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權威型養育是最利於孩子成長

一旦父母喪失了權威, 那麼, 民主也將無從談起。
“權力”可以因父母的強大而成立, 更多體現著“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威信”卻需要孩子賦予, 是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權力”, 是親子互動的結果。
小阿姨最得意的是, 她當年對孩子特別“凶”, 而現在她的兒子卻是出了名的孝順, 和她親密的很, 常常會陪她聊天、逛街。 據說, 小阿姨練就了一身“鞋底武藝”, 知道什麼樣的鞋打在孩子的屁股上管用, 怎樣下手會事半功倍。
我不覺奇怪起來, 問:“小阿姨, 你怎麼不怕把兒子打得不親了呢?現在, 好多孩子不要說打了, 就連一些重話都說不得,

Advertisiment
還離家出走呢?!”小阿姨笑笑說:“這就是本事了, 我可不是瞎打的, 而且我也不會老打, 該出手時才出手……我寵孩子也是出了名的……”
這話不假, 小阿姨的家庭經濟狀況也很一般, 可是對孩子卻是出奇的“大方”, 用大阿姨的話就是“75元一支的霜淇淋也捨得買”。 小阿姨經常用一句話來概括她的育兒之道:“養孩子嘛, 就是要讓孩子享福, 吃好、穿好是最基本的了, 然後就是教他懂道理, 讓他以後也享福……”
小阿姨讀書不多, 沒有太多的理論提煉, 但從她的話裡, 我卻讀到了“權威”兩字, 即“權力與威信”。 小阿姨在她兒子的心目中絕對是一個有威信和權力的人, 她不僅是兒子的衣食父母, 更是行為督導;她捨得愛孩子, 也捨得管教孩子。
Advertisiment

今天, 我們不再提倡“打孩子”, 但“父母權威”還需要嗎?您有沒有想做個“權威型父母”呢?
下麵就先來測測你的“權威性”吧——
你的“權威”測驗
你是否明確地對孩子提出過行為要求, 譬如:“坐下來吃飯”?
你是否經常堅持自己對孩子的行為要求?
你對孩子的行為是否做出過適當的限制, 譬如:“一次只能拿1、件玩具”?
你對孩子是否設立過行為目標, 譬如:“歲要能自己解褲子坐便盆, 3歲要能自己吃飯等等”?
你是否總是要求孩子努力去達到這些目標?
如果孩子違反了合理的行為要求時, 你是否總是會做出限制性反應, 譬如:拿走玩具或者暫時離開孩子?
你是否會努力爭取全家人在育兒方法上保持基本一致?
當孩子違反基本要求時,
Advertisiment
你是否能不顧家裡其他人的護短而堅持給以“教訓”?
你在管教孩子時, 是否總是能堅持原則而盡可能避免感情用事?
你對孩子是否總是能說話算數?
你是否總是能答應孩子的合理要求?
你是否經常能留意到孩子對你的需要?
你是否經常用行動表達你對孩子的愛, 譬如:哺乳、撫觸、微笑、聊天、玩耍……?
你是否願意傾聽孩子的想法, 並能給以寬容的接納?
你是否會耐心地陪孩子玩一些̶

0;無聊”的遊戲, 譬如:用積木不斷地壘高?
孩子犯錯, 你是否總是能給以彌補或者改正的引導?
在孩子學新東西的時候, 你是否總是能給以積極的鼓勵?
你是否總是能讓孩子感覺到你是愛他的?
你是否總是會營造一種充滿關懷的家庭氛圍?
你是否總是確信孩子有能力長大?
評分辦法:
上面共20道“是否”題目,

