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案例分析 孩子不想去幼稚園怎麼辦

孩子從個體活動過度到有規律的集體活動, 往往一時難以適應, 因此會對幼稚園產生排斥情緒, 不想被束縛。 面對喜歡玩不喜歡去幼稚園的孩子, 媽媽該怎麼辦呢?如何才能讓孩子喜歡去幼稚園呢?

方法一:愛玩是孩子的天性, 允許他玩

人們常說“玩物喪志”, 愛玩在成人眼裡似乎不是一件好事, 但在孩子的世界裡“玩”卻是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在玩耍的過程中, 孩子的思考、合作、語言等多種能力都能夠得到鍛煉。 而且, 玩是孩子最初瞭解世界的方式。 所以, 媽媽要順從孩子的天性, 允許他玩耍。

經典事例

Advertisiment

事例1:

每天早飯後媽媽都會帶兩歲半的羽箏到社區的花園去散步、玩耍。 遇到社區的其他孩子時, 媽媽就會向她介紹說:“羽箏, 這個小姐姐叫梅梅, 快叫姐姐。 ”“這個小哥哥叫小松。 ”在媽媽的介紹下, 羽箏漸漸認識了許多小朋友。 不但如此, 媽媽還鼓勵羽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認識了這麼多的小朋友, 羽箏總會玩得很開心。

事例2:

“媽媽, 媽媽, 撞球……”每天吃過晚飯, 都是媽媽和3歲的虎虎玩耍的時候。

“撞球”是媽媽為虎虎發明的小遊戲, 就是站在固定的位置上將球丟向對面的可樂瓶, 看誰能把可樂瓶撞到, 類似於打保齡球。

每當玩起這個遊戲, 虎虎都十分認真, 全神貫注地瞄準對面的可樂瓶, 使勁把球丟出去。 每撞倒可樂瓶一次, 虎虎都興奮地拍起小手歡呼:“噢!倒了,

Advertisiment
倒了!”媽媽也總是不失時機地誇獎虎虎說:“寶貝兒真厲害!再來一次!”

事例3:

棉棉4歲了, 為了讓她學到更多的知識, 媽媽把她轉到了一家雙語幼稚園。 這所幼稚園的課程安排比較多, 為了棉棉能專心學習, 老師還特地拜託老師對她要嚴加管教, 防止棉棉貪玩。

不久後, 棉棉不開心地和媽媽說:“媽媽, 我不喜歡這所幼稚園。 ”“為什麼呢?”媽媽問。 棉棉說:“老師總是愛提問我, 而且上課也多, 玩得不開心。 ”媽媽說:“看來老師比較重視你啊!”棉棉不高興地說:“哼!我一點也不喜歡她, 還是原來幼稚園的老師好。 ”

教育感悟

孩子是不是越早學習文化知識越好?貪玩的孩子長大後就沒有出息嗎?事實證明, 很多小時候非常聰明的“神童”,

Advertisiment
在長大後也漸漸成為了普通人;而許多小時候貪玩淘氣的孩子, 長大後也會有所作為。

由此可見, 孩子的人生是否成功與他學習文化知識的年齡並無太大關係, 而且不僅僅是文化知識才值得學習, 從孩子初生以來, 他牙牙學語、學習行走, 每一步的成長都是他不斷學習的結果。

孩子之所以愛玩, 是因為他喜歡用看、聽、說、觸摸等多種方式去瞭解自己周圍的一切, 不習慣於僅僅把注意力放在書本知識的學習上。 在玩的過程中, 孩子擁有了豐富的想像力和獨特的創造力, 他喜歡隨手在紙上亂畫、亂寫, 寫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文字。 在遊戲中, 他鍛煉了思考, 懂得了規則, 還感到很快樂。 可以說, 玩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奇妙的學習方式,

Advertisiment
他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同時, 也會快樂地去瞭解這個世界。

媽媽妙招

1.鼓勵孩子多和小朋友玩。

很多孩子在剛入幼稚園時, 看到很多小朋友反而會不適應, 大哭起來, 這是因為與其他小朋友交往少的緣故。

媽媽平時要多帶孩子到社區內玩耍, 並鼓勵他和社區內的孩子交朋友, 注重培養他與人交往的能力。 如事例1中羽箏的媽媽, 不但帶孩子出去玩, 還主動為孩子介紹其他小朋友。 當孩子喜歡和同齡人一起玩耍後, 再送他去幼稚園, 他就能儘快適應新環境, 並能和其他孩子玩到一起。

2.經常帶孩子到戶外玩耍。

和煦的陽光、綠色的草地, 在晴朗美麗的天氣裡媽媽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

Advertisiment
讓他呼吸室外新鮮的空氣。 例如, 事例1中羽箏的媽媽, 就會常帶她到社區的花園內散步。 陽光的照射有助於提高孩子的體質, 增加他的抵抗力。 戶外的空間較大, 孩子的心情也會比較舒暢, 在戶外跑跑跳跳, 做做運動, 可以鍛煉他的身體, 讓他變得更健壯。

