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媽陳玲玲, 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 今年已經10歲。 她是知名上市教育集團副總裁, 是職場上的佼佼者, 有著十幾年在人力資源領域的豐富經驗, 也是國內首批獲得認證的心理諮詢師及職業指導師, 多次受邀加入大型職場招聘真人秀《非你莫屬》節目的BOSS團。
多年的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公司管理的職業生涯, 使她感悟:職場上的成敗其實和個人的專業技能、學歷高低並不成正相關關係, 成功需要的個人素養與其說是“工作能力”, 不如說它是好的個性習慣、處事態度和思維方式。 而這些並不是從學校中直接獲得的,
Advertisiment
正是這樣的視角, 讓果媽真真切切地領悟到:孩子未來生活的“軟實力”需要從小在家庭教育中播種、生根、發芽!於是, 她有意識地去發現親子教育契機, 利用心理學、管理學的智慧與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方式和和諧的親子關係。
在職場和育兒之間, 除了平衡, 其實還有很多微妙的東西可以相互參悟。 目前, 果媽正全身心地投入建造一個有自己獨特創意和智慧的兒童教育心理領地, 希望能幫到更多父母。 讓我們來聽聽她是如何巧妙地將職場秘訣轉換成潤物細無聲的育兒智慧的。
提供最好的服務, 不計得失, 本是陳玲玲多年的職場意識, 而這樣做之後,
Advertisiment
目前陳玲玲熱衷做的便是發揮自己在旅行上的興趣和組織能力,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在職場上想要獲得成就, 需要很多能力, 包括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 但陳玲玲認為, 最核心的莫過於主動思考的能力。 她做了十幾年的招聘工作, 可謂閱人無數。 在《非你莫屬》做嘉賓, 在她看來, 既是在為企業選取優秀人才, 其實也是在給年輕人上職場的第一課。 在無數的招聘工作中, 經常讓她感覺遺憾的, 是很多年輕人並沒有主動思考的習慣:沒想過自己能做什麼, 喜歡什麼, 也沒有想過自己適合做什麼。 在做的過程中, 也經常是因為很少主動去思考, 造成工作上的被動和職場上的失意。
比如辦公室裡的一件小事:領導請小A幫忙叫一下小B,
Advertisiment
如何成為一個有主動思考的人?陳玲玲把目光放在了兒子身上。 慢慢她悟到:想讓孩子會思考, 媽媽先得會提問。 要習慣給孩子問號, 而不是句號。 當然, 這種提問並不是一句問話, 而是一種養育方式和養育態度, 這樣的方式和態度, 其實就是讓孩子把思考作為一種生活習慣。
有一次, 還在上幼稚園的果果和果媽一起打車, 下車後發現丟了自己心愛的小書包。 果果急得不行, 開始掉眼淚, 果媽在旁邊也假裝急得哭了起來。 果果好奇地問:“你為什麼也哭啊?”果媽答:“幫你把書包哭回來呀!”果果不哭了, 因為他意識到,哭是哭不回書包的,於是果果開始一步步思考,從怎麼找到計程車公司的電話,到怎麼聯繫上司機,到怎麼跟客服交涉,怎麼感謝別人,以及以後要注意什麼……這些都是小果果自己完成的,果媽在旁邊,只做有啟發、有目的的提問。小小的生活事件,被果媽變成了絕佳的教育機會。這件事被果媽寫在了她的《果媽總是有辦法:給孩子句號不如給孩子問號》一書中。許許多多這樣的生活積累起來,果媽成功地將主動思考的習慣和能力“裝置”在了兒子身上。
正是因為果媽這種引導式的養育方式,讓果果習慣了凡事先自己思考、自己解決問題,而且善於舉一反三。比如老師留的聽寫作業,果果不用媽媽幫忙,而是借用一個錄音筆便能獨自完成。現在的每次家庭會議上,果果的發言總是讓全家人耳目一新,果媽感慨:“很多時候,還真的是需要聽聽兒子的想法了!”
因為他意識到,哭是哭不回書包的,於是果果開始一步步思考,從怎麼找到計程車公司的電話,到怎麼聯繫上司機,到怎麼跟客服交涉,怎麼感謝別人,以及以後要注意什麼……這些都是小果果自己完成的,果媽在旁邊,只做有啟發、有目的的提問。小小的生活事件,被果媽變成了絕佳的教育機會。這件事被果媽寫在了她的《果媽總是有辦法:給孩子句號不如給孩子問號》一書中。許許多多這樣的生活積累起來,果媽成功地將主動思考的習慣和能力“裝置”在了兒子身上。
正是因為果媽這種引導式的養育方式,讓果果習慣了凡事先自己思考、自己解決問題,而且善於舉一反三。比如老師留的聽寫作業,果果不用媽媽幫忙,而是借用一個錄音筆便能獨自完成。現在的每次家庭會議上,果果的發言總是讓全家人耳目一新,果媽感慨:“很多時候,還真的是需要聽聽兒子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