Advertisiment
凡回答“是”的就得1分;
“權威”的本質
如何評價你得分的高低呢?先讓我們看看什麼是“權威”, 然後再做一解釋吧。
隨著“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等民主教養觀念的提倡, 越來越多的父母學著“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平等地對待孩子”, “權威”這個詞在現代養育中似乎成了“貶義”, 成了“蠻橫、不講理、老一套”的代名詞。 越來越多的父母不願意在養育中充當“權威”, 因為怕權威激發孩子的逆反、怕權威違背民主精神。
然而不容質疑的是,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 自己在家庭中越來越沒有地位, 越來越無法取得孩子的尊重, 自己也越來越難以與孩子溝通;而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
Advertisiment
越來越脆弱, 越來越沒有教養。 在兒童心理諮詢中, 我們常常會碰到不少1~3歲孩子的父母無奈的詢問——
都說不能打孩子, 為什麼我們這些被打的一代很獨立, 而現在不挨打的這一代卻變得如此脆弱呢?
現在的孩子怎麼會那麼任性, 聽一點批評就不想上幼稚園了?
有時候我真想對孩子嚴厲一點, 可又怕破壞了親子感情, 真是左右為難, 沒辦法。
我不想過早地給孩子設下條條框框, 希望他能自由自在地成長, 可他現在連吃飯都亂七八糟的, 毫無規矩, 我該怎麼辦?
……
這是為什麼呢?
家庭專家洛韋博士指出:
“也許民主的態度就其內在和本身而言並不壞, 只是當它搖擺得太遠時, 就可能導致喪失對孩子的約束管制, 造成家庭結構變異。當這種民主的態度超過一定限度時,問題會接踵而來。”
現代養育觀念提倡“民主”並沒有錯,因為以前的父母可能濫用了“權威”,而將“權威”帶入了一個誤區——專制或專橫跋扈。但不幸的是,現在的父母又將“民主”帶到了另一個誤區——放任自流。
我們可能過度地回應了孩子的要求,而忘記了孩子也需要被要求。這樣看來,“權威”也好,“民主”也好,並非對立的,而是有著內在的統一性,如果父母一旦喪失了權威,那麼民主也將無從談起;同樣,如果父母不注重孩子的權利,權威就將變成專制。由此可見,父母的“權威”並不可怕。
“權威”的本質——愛孩子,又會要求孩子!
小阿姨雖然“粗暴”了一些,但她沒有違背“權威

”的原則。雖然有“打”,但是,小阿姨更有“愛”,所以,孩子沒有被“打跑”。而那些將孩子“打跑”的父母,要麼是“只會打孩子、不會愛孩子”的,要麼是“一直無條件地愛孩子,後來忍無可忍突然變成了暴君”的。
“權威”自評
讓我們回到前面出的0道題目上,也許你已經發現:前10題問的都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而後10題則是“父母對孩子要求的反應”。
是的,“權威”不是單向的, “權威即權力與威信”。“權力”可以因父母的強大而成立,更多體現著“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但“威信”卻需要孩子賦予,是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權力”,而這恰恰是親子互動的結果,也正是那40題的綜合。
請一定記住:如果你只有權力而無威信,那頂多算一個“暴君”,孩子遲早是要革命的。
好了,如果你已經分別計算好了前10題和後10題,那麼就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吧——

您是哪一種父母呢?

“權威型”父母——“高要求、高反應”:這類父母不但對孩子能有合理的要求,對孩子的行為總是做出適當的限制,會為孩子設立一定的行為目標,並堅持要求孩子服從與達到這些目標;同時,他們也表現出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足夠的關愛,能夠耐心地傾聽孩子,而且懂得恰如其分地激勵孩子自我成長。簡而言之,這類父母對孩子是“理性、嚴格、民主、耐心和關愛”。
“專制型”父母——“高要求、低反應”:這類父母就是典型的“暴君”,只一味對孩子提出高要求,卻不理會孩子的要求與需要。如果孩子有什麼不順他們的意,他們就可能非常粗暴,是絕對“成人中心”的養育方法。這也正是容易和“權威型”混淆的那一種。
“溺愛型”父母——“低要求、高反應”:這類父母不用多說,現在肯定是隨處可見,總是盡可能地去滿足孩子,而

不對孩子提出任何的行為要求。即使有些父母會對孩子提出要求,但一看孩子的“臉色”,這些父母又會放棄或者改變要求。
“冷漠型”(忽視型)父母——“低要求、低反應”:這類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他們既不會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和行為標準,也不會表現出對孩子的關心。那些經常說“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孩子”的父母就是這一類型。