3.媽媽要多陪孩子一起玩耍。

事例2中的媽媽每天都會留出一段親子互動的時間, 就是陪虎虎玩撞球。 和孩子一起玩耍能讓他充分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 因此孩子和媽媽之間的感情會變得更為親密。

值得注意的是, 媽媽在和孩子一起玩耍時, 要放下成人的架子。 要記得自己是和孩子一起玩, 而不是指導孩子如何玩, 這樣才會讓孩子獲得更大的樂趣。 例如, 媽媽可以和他一起趴在地板上玩拼圖, 一起在床上打滾,一起蹲下觀察小螞蟻搬家……這時,媽媽不要把自己當做成人,而是要學著從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快樂,媽媽自己也會感到很快樂。

4.不過早地強迫孩子去學習知識。

事例3中的媽媽為了讓棉棉儘早掌握知識,不但給她轉了幼稚園,還請老師對她嚴加管教。由於失去了玩耍的樂趣,孩子不但不會樂於學習知識,還越來越不喜歡幼稚園和老師。

過早地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壓力,不僅不能起到早期智力開發的作用,還往往會導致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所以,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玩耍才應該是他生活的主題,而不是學習,所以媽媽不要過早地強迫孩子去學習知識。

方法二:引導孩子喜歡幼稚園老師

孩子越小對老師的選擇性就越強,只有他喜歡自己的老師時,才會願意接受老師的教育,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如果孩子不喜歡老師,就會對老師的課感到厭倦,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所以,孩子在幼稚園能否快樂地學習知識、是否玩得開心,與他是否喜歡老師緊密相關。媽媽要引導孩子去喜歡老師,幫他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

經典事例

事例1:

4歲的朋朋活潑好動,在家裡一刻也不肯閑著。他一會兒爬到沙發上使勁踩,一會兒又拿小番茄瞄準電視使勁投,常把家裡折騰得亂七八糟,媽媽怎麼說他也不肯聽。

媽媽生氣了就說:“你再不聽話,就把你交給老師,讓老師把你關起來。”朋朋立即不敢淘氣了。媽媽發現這一招很管用,於是就經常用老師來嚇唬朋朋:“不吃飯就讓老師打你屁股!”“你不乖,我就告訴老師讓她批評你。”

漸漸地,朋朋越來越不喜歡去幼稚園,而且一見到老師就緊張,不像以前那樣活潑了。

事例2:

純純剛入園的時候,媽媽常問她:“老師喜歡誰呀?”純純總會揚起小腦袋不假思索地說:“我!”但最近,媽媽發現純純的情緒有一些變化。這天,媽媽問:“純純,你喜歡老師嗎?”“不喜歡!”純純說。

看來女兒和老師鬧彆扭了,媽媽沒有急於問女兒為什麼不喜歡老師,而是說:“純純,記不記得你第一次在幼稚園尿褲子,是老師給你換上乾淨的褲子,還把你尿濕的褲子洗乾淨了?”“嗯,記得。”純純說。媽媽說:“老師其實很愛你的,可是小孩子就像剛剛開始成長的小樹,有時會長歪了,需要有人扶一扶。老師若是批評你,就像是在把小樹扶正,為的是讓你健康成長。你說老師好不好?”

“哦,是這樣啊。原來老師批評我也是為我好啊!”純純說。“是啊!那你喜不喜歡老師?”“喜歡!”

事例3:

有一天真真的媽媽有事沒能及時去幼稚園接她,看著小朋友都陸續回家了,自己的媽媽卻還不來,4歲的真真開始著急了。

老師看出真真著急了,就牽著她的手說:“真真,老師給你講個故事吧,聽完故事媽媽也許就來了。”然後,老師就給真真講起了童話故事,講完故事媽媽還沒來,老師又陪她玩起了蹺蹺板。

天快黑時媽媽才來到幼稚園,真真撲到媽媽懷裡說:“媽媽,老師給我講故事了。”媽媽說:“寶貝兒,媽媽來晚了。老師陪你等這麼久,還給你講故事,你是不是應該謝謝老師啊?”真真跑過去抱抱老師說:“老師真好,謝謝老師。”

教育感悟

孩子在入園以前,媽媽在他的心裡很具有權威性,但入園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老師在孩子心裡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媽媽常聽孩子說:“老師讓我這樣做。”“我們老師說……”老師的話在孩子看來就像尚方寶劍。當孩子受到老師的好評和鼓勵時,就會非常高興,而一旦受到老師的批評,孩子就會十分難過。

