不一定都是肝炎。
衰老的紅細胞在體內分解後其中所含的血紅蛋自會轉變成黃色的膽紅素, 當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超過正常水準時便使鞏膜(眼白)、皮膚變黃, 就稱為黃疸。 多吃胡蘿蔔、南瓜、柿子後(由於黃色的胡蘿蔔素增多), 或者多吃黃色的藥片(如阿的平)均可使皮膚染成黃色, 嚴格地講, 鞏膜不黃不能算黃疸。
許多疾病均可以引起黃疸, 最常見的原因有下列3種。
(1)紅細胞大量破壞使膽紅素的來源大大增多並超過了肝臟的處理能力,
Advertisiment
(2)肝細胞不能攝取、轉化和排泄膽紅素, 如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等。
(3)膽管被阻塞, 使膽汁不能順利流入腸道而返流入血, 如膽石症、膽管炎等。
從而可見, 黃疸只是疾病的一種徵象, 應通過進一步檢查(病史、體征、化驗), 綜合分析, 才能得出明確的診斷。
一般說來, 未經肝臟處理過的膽紅素(如溶血所產生的膽紅素)毒性較大, 在新生兒期一旦濃度過高很容易滲入腦部, 影響腦細胞的功能, 從而影響孩子日後的智力發育, 應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 積極採取措施。 經過肝臟處理過的膽紅素(如膽管阻塞所引起的黃疸)毒性較小, 但若持續時間過長也會影響肝細胞功能(如先天性膽道閉鎖)o因此黃疸深或持續時間久都應該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