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未來的美麗五官 現在開始保護

剛出生的寶寶小鼻子小眼小嘴巴擠在一塊兒, 看起來不那麼漂亮卻是精緻可愛, 而未來五官的美麗漂亮和功能發育不僅要靠他自身的自然生長, 更要靠你巧手呵護和精心培育。 小天使嬌小而精緻的五官可能讓你感覺無從下手, 沒關係, 用心加你的愛, 相信你, 都能做得好。

1.眼睛的防護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也是寶寶感知大幹世界、提高心智的視窗, 因此, 你應把護理寶寶的眼睛當成護理的重中之重來對待。

(1)講究眼部衛生。 經陰☆禁☆道分娩的新生寶寶, 有時會有分泌物侵入眼內, 引起新生兒眼炎, 所以有些新生寶寶一出生就需要滴眼藥水。

Advertisiment

新生寶寶的鼻淚管發育不全, 眼淚無法順利排出, 易導致眼屎堆積。 為保持寶寶眼睛的乾淨清爽, 你應經常為他清除污垢。 清洗時, 一定要用寶寶專用的洗臉用品, 不要混用其他人的毛巾或手帕, 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洗臉時, 先擦洗眼睛, 如果眼屎過多, 可用棉簽或毛巾蘸一點溫開水輕輕擦掉。 洗完臉後, 立即將寶寶的毛巾清洗乾淨, 放到太陽底下曬乾。 同時, 保持寶寶雙手的清潔, 儘量避免寶寶用手揉眼睛, 以防感染疾患。

(2)防止強光照射眼睛。 新生寶寶在出生前經過了9個月漫長的子宮“暗室”生活, 因此對光的刺激非常敏感。 出生以後, 多以睡眠的方式來逐漸適應這突如其來的急劇變化,

Advertisiment
而且人們還發現, 剛出生的新生寶寶白天睡眠比夜間多, 這也是對外界環境尚不適應的表現。 這也難怪, 因為新寶寶視網膜發育尚未完善, 眼睛不具備自我調節的能力, 當強烈的陽光或燈光直射寶寶的眼睛時, 很可能導致寶寶視網膜和角膜灼傷甚至失明。 因此, 新生寶寶的臥室, 光線要適宜, 燈光要適度, 要避免陽光及一切強光刺激或直射眼睛, 遠離有電焊或氣焊的地方, 更不能用閃光燈給寶寶拍照, 以免強光傷害寶寶的眼睛。

(3)防止異物進眼。 你要注意防止塵沙、小蟲等進入寶寶的眼睛。 如果發生異物入眼, 不要用手幫寶寶搓揉, 可滴眼藥水刺激寶寶的眼睛使其流淚, 最後將異物沖洗出來;寶寶身邊不要放置帶尖銳棱角的玩具,

Advertisiment
以免棱角傷害其眼睛。

(4)隔絕傳染。 避免帶寶寶到公共場所, 儘量減少寶寶和外人的接觸, 特別在急性結膜炎盛行時, 不要帶寶寶外出。 不要讓寶寶與有眼疾的患者接觸, 以隔斷傳染源。

2.耳朵的保護

新生寶寶各個器官發育還不完善, 耳膜、耳鼓同樣也是, 要護理好寶寶的耳朵, 你應掌握以下幾點:

(1)正確挖耳屎。 寶寶耳屎較多時, 可用3%的碳酸氫鈉溶液適量, 滴入耳內, 待其軟化時再用小鑷子輕輕將其取出。 如果耳屎結成硬塊, 造成外耳道阻塞, 你就需請五官科醫生處理。

為保護寶寶耳部, 你應經常為寶寶更換臥位, 防止受壓時間過長。 平時需注意不要讓乳汁、淚水流入耳道內, 一旦流入, 要及時用棉簽擦乾。

Advertisiment

(2)慎用藥物。 有些藥物對寶寶的聽覺神經有不可逆轉的毒害作用\'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藥物極易造成寶寶日後耳聾, 因此千萬不能隨便服用。