如果孩子不能從感情上去接受自己的老師、喜歡老師,可想而知他在幼稚園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所以,讓孩子喜歡自己的老師非常重要。要知道,一個孩子從上幼稚園開始直到其大學畢業,其中大概有20年的時間會和老師有密切的接觸,可以說,老師伴隨著孩子成長,從孩子幼小時教他去喜歡自己的老師、並尊敬老師,對他今後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媽媽妙招

1.不要用老師威脅孩子聽話。

讓孩子喜歡老師,就要讓他感覺到老師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十分親切。即使孩子不乖的時候,也不可以像事例1中的媽媽一樣,用“你再不聽話,就把你交給老師,讓老師把你關起來”、“你不乖就告訴老師,讓老師批評你”等諸如此類的話來威脅孩子。這會在無形中增添了孩子對老師的懼怕心理,並有可能導致他不喜歡去幼稚園。

2.讓孩子記住老師對自己的愛。

當孩子做錯事受到老師的批評時,年幼的他難免因為不理解而對老師產生敵對情緒。所以,媽媽要經常提醒孩子老師曾經如何關心和愛護他,這樣孩子即使受到批評也會記得老師是愛自己的。

如事例2中的媽媽,在孩子對老師不滿時,幫孩子回憶老師對自己的幫助和關心,這時孩子就能理解老師對自己的愛,就不會因受到批評而不喜歡老師了。

3.教孩子學會感恩老師。

媽媽帶一個孩子都常常會感到疲憊,幼稚園的老師同時照顧許多孩子,其實需要付出更大的愛心和耐心。老師需要時常注意到每個孩子的感受,關注每個孩子的需要,所以當媽媽知道老師是如何愛護自己的孩子時,要及時地教孩子學會感恩老師。

如事例3中的媽媽,不失時機地讓孩子對老師說謝謝。這樣不僅讓老師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理解,也能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孩子會因此而更加喜歡老師,老師也會因為孩子媽媽的通情達理而更喜歡這個孩子。

方法三:讓孩子感覺幼稚園是快樂的地方

有的孩子十分喜歡去幼稚園,因為那裡有很多小朋友和自己玩;而有的孩子卻不喜歡去幼稚園,因為覺得那裡充滿了約束。幼稚園對於孩子來說是充滿了快樂,還是會讓他覺得有壓力呢?孩子對幼稚園的感覺,決定了他是否喜歡去幼稚園。所以,媽媽要儘量讓孩子感覺幼稚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

經典事例

事例1:

菲菲的媽媽晚上喜歡熬夜看電視劇,4歲的菲菲也常跟著媽媽一起熬夜。可是到了早晨該上幼稚園的時候,菲菲卻睡不醒。

每天早晨起床,對媽媽和菲菲來說都是件痛苦的事。常常是媽媽叫了許多遍,菲菲還是不肯起,好不容易把她從床上拽起來,菲菲就因為沒睡醒而哼哼唧唧,吵著不想去幼稚園。眼看快要遲到了,媽媽匆忙幫菲菲穿好衣服,讓她匆匆吃點早餐趕緊把她送走了。到了幼稚園,菲菲還是一副很不情願的樣子。

事例2:

欣欣的父母都很忙,他們常在早晨為誰送欣欣去幼稚園的問題互相推託。

一天,眼看上班時間快到了,媽媽急匆匆地送欣欣去幼稚園。一路上,媽媽不停地抱怨:“你爸爸從來都說忙,我明明要遲到了,還非讓我來送你。你說,你爸爸送過你幾次啊?又去幼稚園接過你幾次?”媽媽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欣欣雖然不能完全理解媽媽的話,但看見媽媽不高興的樣子,她也低下頭不敢說話了。

事例3:

媽媽每天在送4歲的美琪去幼稚園的路上,常會邊走邊問:“美琪昨天在幼稚園學的什麼呀?”“你在幼稚園聽不聽話?一定要聽老師的話,知道嗎?”“美琪在幼稚園要遵守紀律啊,唱歌的時候聲音要大,不要不好意思。”

面對媽媽左一個要求,右一個意見,美琪只是呐呐地說:“知道了。”“好的。”“嗯。”然後,聽著聽著就到了幼稚園門口,媽媽還會囑咐一遍:“媽媽說的話都記住了吧,乖啊!”