以上的結論是美國加里弗尼亞大學的鮑姆令德教授長達10年的研究成果。他指出——權威型養育是最利於孩子成長的。

最後,請遵循以下幾點,堅決做個“權威父母”吧——
1、堅持基本原則,克服對孩子的溺愛與遷就;
、提出適當要求,讓“權威”在接納中鞏固;
3、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權力”有“威信”;
4、爭取全家統一戰線,莫讓“權威”搖擺不定;
5、通情達理,嚴防“權威”變成“專制”;
6、聆聽孩子,修煉“權威”中的“柔功”。

造成家庭結構變異。當這種民主的態度超過一定限度時,問題會接踵而來。”
現代養育觀念提倡“民主”並沒有錯,因為以前的父母可能濫用了“權威”,而將“權威”帶入了一個誤區——專制或專橫跋扈。但不幸的是,現在的父母又將“民主”帶到了另一個誤區——放任自流。
我們可能過度地回應了孩子的要求,而忘記了孩子也需要被要求。這樣看來,“權威”也好,“民主”也好,並非對立的,而是有著內在的統一性,如果父母一旦喪失了權威,那麼民主也將無從談起;同樣,如果父母不注重孩子的權利,權威就將變成專制。由此可見,父母的“權威”並不可怕。
“權威”的本質——愛孩子,又會要求孩子!
小阿姨雖然“粗暴”了一些,但她沒有違背“權威

”的原則。雖然有“打”,但是,小阿姨更有“愛”,所以,孩子沒有被“打跑”。而那些將孩子“打跑”的父母,要麼是“只會打孩子、不會愛孩子”的,要麼是“一直無條件地愛孩子,後來忍無可忍突然變成了暴君”的。
“權威”自評
讓我們回到前面出的0道題目上,也許你已經發現:前10題問的都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而後10題則是“父母對孩子要求的反應”。
是的,“權威”不是單向的, “權威即權力與威信”。“權力”可以因父母的強大而成立,更多體現著“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但“威信”卻需要孩子賦予,是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權力”,而這恰恰是親子互動的結果,也正是那40題的綜合。
請一定記住:如果你只有權力而無威信,那頂多算一個“暴君”,孩子遲早是要革命的。
好了,如果你已經分別計算好了前10題和後10題,那麼就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吧——

您是哪一種父母呢?

“權威型”父母——“高要求、高反應”:這類父母不但對孩子能有合理的要求,對孩子的行為總是做出適當的限制,會為孩子設立一定的行為目標,並堅持要求孩子服從與達到這些目標;同時,他們也表現出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足夠的關愛,能夠耐心地傾聽孩子,而且懂得恰如其分地激勵孩子自我成長。簡而言之,這類父母對孩子是“理性、嚴格、民主、耐心和關愛”。
“專制型”父母——“高要求、低反應”:這類父母就是典型的“暴君”,只一味對孩子提出高要求,卻不理會孩子的要求與需要。如果孩子有什麼不順他們的意,他們就可能非常粗暴,是絕對“成人中心”的養育方法。這也正是容易和“權威型”混淆的那一種。
“溺愛型”父母——“低要求、高反應”:這類父母不用多說,現在肯定是隨處可見,總是盡可能地去滿足孩子,而

不對孩子提出任何的行為要求。即使有些父母會對孩子提出要求,但一看孩子的“臉色”,這些父母又會放棄或者改變要求。
“冷漠型”(忽視型)父母——“低要求、低反應”:這類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他們既不會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和行為標準,也不會表現出對孩子的關心。那些經常說“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孩子”的父母就是這一類型。

以上的結論是美國加里弗尼亞大學的鮑姆令德教授長達10年的研究成果。他指出——權威型養育是最利於孩子成長的。

最後,請遵循以下幾點,堅決做個“權威父母”吧——
1、堅持基本原則,克服對孩子的溺愛與遷就;
、提出適當要求,讓“權威”在接納中鞏固;
3、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權力”有“威信”;
4、爭取全家統一戰線,莫讓“權威”搖擺不定;
5、通情達理,嚴防“權威”變成“專制”;
6、聆聽孩子,修煉“權威”中的“柔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