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親子對話”教育法主要是依據每個孩子的個性來培養他的說話能力, 若要與孩子說話, 首先父母要學會如何傾聽。 聽孩子說話是一種認同孩子的反應, 而“親子面對面”便是在孩子有話要說時, 父母確實傾聽的教育方式, 讓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現的感覺而信心倍增。
與孩子的對話應當從幼兒期開始, 希望父母們能夠隨時激發自己孩子的個性與說話能力。
一般來說, 愛說話的孩子因為好問而在想法上比較深入, 也比較有自信、有個性。 其實孩子們所說的話都有其原因及理由的, 所以父母必須去了解孩子說話的原因,
Advertisiment
因此, 傾聽是一種認同孩子的反應, 能使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現的感覺而信心倍增。
大人的傾聽會使孩子產生哪些變化?
·貼近孩子, 近距離地聽孩子說話, 對孩子來說會有各方面意想不到的學習能力出現。
·孩子變得容易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產生自信。
·孩子的表達變得明朗。
·孩子的個性變得比較圓融。
·因為自己的感受、說話獲得重視變得更有耐性、有安全感。
·煩惱能盡快消除。
·很早就能開始說比較長的句子和靈活運用不同的生詞, 對將來的寫作和表達能力也有幫助。
Advertisiment
親子對話學習刺激法
寶寶是從“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來開始學習說話的。 只要寶寶開始喃喃自語, 發出簡單的聲音時, 就是開始進行“親子對話”的好時機, 按照寶寶的不同月齡有不同的刺激法。
0~12個月
與寶寶目光交流, 隨時隨地與寶寶說話, 寶寶出生后發出的第一個聲音, 便是“哭”;等3、4個月大時, 開始會發出“咿咿啊啊”等單音;到了8個月大后就開始喃喃自語, 甚至發出一些單字。
1.注視寶寶的眼睛和寶寶說話
和孩子的第一階段溝通方式就是“眼光交流”, 寶寶們通過看見媽媽的說話與表情來奠定對“說話方式”的認識。
2.與寶寶接觸的任何時候都要與寶寶說話
每一次的聲音交流都會讓寶寶的聽覺變敏銳,
Advertisiment
3.回應寶寶的牙牙自語
只要媽媽經常回應, 寶寶也會開始學著表現自己的感覺, 而且情緒也會更明顯易懂, 在與寶寶應答時最好邊說邊撫摸寶寶, 更能強化親子的交流。
4.從日常生活的聲音中學習
不需要太過安靜, 生活中出現的吸塵器的聲音、水龍頭的流水聲、洗碗洗衣的聲音等, 都可以讓寶寶感受接觸更廣, 邊做家務邊和寶寶說話, 也是一種良好的親子互動方式。
5.練習以身體律動來控制發聲
即使簡單地發出“咿啊”的聲音, 寶寶也得用盡全身的力氣來發聲, 可以訓練寶寶配合身體的律動發短音或長音, 也可用拍手搖擺的方式讓寶寶了解發音的不同。
Advertisiment
6.鼓勵寶寶表現自己
跟寶寶玩手帕游戲或鼓勵寶寶把兩手伸直說“抱抱”, 或找玩具等, 讓寶寶表現自己, 這對于日后勇于自我表達的說話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7.與媽媽“視線一致”的體驗
寶寶總是好奇媽媽在做什么、說什么, 因此, 不妨讓寶寶跟媽媽往同樣的方向去尋找目標, 讓寶寶自己親眼、親耳確認媽媽口中說的與看到的是相同的事物, 可培養寶寶的辨識聯想能力。
8.善用寶寶喜歡模仿的特性
寶寶通常喜歡模仿大人做動作, 最簡單的就是揮揮手說“再見”等, 利用這種愛模仿的特性, 趁機教寶寶各種配合手勢的單字, 并反復的練習, 這樣寶寶馬上就記住了。
不要忽略孩子的性意識 肥胖導致兒童早熟? 了解寶寶牙齒是否發育健康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