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核電廠嚴重事故時, 反應堆放射性物質可能會向周邊環境釋放。 其中, 對健康具有風險的主要放射性核素為放射性碘、放射性銫和放射性惰性氣體等。
放射性碘的同位素有24種, 核事故時輻射防護的主要對象是碘-131。 放射性碘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是隨飲食攝入, 其次是受污染的大氣吸入(後者只發生於放射性煙羽通過時期)。 含放射性碘的牛奶是人們攝入放射性碘的主要來源, 牛、羊、豬和雞蛋也是人們攝入放射性碘的來源。 此外, 水生動植物對碘有很高的濃集能力,
Advertisiment
碘-131的半衰期是8天。 放射性碘進入人體後迅速蓄積於甲狀腺, 甲狀腺中的碘含量比其他器官或組織中的含量高幾百倍, 甚至幾千倍, 可引起甲狀腺炎、甲狀腺功能減退, 遠期可發生甲狀腺結節和癌變。 兒童攝入放射性碘的危險性比成人更大, 因為兒童的甲狀腺小於成人, 同一數量的放射性碘, 兒童攝入後甲狀腺所受的劑量是成人攝入後的2-10倍。
2 核污染食品對人體的危害:引起多器官放射性損傷
銫-137是公眾受全球性放射性落下灰照射劑量的主要放射性核素之一, 可經消化道、呼吸道、皮膚和傷口進入人體。
Advertisiment
銫-137屬中等毒性組核素, 但由於環境中的放射性銫對公眾的照射劑量很低, 迄今尚無人群損傷效應的流行病學資料。 有關放射性銫的生物效應資料基本來自動物實驗, 銫-137對動物機體的生物效應包括急性輻射效應如骨髓破壞、造血功能不良、白細胞和血小板顯著降低、貧血、敗血症和出血症候群等, 遠期輻射效應如甲狀腺癌、淋巴肉瘤、神經元纖維肉瘤和乳腺癌等。
Advertisiment
3 核污染食品對人體的危害:致畸作用
某些食物中的污染物通過母體作用於胚胎, 使胚胎細胞分化和器官形成受障礙, 造成新生兒形態結構異常。 造成細胞生長能力減弱、胎兒早期死亡、後代出現畸形或先天性遺傳缺陷。
4 核污染食品對人體的危害:致癌作用
污染物中有些可引起人體內細胞突變, 也可導致癌症病變產生。 據調查, 男性腫瘤的1/3與飲食有關, 女性腫瘤的1/2與飲食有關。
5 核污染食品對人體的危害:慢性中毒
污染物隨食品長期少量連續進入人體而引起的中毒。 慢性中毒的潛伏期長短不一, 有的幾個月, 有的幾年甚至幾十年。 因慢性中毒不易被早期發現, 開始並無異常表現, 中毒症狀由輕到重,
Advertisiment
6 核污染食品對人體的危害:急性中毒
食品被微生物及其毒素、有毒化學物質污染, 或污染物一次多量地進入體內, 可引起急性中毒。 其中, 通過消化道進入體內而引起的急性中毒, 稱為食物中毒, 嚴重者可快速導致死亡。
7 核污染對食品的影響
1、營養成分的破壞
輻照後食品中的營養素受到影響,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被破壞或變性, 存在營養價值降低的問題, 特別是對蛋白質和維生素A、E、K及維生素C的破壞, 同時也涉及感官性狀的變化。 但因日常人們食用輻照食品比例很低, 每天大量食用的混合膳食相比,
Advertisiment
2、有害物質的生成
輻照後的食品是否生成有害成分或帶來有害作用的問題, 與照射劑量有關。 過高劑量 (大於 104Gy) 照射時, 會產生有害物質;低劑量 ( 小於 104Gy) 的照射, 目前尚未發現產生有害物質。 因此, 輻照處理食品時, 只要使用規定照射劑量, 就可降低放射物質對食品營養物質破壞的程度
3、致癌物質的生成
1968年美國曾對高劑量輻照的火腿進行動物試驗, 觀察到受試動物除繁殖能力及哺乳行為下降、死亡率增高、體重增長率下降、血液中紅細胞減少外, 還觀察 到腫瘤的發生率比對照動物高。 但中劑量(103~104Gy)和低劑量輻照食品的實驗, 還未發現致病效應。 目前, 研究者們認為,食品在推薦和批准條件下輻照時,不會產生具有危害水準的致癌物。
4、誘變物質的生成
輻照食品可能生成具有誘變和細胞毒性的少量分解產物,這些產物可能誘導遺傳變化,包括染色體的畸變。實驗表明,用經過照射的培養基來飼養果蠅,則其突變率增加,數代後死亡率增加。
5、傷殘微生物的危害
食品微生物是引起食品黴爛變質的主要因素,控制或殺滅食品表面上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就是目前提高食品保鮮的手段之一,其中,利用核輻射技術滅菌就是其中的一項手段。已有實驗證實,在完全殺菌劑量(4.5×10-2Gy 至5.0×10-2Gy)以下,微生物會出現耐放射性,而且反復照射,其耐性成倍增加。這種傷殘微生物菌叢的變化,生成與原來腐敗微生物不同的有害生成物,有可能造成新的危害。
研究者們認為,食品在推薦和批准條件下輻照時,不會產生具有危害水準的致癌物。
4、誘變物質的生成
輻照食品可能生成具有誘變和細胞毒性的少量分解產物,這些產物可能誘導遺傳變化,包括染色體的畸變。實驗表明,用經過照射的培養基來飼養果蠅,則其突變率增加,數代後死亡率增加。
5、傷殘微生物的危害
食品微生物是引起食品黴爛變質的主要因素,控制或殺滅食品表面上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就是目前提高食品保鮮的手段之一,其中,利用核輻射技術滅菌就是其中的一項手段。已有實驗證實,在完全殺菌劑量(4.5×10-2Gy 至5.0×10-2Gy)以下,微生物會出現耐放射性,而且反復照射,其耐性成倍增加。這種傷殘微生物菌叢的變化,生成與原來腐敗微生物不同的有害生成物,有可能造成新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