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梁濟:大師的父教

1901年的一天, 八歲的梁漱溟發現自己辛苦積攢起來的一串銅錢不翼而飛後, 就吵吵嚷嚷著四處尋找, 沒有下落後還鬧個不休, 但父親梁濟卻一直在埋頭讀書, 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 第二天, 梁濟無意間看到銅錢掛在院子裡一棵桃樹枝上, 料定是兒子因貪玩把它忘在這裡後, 就在一張紙上寫下這樣一段有趣的文字:“一個小孩在桃樹下玩耍, 將一串銅錢懸掛在樹枝上, 自己遺忘了, 卻在找尋時吵鬧不休, 真是毫無道理。 次日, 其父在打掃庭院時發現後, 告訴了他, 小孩子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糊塗。

Advertisiment
從此, 他就懂得了要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遇事也不必慌張。 ”看到父親的這張字條時, 梁漱溟一下子就省悟了, 去取銅錢時, 竟因羞愧而滿臉通紅。

玩丟了東西還又哭又鬧, 若換成其他“虎父”, 就算當時不會喝止, 在發現銅錢後, 想必也會嚴詞說教甚至大聲訓斥。 可梁濟先生卻只將事實和道理寫於紙條之上, 讓兒子自己去體悟。 這種別具一格的無聲之教, 自能令對方印象深刻而經久難忘。

無獨有偶, 錢穆也曾撰文回憶早年的一次父教。 一天, 其父錢承沛的一位朋友光臨, 看到九歲的錢穆, 就笑問:“聽說你能背誦《三國演義》, 是嗎?”錢穆使勁點頭。 “能背一段‘舌戰群儒’給我聽嗎?”於是, 錢穆就一邊背誦一邊表演:扮諸葛亮, 立一處;扮張昭等人,

Advertisiment
另立他處。 背完後, 客人大加讚賞, 錢穆便得意非凡。 看到兒子非常驕傲, 錢承沛當時也沒說什麼, 第二天, 他故意領兒子路過一橋, 問:“認識橋字嗎?”見錢穆點頭, 又問:“橋字什麼旁?”待對方答“木字旁”, 他再問:“把木換成馬字, 認識嗎?”聽錢穆說“是驕字”, 他繼續問:“驕字何義, 知道嗎?”聽罷“知道”二字, 他挽著錢穆的手臂輕聲道:“你昨天晚上有接近這個驕字嗎?”此語一出, 錢穆頓時如醍醐灌頂——“余聞言如震雷, 俯首默不語”, 很多年後, 錢穆如是回憶道。

如果錢承沛先生當時即拿出父親的威嚴批評兒子:“會背幾句《三國演義》有什麼值得驕傲?你的學識還淺得很, 需要學習的還很多呢!”年紀尚小且本存驕傲之心的錢穆, 會不會因丟面子而滋生抵觸情緒?而這種側面迂回、點到即止的教育,

Advertisiment
則因觸及靈魂而使對方銘記終生, 真可謂高明之極!

梁漱溟和錢穆能成為人所景仰的國學大師, 原因固然有多方面, 但潤物無聲的父教使他們得以擁有良好的行為品質, 無疑也十分關鍵。 從中, 作為為人父母的我們, 是否也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