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樹立父母在孩子心中形象的策略

為了生活, 為了孩子的將來, 父母不得不出去工作, 留下年幼的孩子在祖輩家裡。 親子之間因空間距離而產生了心理距離, 父母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長期缺位, 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很陌生甚至很抵觸的情緒。 原來“母子連心”的親子之情被“隔代親”所取代, 奶奶或姥姥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取代了媽媽的地位。 於是, 就出現了案例中那樣的情況。

早期的親子關係很重要, 從兒童的心理發展階段來看, 孩子幼年時期是親子之間建立親密感的最佳時期。 孩子正處在最幼小無助的時候, 對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全來自那些照料者。

Advertisiment
此時誰給孩子最多關愛, 誰就在孩子心中處於第一位。 在完全隔代教育中, 父母很難成為孩子的第一位。 於是, 孩子就與照料自己的祖輩們最親了。

心理學家認為, 個體在兒童期就從父母那裡學到了各種社會大眾公認的道德價值觀念和主流社會群體認可的行為模式, 這些早年經驗對兒童人格的形成及其後來整個人生的社會化過程都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在這一時期, 他們特別需要長輩尤其是父母的關愛與引導。 然而,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 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 於是孩子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中的扭曲和變形,

Advertisiment
或變得鬱鬱寡歡、脾氣古怪, 或變得孤獨內向、事事淡漠, 甚至會怪誕失常。 久而久之, 極易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嚴重影響他們正常的社會化過程。 為了盡可能多地消除這種現象, 祖輩們可以有意識地多和孩子講講父母的故事。 讓孩子充分、全面地瞭解父母, 激發他們對父母的好奇與尊敬, 從而建立和諧、親近的親子關係。

策略寶典

A.多給孩子說說父母的故事

因為平時很少見面, 孩子對父母基本沒有什麼概念。 這時候祖輩可以刻意地幫助孩子建立這個概念, 比如將子女的事情編成故事講給孩子聽, 讓孩子逐漸瞭解父母。 故事聽多了, 孩子可能會感覺父母就在身邊, 離自己並不遙遠。

Advertisiment

B.多給孩子看看父母的照片

4~6歲的孩子還小, 他們的思維最大的特徵是形象、直觀。 而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因各種原因沒法經常和父母見面, 因此腦海裡經常缺乏父母的形象。 這時祖輩就可以多給孩子看看子女的照片, 讓孩子認識自己的父母, 這樣等下次見了面, 不至於對爸爸媽媽感到很陌生。

C.多提醒子女和孩子保持聯繫

子女在外工作沒辦法和孩子見面, 不過祖輩還是可以提醒子女有時間多給孩子打打電話, 讓孩子多聽聽自己父母的聲音。 這樣兩代家長相互配合, 更容易培養孩子對父母的感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