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枕前位、臀位、頭位……到底是在什麼位置?

名詞解釋:

其中以臀位最為常見。 臀位, 即胎兒頭和臀顛倒過來, 臀在下頭在上。

圖文解說

枕前位

胎位不正

單臀位(直腿臀位)

寶寶雙腿髖關節彎曲, 雙膝關節向上伸直, 臀部朝下。 分娩時臀部先娩出, 可經陰☆禁☆道自然分娩的幾率很高。 這是胎位不正中最為常見的情況。

完全臀位(混合臀位)

寶寶雙腿髖關節和雙膝都彎曲, 好像盤腿而坐, 臀部及腳朝下。 分娩時寶寶的臀部和雙腳先出來。

膝位

寶寶雙腿或一腿跪下的姿勢, 分娩時膝關節屈曲, 膝部先娩出, 可以是雙膝一起娩出, 也可以是單膝先娩出。 這種情況不多見。

Advertisiment

足位

寶寶是雙腿或單腿站立的姿勢, 先露部為雙足或單足。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橫位

寶寶的長軸和孕媽媽的長軸互相垂直, 寶寶橫臥于孕媽媽骨盆的入口上, 這種情況約占分娩總數的0.25%。 橫位是對孕媽媽和寶寶最不利的胎位, 不能經陰☆禁☆道分娩, 而且如果處理不及時, 還容易造成子宮破裂, 威脅孕媽媽的生命。

頭位

如果胎頭的枕部不是朝向恥骨聯合, 而是朝向孕媽媽骨盆的左側或右側或朝向臀骶部, 就變成了橫枕位或枕後位, 這會給分娩造成困難。

一般從妊娠28周開始, 醫生就會告知孕媽媽“胎位不正”的情況, 因為在此之前, 胎寶寶還很小, 在羊水中移動很正常。 而只要胎位正常, 產檢後醫生通常不會特意交待胎位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寶寶為什麼會變成臀位?

1

胎兒在宮腔內活動空間過大:比如產婦腹壁鬆弛、羊水過多或胎兒較小等, 使胎兒在宮腔內活動過於自由。

3

胎兒在宮腔內活動受限:比如初產婦腹壁緊張、雙胎、羊水過少及子宮畸形等, 影響胎頭不能自然下轉。

3

雙胞胎:在子宮內有限的空間中, 一個寶寶是頭位, 另一個寶寶是臀位的姿勢最能利用空間, 因此雙胞胎中有一個很容易出現臀位。

4

胎頭銜接受阻:比如骨盆狹窄、頭盆不稱、前置胎盤、軟產道阻塞及臍帶過短等。

5胎兒畸形:如腦積水、無腦兒等, 均不易以胎頭銜接入盆。 這些原因通過產前檢查及B超檢查大多數能夠及時發現處理。

胎位不正發生的時間

胎位不正的發生幾率, 在妊娠的不同孕周數,

Advertisiment
並不相同, 甚至差異還很大。

1妊娠3~4個月 胎寶寶很小, 浮游在羊水中, 方位隨時在變, 這時候還不存在“胎位不正”。 2妊娠5個月左右 幾乎有將近一半的寶寶胎位不正3妊娠6~7個月 胎位不正的寶寶降到四分之一左右4妊娠8個月 約有10%的寶寶是“胎位不正”5妊娠9個月 “胎位不正”的寶寶變成了5% 在妊娠初期, 聽到醫生說寶寶胎位不正時大可不必驚慌, “在正常情況下, 胎位不正”的情況會隨著妊娠周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

胎位不正的糾正操

胎位不正最合適的糾正時間為孕30~32周之間。 孕30周以後, 如果寶寶仍然為臀位的話(這種是胎位不正中最常見的), 孕媽媽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做糾正操來幫助寶寶轉回到正確的位置。

Advertisiment

胸膝位


孕媽媽穿上寬鬆的衣服, 排空膀胱, 雙膝著地, 胸部輕輕地貼在地上, 儘量抬高臀部。 雙手伸直或折疊置於臉下均可。 每日2次, 每次保持15分鐘, 連做1周後請醫生複查。

仰臥位


這種方法也叫“搭橋法”, 仰臥, 臀部抬高30釐米, 臀部下方可墊個靠墊。 每次保持10~15分鐘。

側俯位


做過糾正操後, 可以躺下來休息30分鐘。 休息時可採用側臥, 上面的腿向前, 膝蓋輕輕彎曲, 這樣可以讓胎寶寶背部朝上。

如有不適要立即停止!

孕媽媽在做糾正操時一定不要過於勉強, 以自己的身體狀況為准, 如有不適, 請立即停止!

臀位怎麼分娩?

對於臀位元的產婦來說, 分娩方式的判斷會根據其年齡、胎產次、骨盆大小、胎兒大小、胎兒是否存活、臀先露類型, 以及有無合併症來考慮。

Advertisiment
目前來說, 分娩方式主要有剖宮產和臀助產, 剖宮產較為普遍, 而臀助產的風險相對較高, 所以大部分醫生都會建議以剖宮產結束臀位分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