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板正“不講理”

不久前, 一位媽媽焦慮地說:“昨天我把5歲的兒子從婆婆家接回來, 剛進門, 兒子竟然用兇惡的口氣對我說:‘還不趕快把我的鞋子脫掉。 ’然後, 把腳伸到我眼前, 一副蠻橫的模樣。 當時本想一巴掌打下去, 可是又想到我們夫妻為創業而忙碌, 根本沒空陪他玩, 任由公婆管教, 也難怪他的行為舉止讓我無法掌握。 ”

孩子若態度不對, 本來就該管教, 這不是用愧疚的心、補償的物質能解決的。 專家建議這位媽媽告訴兒子:“自己的鞋子自己脫, 你做得到。 ”

三代同堂的“交叉帶”

6歲前的寶寶非常需要注意, 如果固定在一個家庭環境,

Advertisiment
得到一致的管教方式.寶寶容易遵守良好的生活習慣。 但是寶寶如果發現在爺爺奶奶處, 可以得到比較寬鬆的尺度, 這時寶寶開始會有不同的反應。 例如:只要多吵鬧幾聲, 爺爺奶奶允許看電視的時間可以加長;如果和表弟、表妹吵架爭玩具, 爺爺會立刻出門去買新的, 類似如此的差別管教就會讓寶寶有了不同的經驗, 從而思維的走向也就發生了改變。

當兩代之間有不一致的教養模式, 受害最深的當然還是無知的孩子, 因為年紀小無法分辨對錯.對自己的行為也缺乏自省的習慣, 以致從小在一邊寵溺, 一邊嚴格的教養縫隙中鑽漏洞, 有時還成了專挑軟柿子吃的小霸王。 為了讓寶寶有一致的價值觀,

Advertisiment
年輕父母最好先取得共識, 然後再影響長輩配合管教。

管理“交叉帶”

有位年輕媽媽和先生一起來請專家為他們出謀劃策, 原因是她想和公公溝通, 不要在孩子胡鬧時還要刻意維護他。 年輕媽媽說:“我是怕公公太寵孩子, 以後會越來越不聽話, 希望你教我們如何去協調。 ”

聽得出來這是一位積極的媽媽。 為了取得先生的共識, 她用心良苦地邀她先生一起趕來, 幸好她先生也樂於改進。 於是專家當場“角色扮演”為公公, 讓他們夫妻模擬如何向公公建言。 “爸, 很謝謝您有空幫忙照顧寶寶, 如果他講話不禮貌, 還請立刻糾正他、告訴他。 ”這對夫妻由一方向公公明講後, 另一位補充說些感謝肯定的話, 讓長輩看到兒子媳婦的共識和誠懇態度,

Advertisiment
相信老人家也就比較容易接受。 看到這一場景, 專家的答案是:“Yes!”

讓蠻不講理的寶寶“自省”

當寶寶和爺爺奶奶大聲頂嘴或怒目相視時, 有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建議年輕父母使用:

如果是兩三歲的寶寶, 要立刻正式地糾正他:”不可以這樣, 要跟爺爺奶奶說對不起。 “再輕拉他的手走向爺爺奶奶, 大人先示範如何正確地敬禮和道歉, 也讓寶寶學習跟著做。 如果是4~6歲的寶寶, 則需要讓他坐在椅子上, 問他:“針對剛才的不禮貌, 你現在應該跟爺爺奶奶說什麼?”讓孩子靜坐椅子上3分鐘, 自我反省一段時間, 然後懂得去道歉。 爺爺奶奶這時也要正式地回應:”好!爺爺奶奶接受你的道歉, 相信你下次不會這樣做了。 “父母也要及時向長輩說:“謝謝爸媽肯原諒小龍(代名),

Advertisiment
相信小龍下次不敢了。 ”像這樣家長也有回應, 整個事件才算完整。

總之, 寶寶的蠻不講理是不可輕視的, 如果寶寶從小如此, 等於養成是非不明、欺善怕惡的習慣。 三代同堂, 只有大人們儘快協調出一致的教養理念, 寶寶才有章可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