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案例:讓他承受悲傷和等待

小含生性活潑好動, 在半學期的時間裡, 我沒少聽到老師的告狀, 不是他碰痛了別的小朋友, 就是別的小朋友碰痛了他。

有一次, 小含放學回來委屈地跟我說老師把他的位置換了, 因為他要去碰小朋友, 老師就把他和他的好朋友分開了, 說著說著淚流成河。 我問他:“小含你喜歡那個小朋友嗎?”小含說:“喜歡”“那你就不可以再欺負他了, 好嗎?”小含居然不允許我 說“欺負”兩個字, 他說:”媽媽, 這不是欺負”其實在這之前我幾聽老師說過小含有時候會和這個小朋友發生一點小摩擦小含會去推他一下, 有時候候還會說些《西遊記》裡面學來的“打你”之類的不文明的話,

Advertisiment
小朋友的家長很有意見。

我想不管小含的這次座位調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但小人兒是真的傷心了一次, 因為他認為老師把他和他喜歡的小朋友分開了, 他就不能和他一起做遊戲了。 看著他有點傷心, 有點無辜的樣子, 我真有點不忍心。

幾乎沒有哪個家長能夠看著孩子的悲傷而無動於衷。 我們恨不得讓孩子時時科科都歡天喜地、無悠無慮, 所以我們都希望自己手中有根“金箍棒”, 喊一聲變就能馬上從痛苦中解救孩子。

點評:

這位媽媽不必過於擔心!既然事情發生了, 也讓孩子自己反省一下, 嘗試行為帶來的後果, 讓孩子有個自我反思的時間、空間、讓他認識到不能和喜歡的小朋友並排坐了,

Advertisiment
是因為自己平時老欺負別人引起的, 從一定程度上起到告戒作用。 其次, 承受挫折、忍受等待也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過程, 生活一帆風順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適當的挫折也可以鍛煉孩子的受挫能力, 使孩子能變的更加堅強, 為以後能更好地適應生活打下基礎。

古人也曾經講過“艱難固苦, 玉妝于成”, 講的就是挫折與逆境磨練人的道理, 最後請記住名賢先哲胡思開的名句:“如果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 成為有用的人或幹出一番事業來, 就要敢於把玻璃罩除區, 讓他們經受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磨練, 在困難、挫折、逆境的搏鬥中學會生活和工作的本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