教育感悟

媽媽為什麼要把孩子送到幼稚園?是因為自己無暇照顧孩子,讓幼稚園代為監管?還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更多的規則,或是學到更多的知識?也許這些因素都包含在內,但前提是孩子要喜歡上幼稚園,並且能夠覺得那是個快樂的地方。

如果天天都要去幼稚園的孩子,卻不認為上幼稚園是件快樂的事,那他的上幼稚園的壓力和感受便可想而知。為了讓孩子儘快喜歡幼稚園,媽媽要儘量向孩子傳遞“上幼稚園很好”的資訊,並儘量讓他每天帶著愉快的心情去上幼稚園。

媽媽妙招

1.讓孩子愉快地起床。

事例1中菲菲的媽媽由於喜歡看電視,導致孩子跟著一起熬夜。但是,早晨孩子卻因為睡不醒被媽媽強迫起床而情緒變壞,變得愛發脾氣。孩子會覺得睡不醒,還得去幼稚園是件痛苦的事情,因此不喜歡去幼稚園。

為了讓孩子每天都能自然醒來,媽媽應該給他一個好的睡眠環境,讓他早點入睡,避免孩子因睡不醒不能愉快地起床而不願意去幼稚園。

2.讓孩子帶著好心情去幼稚園。

一天之計在於晨,如果每天早晨孩子都能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幼稚園,他一天在幼稚園的狀態也會非常好。

但事例2中的媽媽卻在孩子上學的路上將自己對丈夫的不滿說給年幼的孩子聽,孩子也許根本無法理解這些複雜的問題,但在媽媽的抱怨中被送去幼稚園,孩子卻很容易產生焦慮與不安。所以說,媽媽在送孩子去幼稚園前,要讓他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3.別對孩子有太高的要求。

有的媽媽在孩子上幼稚園後,就迫切地希望孩子能表現地很好、學到很多知識,所以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喜歡問孩子“今天學了什麼?”“有沒有遵守紀律?聽老師的話了嗎?”並對孩子提出要懂禮貌、多學習等多種要求,如事例3中美琪的媽媽就是如此。

過高、過多的要求和禁令,會讓孩子感到無法達到媽媽的要求而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並因此不喜歡去幼稚園。

4.不要用帶有負面傾向的問話去誤導孩子。

當孩子從幼稚園回家後,有的媽媽會問:“幼稚園的小朋友有沒有欺負你?”“老師分東西的時候有沒有偏心?”很顯然,這樣的問話方式很不恰當,媽媽的本意也許是怕孩子受委屈,但卻在潛意識中向孩子傳達了一些負面資訊:幼稚園裡的小朋友有時會欺負人,幼稚園裡的老師是偏心的,幼稚園是不好的。

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問多了以後,孩子就會越來越不喜歡去幼稚園,因為他會覺得那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地方,老師和小朋友都“心懷叵測”。所以,媽媽在與孩子聊天時只要簡單地聊一聊幼稚園裡的事,說說那裡的小朋友就足夠了,千萬不要用帶有負面傾向的問題去問孩子。

方法四:鼓勵孩子說說幼稚園的樂事

孩子在幼稚園都學些什麼?飲食是否習慣?玩得是否開心?媽媽非常關心這些問題。如何才能瞭解孩子在幼稚園裡的真實情況,並讓他感覺上幼稚園是件快樂的事情呢?媽媽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鼓勵他說說幼稚園裡的樂事,這樣就可以知道孩子在幼稚園裡都做了些什麼,在孩子重複這些樂事的過程中,自己也會覺得幼稚園真是一個快樂的地方。

經典事例

事例1:

一天,媽媽在接5歲的苗苗從幼稚園回家的路上問:“苗苗今天中午吃的什麼呀?”苗苗說:“午飯後,老師給我們發毛豆吃了。”“哦?是嗎?毛豆很好吃吧?”媽媽問。

“嗯,很好吃,還很好玩。”苗苗說。“很好玩?能和媽媽說說嗎?”媽媽好奇地問。

“吃毛豆的時候,老師說要先把皮剝下來。可是吃的時候,小超問:‘老師,這些豆是誰裝進去的,吃的時候還得剝。’大家都笑了。”苗苗樂呵呵地說。

“哈哈,你們班的小朋友太可愛了。”媽媽不禁大笑。“是啊,真有趣。”苗苗說。

事例2:

3歲的強強入園已經兩個月了,可每當媽媽問起:“強強今天在幼稚園都玩什麼好玩的遊戲了?”強強總是哼哼半天說不上來,最後就說:“我不知道了。”但是過一會兒,媽媽沒問的時候,他卻會突然說起幼稚園裡的事。

事例3:

爸爸有時會和媽媽一起去幼稚園接4歲的小雪,每當這時媽媽總會讓爸爸先帶著小雪在旁邊玩一會兒,自己去和老師瞭解一下小雪近期的表現。

回到家後,媽媽會和小雪重複老師說的事,如她畫畫很認真、跳舞很有節奏感等。每當說起這些,小雪就會興奮說起自己是如何畫畫的,都畫了些什麼;還和媽媽說自己最近學了哪些舞蹈,有時說著說著就跳了起來。每當小雪高興地手舞足蹈的時候,媽媽也輕輕地拍掌為女兒打著節拍,受到媽媽的鼓勵,小雪就更加喜歡跳舞了。

