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汁會降低藥效 刺激腸胃
果汁(尤其是新鮮果汁)富含果酸, 果酸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C和檸檬酸等, 很容易導致藥物提前分解和溶化, 不利於藥物在小腸內的吸收, 從而使藥效降低。 有的藥物會因果酸而增加副作用, 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
紅黴素、氯黴素等抗生素及磺胺類抗菌素藥, 遇到酸性液體, 容易迅速分解, 不僅降低藥效, 還會產生有害中間體, 從而增加毒性。 用果汁送服藥物, 本身對胃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 可加劇其對胃壁的刺激, 嚴重的甚至可導致胃黏膜出血乃至胃壁穿孔。
牛奶使藥物無法吸收
Advertisiment
牛奶送服藥也不可取, 因為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質和脂肪, 可在藥物周圍形成薄膜, 包裹藥物, 使藥物不易被吸收。 另外牛奶中含多種鈣、磷酸鹽、鐵等物質, 能與某些藥物生成絡合物, 使藥物不易被吸收。
若要喝果汁、牛奶也必須在服藥後相隔一個半小時以上再飲用。 為了使孩子容易接受服藥, 減少藥物的異味, 可少量添加些糖水、糖漿;也可以把藥物包在食用糯米紙中, 給孩子吞服。 另外, 在服用退熱藥後, 如出汗較多, 要飲用淡鹽水而不是果汁, 這樣才能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避免虛脫。
TIPS:果汁最好別兌奶粉喝
如果用的是含有維生素C的水果榨的果汁, 兌入牛奶後, 酸性環境可能會破壞牛奶中的蛋白質, 最好不要在牛奶裡加入果汁。
Advertisiment
如可以用米油沖奶粉, 米油還有養胃的功能呢;也可以用奶粉蒸雞蛋羹, 有工夫的家長還可以在家用牛奶蒸點奶香饅 頭或做點奶香麵條(用牛奶和麵)。
1歲的孩子, 基本上可以和成人吃一樣的飯了, 均衡飲食是關鍵, 但還是要以奶為主, 可以吃點雞蛋、豆類、肉等, 蔬菜切得碎 一點。 還可以給孩子吃點魚肉餛飩、魚肉丸子之類。
延伸閱讀:寶寶喂藥的小常識
喂藥前的準備事項
1.準備好給寶寶吃的藥, 再仔細查看一遍說明書, 核對一遍用藥量。
2.喂藥者需用洗手液認真清洗雙手。
3.清洗好喂藥需用的輔助工具, 並放置在藥物旁邊。
Advertisiment
4.準備一些白開水和寶寶愛吃的餅乾或糖果等零食。
喂藥時間選擇有講究
一般情況下給寶寶的喂藥時間應選在兩餐之間, 但如果怕孩子因吃食導致嘔吐, 可選在進食前30分鐘到1小時, 因為此時胃已排空, 還可以避免服藥引起的嘔吐。 某些對胃有較大刺激的藥物, 如鐵劑等, 可以選在餐後1小時喂服, 這樣就可以防止藥物損傷胃黏膜。
喂藥基本步驟
喂藥水類的藥物
1.媽媽採取坐姿, 讓寶寶半躺在媽媽的手臂上。
2.媽媽用手指輕按寶寶的下巴, 讓寶寶張開小嘴。
3.用滴管或針筒式喂藥器取少量藥液, 利用器具將藥液慢慢地送進寶寶口內。
4.輕抬寶寶的下頜, 幫助他吞咽。
5.將所有藥液都喂完後, 再用小勺加喂幾勺白開水,
Advertisiment
喂片劑類的藥物
1.將片劑碾碎, 並搗成散粉狀。
2.取適量粉末倒在小勺上, 並在藥粉上撒少許糖粉, 用以遮蓋藥粉的味道。
3.讓寶寶張開小嘴後, 將藥粉直接送入口中。
4.取裝有適量白開水的奶瓶給寶寶吮吸, 以利於寶寶將藥粉咽下。
5.給寶寶吃一塊小餅乾, 以減少藥在嘴裡留下的苦味。
4大喂藥輔助工具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有效使用喂藥輔助工具, 能讓喂藥過程更順利哦。
湯匙:適合新生兒至1歲以上幼兒。
針筒或滴管:對還不會吞咽的嬰幼兒最適用。
藥杯:適用於已經學會吞咽的1歲以上幼兒。
甜點誘惑:對1歲以上幼兒, 可以準備小零食當作獎勵。
給寶寶喂藥的禁忌
1.對嬰兒服藥, 不要直接給藥丸或藥片,
Advertisiment
2.喂藥時不能將藥物與乳汁或果汁混合, 會降低藥效。
3.不要捏鼻子喂藥, 不要在寶寶哭鬧時喂藥, 這樣不僅容易使寶寶嗆著, 還會讓寶寶越來越害怕, 並抗拒吃藥。
4.調和藥物的開水要用溫涼的, 熱水會破壞藥物成份。
5.別用藥瓶直接給孩子喂藥 給孩子喂藥常犯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