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森碟配音代言忙不停 萌娃太出名好不好?

《爸爸去哪兒》讓五個萌娃變成了人氣王, 除了深受觀眾的喜愛也受到各大商家及娛樂圈的青睞。 在此之後, 森碟不僅頻頻在公眾活動中亮相還接了不少廣告, 網友為此質疑田亮:這是拿孩子過度消費啊!萌娃太出名, 到底算不算孩子前途的一件好事呢?可出名的事兒擋不住該怎麼辦?

萌娃人氣旺 爸媽怎麼看?


森碟代言、活動頻頻, 網友質疑田亮過度消費孩子

森碟在《爸爸去哪兒》節目後忙個不停, 不僅飛去好萊塢為《神偷奶爸2》配音, 還為廣告代言, 成為新一代的“點讀機女孩”。 網友質疑聲不斷:田亮夫婦是否過度消費孩子了?面對網友的質疑,

Advertisiment
田亮也做出了回應。 對於消費孩子一說, 田亮並不同意。 他坦言, 商業活動, 基本原則是不會讓孩子出去。 頂多是年前一些春晚的綜藝活動, 還有電影配音這些事情。 “如果有一天她說爸爸我覺得不好, 我不想這樣, 很無聊。 我就會讓她從此過自己的生活。 ”田亮如是說。

其他四位萌娃的爸媽對孩子的曝光率又有什麼態度呢?

天天:張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會考慮減少天天的曝光率, 他說已經幫天天推掉了五部片約。 天天今年9月就上學了, 張亮和天天媽媽都希望他保有一個小孩應有的童真。

王詩齡:王岳倫夫婦也在不同場合透露將讓王詩齡暫別螢幕。 但此後王詩齡還接拍了廣告並為《巴拉巴拉小魔仙》獻唱。

Advertisiment

石頭:郭濤坦言在已經晉升為石頭的新聞發言人、跟班和司機。 他說石頭受關注之餘, 生活也不多不少會受到一些困擾, 希望外界多給予孩子一些生活的空間, 多保護保護他們。

Kimi:林志穎也曾表示, 會適當控制兒子的曝光率。 待Kimi上小學後, 就不會再讓他在螢幕上曝光了。

萌娃太出名 到底好不好?

除了星二代, 還有不少小童星活躍在螢幕上, 近日媒體就曝光有“東北秀蘭鄧波兒”之稱的萌娃曲雋希在兩年內參加了30檔綜藝節目。 如此高的曝光率, 也讓人思考這樣是否是對孩子的過度消費。 孩子出名太早, 真的是為成長鋪路嗎?


孩子過早出名, 弊大於利

在兒童心理學專家看來, 過早出名是弊大於利的。

Advertisiment
六歲左右的孩子心理發育還遠未成熟, 選擇過早讓孩子成名, 應該謹慎為之。

過早成名對孩子心理成長不利:很多孩子可能在螢幕上很成功、萬眾矚目, 可和同齡孩子相比, 他們風光的背後有著普通孩子所不知道的心理壓力, 他們未必很快樂。 專家提醒, 當孩子被非常多的人認識後, 會影響他的正常生活。

最初的時候, 孩子不太習慣這種被太多人關注的生活, 因此而產生困擾。 再後來, 習慣了這種關注, 過多的讚美和關注容易讓孩子變得浮躁、驕傲。 有些孩子甚至會被這種生活“衝昏頭腦”, 難於適應社會。

另外一些家長希望孩子成名的功力心態, 會讓孩子就成了被操縱的木偶或工具。 最後, 家長要明白孩子的成長是動態的,

Advertisiment
小時候表現出來的優勢不一定是適合他終身發展的方向所在。 如果過早把孩子限制在某一領域, 孩子就失去了更多的發展可能性, 不能朝著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去發展, 結果到成年後真正成才的很少。

出名難避免 引導不可少

對於一些明星家長來說, 孩子被曝光或是被要求出鏡是不可避免的。 參加《爸爸去哪兒》的萌娃們, 如此高的人氣不可避免, 在控制孩子曝光率的同時, 對孩子本身的心理引導不能少。 否則這種出名的飄飄然感覺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


要對出名的孩子做好心理引導, 避免他們心理落差大及飄飄然的心態

首先, 告訴孩子你就是個普通的小孩。 爸爸媽媽在孩子出名後,

Advertisiment
要常常對孩子進行教育, 明確地告訴孩子:“你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 與別的小朋友沒什麼不同, 只是你比較幸運, 能夠把自己好的一面呈現給更多的人而已, 生活還是要腳踏實地, 學習也仍然要繼續努力。 ”

其次, 做好孩子的榜樣。 想讓孩子低調成長, 父母的態度也很重要。 如果父母逢人就拿孩子炫耀或是以孩子人氣為掙錢、炒作的工具, 那麼對孩子的說教就顯得蒼白無力了。 想讓孩子回歸健康的成長軌跡, 父母就要先放下功利的心態。

第三, 讓孩子學會接受心理落差。 即便不可避免讓孩子去參加一些大型的活動, 家長也要給孩子做好心理輔導, 打好“預防針”。 讓孩子明白, 這不是去搶風頭、爭第一, 而是鍛煉能力、增長見識。

最後,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還是一個不會選擇的年齡,也許他們覺得上電視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根本沒想過什麼叫做出名。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學會跟孩子分析,懂得引導孩子,瞭解孩子的真實需求,讓孩子自己選擇是否要走這一條路。

最後,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還是一個不會選擇的年齡,也許他們覺得上電視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根本沒想過什麼叫做出名。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學會跟孩子分析,懂得引導孩子,瞭解孩子的真實需求,讓孩子自己選擇是否要走這一條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