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杜口裹足的成語故事

1 杜口裹足的故事

戰國時代, 策士說客之風很盛, 他們憑仗口才, 巧言善辯, 以博取統治者的信任而掌握政治大權。 範雎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范雎(或作范睢)本是魏國人, 起初投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門下當些差使, 沒有幹成什麼大事, 反而受了一頓冤枉, 幾乎傷了性命。 後來, 改姓換名, 輾轉到了秦國。

那時, 秦昭王已在位三十六年, 秦國政治上最有勢力的人有四個:穰侯、華陽君, 都是昭王母親宣太后的兄弟;涇陽君、高陵君, 都是宣太后寵愛的兒子, 即昭王的同母兄弟。 穰侯是宰相, 把持國政, 其餘三人也輪流主持軍事;他們依靠宣太后的關係,

Advertisiment
權力很大, 並且擁有廣大的封邑, 家財之富, 在國王之上。

范睢針對秦國當時的這一情況, 先寫一封信給昭王, 要求面談。 昭王便派車子去把范睢接來相見。 范睢進宮, 故意亂走, 內侍們吆喝道:“王來了!”范睢說:“秦國只有穰侯和太后, 哪有什麼王?”昭王恰巧出來, 隱約聽到了, 心中不免一動, 當即表示歡迎, 特別隆重地接待范睢。 旁邊看的人, 都感到很驚訝。

昭王吩咐左右的人都退出去, 然後恭敬地對范睢說:“先生有什麼見教?”范睢說:“嗯!嗯!”昭王連問三次, 范睢三次都不回答, 只說:“嗯!嗯!”昭王便跪著央求道:“先生終究不肯賜教嗎?”

范睢這才開口說了一大篇道理, 並且說:“現在我寄居秦國, 和您的關係還很生疏,

Advertisiment
而我所要說的, 卻是關於君臣之間和骨肉至親之間的事。 今天說了, 明天就可能有殺身之禍。 死固然沒有什麼可怕, 人終是要死的, 只要我所說的話, 對秦國有利, 即便因此被殺, 又有什麼可怕呢?我所顧慮的是:天下有才能的人們, 看見我為秦國盡忠, 反而被殺, 那麼恐怕他們從此就要‘杜口裹足’, 莫肯向秦了!……"

范睢的這次談話, 深深打動了秦昭王, 因而取得了昭王的信任。 後來, 昭王就拜范睢為宰相;收回了穰侯的相印, 叫他回到老家陶邑去;還讓宣太后告老, 不許她再過問朝政;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也都住到關外去了。 范睢當了好多年宰相, 一直到老。

2 杜口裹足的材料

【注音】dù kǒu guǒ zú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

Advertisiment
獨恐臣死之後, 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 是以杜口裹足, 莫肯即秦耳。 ”

【解釋】杜口:閉住嘴;裹足:止步不前。 閉著嘴不敢說, 停住腳不敢走。 比喻有顧慮而不敢接近, 遠遠避開。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形容十分害怕

【近義詞】閉口不言

【年代】古代

【例句】她被嚇得杜口裹足不敢出門。

3 杜口裹足的點評

故事裡范雎與秦昭王探討的是國家大事以及骨肉至親的事情, 秦昭王認同便是皆大歡喜, 要是不贊同, 範雎就有殺生之禍。 如果一心一意為國家考慮的人被殺, 估計其他大臣也不敢輕易開口。 所以如果你是領導或是班幹部, 一定要多聽取群眾的意見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