教育感悟

幼稚園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快樂遊戲的場所。很多媽媽喜歡問孩子:“今天在幼稚園都學了些什麼?做什麼遊戲了?”“中午吃得什麼飯?都有哪些菜啊?”類似於這樣直接的提問,年幼的孩子往往無法像成人一樣理清思路,然後將答案一一告訴媽媽。

但媽媽如果能換種方式去問,多和孩子聊聊天,鼓勵他說說幼稚園裡好玩的事情,在孩子的描述中,便能瞭解他在幼稚園裡玩耍和學習的情況。在孩子描述事情的同時,也鍛煉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力,並且增加了親子之間的交流,能夠使媽媽和孩子的感情更為親密。

媽媽妙招

1.感受孩子的快樂,讓他樂於與媽媽分享自己的樂事。

當孩子在媽媽的引導下說起幼稚園裡開心的事,媽媽也要隨著孩子的描述去想像當時快樂的情景,和孩子一起分享他在幼稚園裡的樂事。如事例1中的媽媽,在聽完苗苗的描述後,不但和孩子一起開心地笑,還說苗苗的同學很可愛。

當孩子發現媽媽真的在用心聽自己所說的“樂事”,他就會樂於向媽媽描述自己在幼稚園中開心的事情。但也許有的時候,在孩子看來很好笑的事,在成人看來卻很沒意思。即使如此,媽媽也不要說“這有什麼好笑的”,而是應該耐心地聽孩子說完,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快樂。如果媽媽認為不好笑的事就不喜歡聽,會挫傷孩子向媽媽講述的積極性,也許孩子會因此不再喜歡向媽媽講述自己的樂事。

2.孩子不肯說的時候不強迫他說。

很多媽媽會發現,當自己詢問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時,孩子卻說不上來或乾脆不說。如事例3中的媽媽,在問強強在幼稚園玩什麼遊戲時,他卻說不知道。遇到這種情況媽媽不必過多追問,要知道3歲左右的孩子,其社交特點以獨來獨往、自娛自樂為主。當老師組織一些遊戲活動時,他也許會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媽媽問起時他說不上來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有時候,孩子過一會兒後會主動說,就像強強一樣。這一點,媽媽也要理解。

3.引導孩子回憶幼稚園裡的生活。

幼小的孩子回憶能力有限,所以如果媽媽問他在幼稚園裡的事情,他常常會想不起來。但如果媽媽能事先向老師瞭解一下情況,然後在通過提示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描述幼稚園裡的事情,這樣就能喚醒孩子的記憶庫。

如事例3中的媽媽,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啟發小雪回憶幼稚園裡的事情的,並在孩子描述的過程中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一起在床上打滾,一起蹲下觀察小螞蟻搬家……這時,媽媽不要把自己當做成人,而是要學著從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快樂,媽媽自己也會感到很快樂。

4.不過早地強迫孩子去學習知識。

事例3中的媽媽為了讓棉棉儘早掌握知識,不但給她轉了幼稚園,還請老師對她嚴加管教。由於失去了玩耍的樂趣,孩子不但不會樂於學習知識,還越來越不喜歡幼稚園和老師。

過早地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壓力,不僅不能起到早期智力開發的作用,還往往會導致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所以,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玩耍才應該是他生活的主題,而不是學習,所以媽媽不要過早地強迫孩子去學習知識。

方法二:引導孩子喜歡幼稚園老師

孩子越小對老師的選擇性就越強,只有他喜歡自己的老師時,才會願意接受老師的教育,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如果孩子不喜歡老師,就會對老師的課感到厭倦,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所以,孩子在幼稚園能否快樂地學習知識、是否玩得開心,與他是否喜歡老師緊密相關。媽媽要引導孩子去喜歡老師,幫他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

經典事例

事例1:

4歲的朋朋活潑好動,在家裡一刻也不肯閑著。他一會兒爬到沙發上使勁踩,一會兒又拿小番茄瞄準電視使勁投,常把家裡折騰得亂七八糟,媽媽怎麼說他也不肯聽。

媽媽生氣了就說:“你再不聽話,就把你交給老師,讓老師把你關起來。”朋朋立即不敢淘氣了。媽媽發現這一招很管用,於是就經常用老師來嚇唬朋朋:“不吃飯就讓老師打你屁股!”“你不乖,我就告訴老師讓她批評你。”

漸漸地,朋朋越來越不喜歡去幼稚園,而且一見到老師就緊張,不像以前那樣活潑了。

事例2:

純純剛入園的時候,媽媽常問她:“老師喜歡誰呀?”純純總會揚起小腦袋不假思索地說:“我!”但最近,媽媽發現純純的情緒有一些變化。這天,媽媽問:“純純,你喜歡老師嗎?”“不喜歡!”純純說。

看來女兒和老師鬧彆扭了,媽媽沒有急於問女兒為什麼不喜歡老師,而是說:“純純,記不記得你第一次在幼稚園尿褲子,是老師給你換上乾淨的褲子,還把你尿濕的褲子洗乾淨了?”“嗯,記得。”純純說。媽媽說:“老師其實很愛你的,可是小孩子就像剛剛開始成長的小樹,有時會長歪了,需要有人扶一扶。老師若是批評你,就像是在把小樹扶正,為的是讓你健康成長。你說老師好不好?”

