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末日之殤 “死亡教育”你準備好了嗎?

隨著電影《2012》的上映, 末日傳說就一直在不斷的流傳著。 馬上就要到達瑪雅人所預言的世界末日-2012.12.21日, 想必大家心裡都會有一些恐慌。 特別是對於媽媽們來說, 心裡更是充滿著對孩子的牽掛。 不管世界末日是無稽之談還是真有其事, “死亡教育”是每一個家長都必須要面對的。 如何讓孩子能正確的認識到生老病死、親人的離去, 甚至突如其來的災難造成的離別呢?家長們, 你們準備好了嗎?

一、孩子對於死亡的認識

許多家長可能會認為, 孩子還小, 對於死亡是沒有概念的。 可是, 在孩子出生以後, 就會對死亡有一個模糊的意識。

Advertisiment
面對死亡, 從5歲到95歲, 那每個人的見解和答案都是不一樣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感受。 但是, 從心理的角度上看, 孩子們對於死亡的認識一般會經歷以下兩個階段:

孩子對於死亡的認識

1、分離的階段

0~3歲, 無法分辨“死亡”和“分離”的差別, 有強烈的“分離焦慮”。 在此階段親密和持續性的身體接觸最重要。

2、結構性階段

3~6歲, 學齡前的兒童理解的“死亡”即躺下不動、不呼吸, 會玩“辦家家”裝死, 但不能辨認“生”與“死”是無法共存的, 常認為死亡是可逆的、暫時的, 就像卡通片一樣, 還常將死亡與睡著或旅行相聯繫, 有時會害怕睡覺。 這個年齡段的小孩會對死亡充滿幻想及魔術性思考, 相信自己的思想或行為會導致某人死亡。

Advertisiment
兒童還會將“死亡”與“老年”相聯, 但不確定什麼是“老年”。 除非重病的兒童從成人那兒得到相關死亡訊息, 一般兒童不認為自己可能會死亡。 這個年紀的小孩需要持續性的身體接觸、重複的再保證和溫和的教導, 直至成熟的死亡觀初步形成。

此後便是6~12歲對死亡認識的功能性階段和12歲以上的抽象思考階段, 走向成熟的死亡觀。

從這裡可以看出, 無論再小的孩子對於死亡都會有一種直接或間接的感受。 如果家長一味的回避這個問題, 反而會壓抑孩子對於生命的體驗和感受, 並且也難以及時的疏通孩子的這些情緒。 >>對不同年齡的孩子講死亡

二、如何向孩子開展“死亡教育”課?

哪怕是對於大人們來說, “死亡”這個課題都是難以理解透徹的,

Advertisiment
何況對於孩子?因此, 給孩子進行“死亡教育”家長們一定要掌握好方法, 在適宜的環境下用合適的方法向孩子講解。 下面推薦4個引入法。

由小動物引入

1、由小動物引入

很多孩子都喜歡小動物, 也有不少的家長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孩子心愛的寵物死了, 他哭的很傷心, 追問家長小動物為什麼會一動不動了?寵物的死亡, 是很多孩子們第一次接觸死亡的經歷。 這時候, 很多家長們都會著急著安慰孩子。 其實, 這是一個讓家長們進行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的好時機。 對於孩子們的疑惑, 父母們不要回避, 應該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向孩子解釋。 研究表明, 如果孩子被鼓勵發問與死亡有關的問題,

Advertisiment
並容許表達情緒, 且經常被關愛, 那麼在遭遇親人過世時, 孩子較能從容面對。

2、由故事引入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 在恰當的時候, 不妨給孩子講一個關於家族的故事。 借助泛黃的照片, 跟孩子說說父母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記憶中已逝的爺爺奶奶, 他們從哪來?做什麼?生了幾個小孩?他們那時喜歡玩什麼?吃什麼?最開心或難過的事是什麼?也可以陪孩子把這些故事畫下來, 在畫圖說故事中, 逐漸瞭解生與死, 引導孩子認識死亡是自然的生命現象。

3、由遊戲引入

家長們可以借助一些講解死亡的繪本故事, 通過遊戲中的角色扮演, 讓孩子們自己慢慢的體會死亡和分離。 研究表明, 透過繪畫、遊戲過程, 有助於兒童理解或面對死亡。

Advertisiment

由自然引入

4、由自然引入

帶著孩子去戶外踏青, 讓孩子感受四季轉換, 比如看看葉子、看看花兒是如何的生長, 又是如何的凋零的。 讓孩子們懂的, 人的生老病死正如四季更替一樣, 是一種自然現象。 讓孩子們在花開花落終明白“花謝便是死亡, 但另一朵花又誕生了”。

不管世界末日是否真有其事,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很多難以預料, 大大小小的挫折。 身為父母, 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能一生平安, 順順利利。 但是, 我們更希望的是他能夠具有面對挫折、面對離別、面對死亡的勇氣。 因此, 在適當的時機給孩子做“死亡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只有讓孩子對死亡有了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 當真的面臨的時候, 才不至於要承受巨大的悲傷, 不會感到孤苦無依,感到痛不欲生,才會有面對挫折的堅強和勇氣。

相關推薦:

陪著孩子一起認識死亡

如何跟孩子解釋死亡話題

面對死亡教育不要進誤區

死亡教育的方式要因人而異

死亡無需解釋只需共同悲傷

不會感到孤苦無依,感到痛不欲生,才會有面對挫折的堅強和勇氣。

相關推薦:

陪著孩子一起認識死亡

如何跟孩子解釋死亡話題

面對死亡教育不要進誤區

死亡教育的方式要因人而異

死亡無需解釋只需共同悲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