(3)防治感冒。 反復感冒會影響寶寶咽鼓管對中耳壓力的調節, 導致中耳炎症, 所以, 你一定要注意冷暖變化, 做好護理, 避免寶寶反復感冒。

(4)避免雜訊。 寶寶的耳鼓、耳膜敏感而脆弱, 對聲音的調節能力也較差, 因此要避免爆竹、大音量的卡拉OK、電視聲響等給寶寶耳部帶來的意外傷害, 防止因此造成的寶寶聽力突然下降或耳聾。

3.鼻子的保護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 當鼻子鼻塞時, 會使呼吸不順暢, 引起情緒變壞, 新生寶寶也是如此。 新生寶寶的鼻竇尚未發育成熟, 鼻腔黏, 膜特別敏感,

Advertisiment
常有大量鼻涕分泌。 當分泌物積累過多時, 會乾燥變硬成為鼻屎塊, 阻塞狹窄的鼻腔引起鼻塞。 所以, 你要及時清理寶寶的鼻塞, 護理好寶寶的鼻子。 在清理寶寶的鼻塞時, 除了要動作輕緩外, 還要掌握好技巧, 以免傷害到鼻腔裡脆弱的內黏膜。

對於可看到的鼻內分泌物, 可用棉簽棒蘸水, 深入鼻孔內將分泌物黏出;也可用溫熱的毛巾敷在寶寶的鼻子上, 鼻黏膜遇熱擴張後, 阻塞的分泌物會自然流出, 鼻腔也就會變得通暢。 對鼻塞情況嚴重的, 用棉簽不能取出堵塞物, 可使用寶寶吸鼻器。

增強戶外活動, 進行空氣浴和日光浴, 有利於增進鼻腔黏膜對外界的防禦能力, 減少鼻塞現象的發生。

4.口腔保護

也許有些新爸爸會問:“馬牙是牙嗎?”其實, 馬牙是有些新生寶寶口腔中.上齶中線兩旁或牙齦邊緣,散佈的呈黃白色的米粒大小的顆粒,民間俗稱“馬牙”。它是正常上皮細胞堆集而成的,一般在寶寶出生後2~3周逐漸消失,對寶寶吃奶以及將來出牙、身體都不會有什麼影響,也無須處理。

但有的老年入主張用粗布蘸上鹽粒子用力摩擦,直至擦破流血為止,或用針紮,這是一種不必要的“惡治”,是錯誤的、不科學的、

不衛生的操作,往往會給細菌的侵入打開缺口,會引起口腔炎、牙齦炎或敗血症甚至危及寶寶的生命。

你要記住,正常新生寶寶無須作口腔護理,只需餵奶後擦淨口唇嘴角、頜下的奶漬,保持口唇部位皮膚黏膜乾淨清爽即可。如患了小兒口腔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則需請醫生診治,並在醫生指導下為寶寶作口腔護理。

馬牙是有些新生寶寶口腔中.上齶中線兩旁或牙齦邊緣,散佈的呈黃白色的米粒大小的顆粒,民間俗稱“馬牙”。它是正常上皮細胞堆集而成的,一般在寶寶出生後2~3周逐漸消失,對寶寶吃奶以及將來出牙、身體都不會有什麼影響,也無須處理。

但有的老年入主張用粗布蘸上鹽粒子用力摩擦,直至擦破流血為止,或用針紮,這是一種不必要的“惡治”,是錯誤的、不科學的、

不衛生的操作,往往會給細菌的侵入打開缺口,會引起口腔炎、牙齦炎或敗血症甚至危及寶寶的生命。

你要記住,正常新生寶寶無須作口腔護理,只需餵奶後擦淨口唇嘴角、頜下的奶漬,保持口唇部位皮膚黏膜乾淨清爽即可。如患了小兒口腔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則需請醫生診治,並在醫生指導下為寶寶作口腔護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