“哦,是這樣啊。原來老師批評我也是為我好啊!”純純說。“是啊!那你喜不喜歡老師?”“喜歡!”

事例3:

有一天真真的媽媽有事沒能及時去幼稚園接她,看著小朋友都陸續回家了,自己的媽媽卻還不來,4歲的真真開始著急了。

老師看出真真著急了,就牽著她的手說:“真真,老師給你講個故事吧,聽完故事媽媽也許就來了。”然後,老師就給真真講起了童話故事,講完故事媽媽還沒來,老師又陪她玩起了蹺蹺板。

天快黑時媽媽才來到幼稚園,真真撲到媽媽懷裡說:“媽媽,老師給我講故事了。”媽媽說:“寶貝兒,媽媽來晚了。老師陪你等這麼久,還給你講故事,你是不是應該謝謝老師啊?”真真跑過去抱抱老師說:“老師真好,謝謝老師。”

教育感悟

孩子在入園以前,媽媽在他的心裡很具有權威性,但入園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老師在孩子心裡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媽媽常聽孩子說:“老師讓我這樣做。”“我們老師說……”老師的話在孩子看來就像尚方寶劍。當孩子受到老師的好評和鼓勵時,就會非常高興,而一旦受到老師的批評,孩子就會十分難過。

如果孩子不能從感情上去接受自己的老師、喜歡老師,可想而知他在幼稚園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所以,讓孩子喜歡自己的老師非常重要。要知道,一個孩子從上幼稚園開始直到其大學畢業,其中大概有20年的時間會和老師有密切的接觸,可以說,老師伴隨著孩子成長,從孩子幼小時教他去喜歡自己的老師、並尊敬老師,對他今後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媽媽妙招

1.不要用老師威脅孩子聽話。

讓孩子喜歡老師,就要讓他感覺到老師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十分親切。即使孩子不乖的時候,也不可以像事例1中的媽媽一樣,用“你再不聽話,就把你交給老師,讓老師把你關起來”、“你不乖就告訴老師,讓老師批評你”等諸如此類的話來威脅孩子。這會在無形中增添了孩子對老師的懼怕心理,並有可能導致他不喜歡去幼稚園。

2.讓孩子記住老師對自己的愛。

當孩子做錯事受到老師的批評時,年幼的他難免因為不理解而對老師產生敵對情緒。所以,媽媽要經常提醒孩子老師曾經如何關心和愛護他,這樣孩子即使受到批評也會記得老師是愛自己的。

如事例2中的媽媽,在孩子對老師不滿時,幫孩子回憶老師對自己的幫助和關心,這時孩子就能理解老師對自己的愛,就不會因受到批評而不喜歡老師了。

3.教孩子學會感恩老師。

媽媽帶一個孩子都常常會感到疲憊,幼稚園的老師同時照顧許多孩子,其實需要付出更大的愛心和耐心。老師需要時常注意到每個孩子的感受,關注每個孩子的需要,所以當媽媽知道老師是如何愛護自己的孩子時,要及時地教孩子學會感恩老師。

如事例3中的媽媽,不失時機地讓孩子對老師說謝謝。這樣不僅讓老師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理解,也能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孩子會因此而更加喜歡老師,老師也會因為孩子媽媽的通情達理而更喜歡這個孩子。

方法三:讓孩子感覺幼稚園是快樂的地方

有的孩子十分喜歡去幼稚園,因為那裡有很多小朋友和自己玩;而有的孩子卻不喜歡去幼稚園,因為覺得那裡充滿了約束。幼稚園對於孩子來說是充滿了快樂,還是會讓他覺得有壓力呢?孩子對幼稚園的感覺,決定了他是否喜歡去幼稚園。所以,媽媽要儘量讓孩子感覺幼稚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

經典事例

事例1:

