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梅毒血清試驗的分類及適用範圍有哪些

檢測血清中與梅毒有關的相應抗體。 可分為兩類: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和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

1)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

(l)抗原:牛心磷脂。

(2)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性病研究實驗室試驗(VDRL)、血清不加熱的反應素玻片試驗(USR)及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 它們可作定量(滴度)分析。

(3)意義:本試驗簡便易行, 敏感性高, 特異性低。 可有假陽性反應、假陰性反應。 一般作為篩選和定量試驗, 可用於觀察療效, 治療後陰轉。 根據病程及治療前後滴度的變化, 可有助於判斷療效、復發及再感染。

2)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梅毒

Advertisiment

(l)抗原:TP本身或其成分。

(2)常用方法:螢光螺旋體抗體吸收試驗(FTA-ABS)、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TPHA)、梅毒螺旋體螢光抗體雙染色試驗(FTA-ABS-DS)、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免疫印跡技術、多聚酶鏈式反應(PCR)。

(3)意義: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均高。 即使患者經過足夠的抗梅毒治療, 一旦陽性, 則不管治療與否或疾病是否活動, 通常終身保持陽性(只有在治癒的一期梅毒患者中.15%~25%的患者在2~3年後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可以轉為陰性)。 所以主要用來做確診試驗, 不能用於觀察療效、復發和再感染。

注意:兩者檢測的抗體、所用抗原、敏感性、特異性、臨床意義的不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