菲菲的媽媽晚上喜歡熬夜看電視劇,4歲的菲菲也常跟著媽媽一起熬夜。可是到了早晨該上幼稚園的時候,菲菲卻睡不醒。

每天早晨起床,對媽媽和菲菲來說都是件痛苦的事。常常是媽媽叫了許多遍,菲菲還是不肯起,好不容易把她從床上拽起來,菲菲就因為沒睡醒而哼哼唧唧,吵著不想去幼稚園。眼看快要遲到了,媽媽匆忙幫菲菲穿好衣服,讓她匆匆吃點早餐趕緊把她送走了。到了幼稚園,菲菲還是一副很不情願的樣子。

事例2:

欣欣的父母都很忙,他們常在早晨為誰送欣欣去幼稚園的問題互相推託。

一天,眼看上班時間快到了,媽媽急匆匆地送欣欣去幼稚園。一路上,媽媽不停地抱怨:“你爸爸從來都說忙,我明明要遲到了,還非讓我來送你。你說,你爸爸送過你幾次啊?又去幼稚園接過你幾次?”媽媽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欣欣雖然不能完全理解媽媽的話,但看見媽媽不高興的樣子,她也低下頭不敢說話了。

事例3:

媽媽每天在送4歲的美琪去幼稚園的路上,常會邊走邊問:“美琪昨天在幼稚園學的什麼呀?”“你在幼稚園聽不聽話?一定要聽老師的話,知道嗎?”“美琪在幼稚園要遵守紀律啊,唱歌的時候聲音要大,不要不好意思。”

面對媽媽左一個要求,右一個意見,美琪只是呐呐地說:“知道了。”“好的。”“嗯。”然後,聽著聽著就到了幼稚園門口,媽媽還會囑咐一遍:“媽媽說的話都記住了吧,乖啊!”

教育感悟

媽媽為什麼要把孩子送到幼稚園?是因為自己無暇照顧孩子,讓幼稚園代為監管?還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更多的規則,或是學到更多的知識?也許這些因素都包含在內,但前提是孩子要喜歡上幼稚園,並且能夠覺得那是個快樂的地方。

如果天天都要去幼稚園的孩子,卻不認為上幼稚園是件快樂的事,那他的上幼稚園的壓力和感受便可想而知。為了讓孩子儘快喜歡幼稚園,媽媽要儘量向孩子傳遞“上幼稚園很好”的資訊,並儘量讓他每天帶著愉快的心情去上幼稚園。

媽媽妙招

1.讓孩子愉快地起床。

事例1中菲菲的媽媽由於喜歡看電視,導致孩子跟著一起熬夜。但是,早晨孩子卻因為睡不醒被媽媽強迫起床而情緒變壞,變得愛發脾氣。孩子會覺得睡不醒,還得去幼稚園是件痛苦的事情,因此不喜歡去幼稚園。

為了讓孩子每天都能自然醒來,媽媽應該給他一個好的睡眠環境,讓他早點入睡,避免孩子因睡不醒不能愉快地起床而不願意去幼稚園。

2.讓孩子帶著好心情去幼稚園。

一天之計在於晨,如果每天早晨孩子都能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幼稚園,他一天在幼稚園的狀態也會非常好。

但事例2中的媽媽卻在孩子上學的路上將自己對丈夫的不滿說給年幼的孩子聽,孩子也許根本無法理解這些複雜的問題,但在媽媽的抱怨中被送去幼稚園,孩子卻很容易產生焦慮與不安。所以說,媽媽在送孩子去幼稚園前,要讓他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3.別對孩子有太高的要求。

有的媽媽在孩子上幼稚園後,就迫切地希望孩子能表現地很好、學到很多知識,所以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喜歡問孩子“今天學了什麼?”“有沒有遵守紀律?聽老師的話了嗎?”並對孩子提出要懂禮貌、多學習等多種要求,如事例3中美琪的媽媽就是如此。

過高、過多的要求和禁令,會讓孩子感到無法達到媽媽的要求而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並因此不喜歡去幼稚園。

4.不要用帶有負面傾向的問話去誤導孩子。

當孩子從幼稚園回家後,有的媽媽會問:“幼稚園的小朋友有沒有欺負你?”“老師分東西的時候有沒有偏心?”很顯然,這樣的問話方式很不恰當,媽媽的本意也許是怕孩子受委屈,但卻在潛意識中向孩子傳達了一些負面資訊:幼稚園裡的小朋友有時會欺負人,幼稚園裡的老師是偏心的,幼稚園是不好的。

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問多了以後,孩子就會越來越不喜歡去幼稚園,因為他會覺得那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地方,老師和小朋友都“心懷叵測”。所以,媽媽在與孩子聊天時只要簡單地聊一聊幼稚園裡的事,說說那裡的小朋友就足夠了,千萬不要用帶有負面傾向的問題去問孩子。

方法四:鼓勵孩子說說幼稚園的樂事

孩子在幼稚園都學些什麼?飲食是否習慣?玩得是否開心?媽媽非常關心這些問題。如何才能瞭解孩子在幼稚園裡的真實情況,並讓他感覺上幼稚園是件快樂的事情呢?媽媽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鼓勵他說說幼稚園裡的樂事,這樣就可以知道孩子在幼稚園裡都做了些什麼,在孩子重複這些樂事的過程中,自己也會覺得幼稚園真是一個快樂的地方。

經典事例

事例1:

一天,媽媽在接5歲的苗苗從幼稚園回家的路上問:“苗苗今天中午吃的什麼呀?”苗苗說:“午飯後,老師給我們發毛豆吃了。”“哦?是嗎?毛豆很好吃吧?”媽媽問。

“嗯,很好吃,還很好玩。”苗苗說。“很好玩?能和媽媽說說嗎?”媽媽好奇地問。

“吃毛豆的時候,老師說要先把皮剝下來。可是吃的時候,小超問:‘老師,這些豆是誰裝進去的,吃的時候還得剝。’大家都笑了。”苗苗樂呵呵地說。

“哈哈,你們班的小朋友太可愛了。”媽媽不禁大笑。“是啊,真有趣。”苗苗說。

事例2:

3歲的強強入園已經兩個月了,可每當媽媽問起:“強強今天在幼稚園都玩什麼好玩的遊戲了?”強強總是哼哼半天說不上來,最後就說:“我不知道了。”但是過一會兒,媽媽沒問的時候,他卻會突然說起幼稚園裡的事。

事例3:

爸爸有時會和媽媽一起去幼稚園接4歲的小雪,每當這時媽媽總會讓爸爸先帶著小雪在旁邊玩一會兒,自己去和老師瞭解一下小雪近期的表現。

回到家後,媽媽會和小雪重複老師說的事,如她畫畫很認真、跳舞很有節奏感等。每當說起這些,小雪就會興奮說起自己是如何畫畫的,都畫了些什麼;還和媽媽說自己最近學了哪些舞蹈,有時說著說著就跳了起來。每當小雪高興地手舞足蹈的時候,媽媽也輕輕地拍掌為女兒打著節拍,受到媽媽的鼓勵,小雪就更加喜歡跳舞了。

教育感悟

幼稚園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快樂遊戲的場所。很多媽媽喜歡問孩子:“今天在幼稚園都學了些什麼?做什麼遊戲了?”“中午吃得什麼飯?都有哪些菜啊?”類似於這樣直接的提問,年幼的孩子往往無法像成人一樣理清思路,然後將答案一一告訴媽媽。

但媽媽如果能換種方式去問,多和孩子聊聊天,鼓勵他說說幼稚園裡好玩的事情,在孩子的描述中,便能瞭解他在幼稚園裡玩耍和學習的情況。在孩子描述事情的同時,也鍛煉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力,並且增加了親子之間的交流,能夠使媽媽和孩子的感情更為親密。

媽媽妙招

1.感受孩子的快樂,讓他樂於與媽媽分享自己的樂事。

當孩子在媽媽的引導下說起幼稚園裡開心的事,媽媽也要隨著孩子的描述去想像當時快樂的情景,和孩子一起分享他在幼稚園裡的樂事。如事例1中的媽媽,在聽完苗苗的描述後,不但和孩子一起開心地笑,還說苗苗的同學很可愛。

當孩子發現媽媽真的在用心聽自己所說的“樂事”,他就會樂於向媽媽描述自己在幼稚園中開心的事情。但也許有的時候,在孩子看來很好笑的事,在成人看來卻很沒意思。即使如此,媽媽也不要說“這有什麼好笑的”,而是應該耐心地聽孩子說完,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快樂。如果媽媽認為不好笑的事就不喜歡聽,會挫傷孩子向媽媽講述的積極性,也許孩子會因此不再喜歡向媽媽講述自己的樂事。

2.孩子不肯說的時候不強迫他說。

很多媽媽會發現,當自己詢問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時,孩子卻說不上來或乾脆不說。如事例3中的媽媽,在問強強在幼稚園玩什麼遊戲時,他卻說不知道。遇到這種情況媽媽不必過多追問,要知道3歲左右的孩子,其社交特點以獨來獨往、自娛自樂為主。當老師組織一些遊戲活動時,他也許會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媽媽問起時他說不上來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有時候,孩子過一會兒後會主動說,就像強強一樣。這一點,媽媽也要理解。

3.引導孩子回憶幼稚園裡的生活。

幼小的孩子回憶能力有限,所以如果媽媽問他在幼稚園裡的事情,他常常會想不起來。但如果媽媽能事先向老師瞭解一下情況,然後在通過提示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描述幼稚園裡的事情,這樣就能喚醒孩子的記憶庫。

如事例3中的媽媽,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啟發小雪回憶幼稚園裡的事情的,並在孩子描述的過程中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