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歐美家教觀念

(一)博覽群書——弗蘭西斯·培根早在四百五十年前就已指出:“讀史使人明智, 讀詩使人聰慧, 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 道德使人高尚, 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鐘錶匠伊薩克, 在工作臺上一邊工作一邊教三歲的兒子盧梭從普魯塔克的《古希臘羅馬英雄傳》中認識了字。 然後, 在他督導下, 盧梭在七歲前已經啃完了勒蘇厄爾的《教會與帝國歷史》、那尼的《威尼斯歷史》、奧維德的《變形記》、豐得奈爾的《世界通史講話》、《死人對話錄》、和《宇宙萬象講解》, 以及莫里哀的戲劇。 博覽群書使盧梭獲得了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Advertisiment
自幼進發才慧、想像力和悟性, 激發了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 最終使他成為一位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文學家。

(二)發掘天賦——天賦是人的一種生來俱有無師自通的天生素質。 人的天賦在母胎中初具雛形。 天賦是構築天才人物的首要素質, 人的天賦是不可造就的, 卻能發掘。 居里夫人有兩個女兒:伊雷娜·居裡和艾芙·居裡, 她對兩個女兒的家教觀念是一一以及掘她們的某種天賦為主。 早在女兒呀呀學語時, 居里夫人就開始對她倆進行了探索性的發掘。 女兒剛上小學, 居里夫人便讓她倆每天放學後在家裡進行一小時智力活動, 以便進一步發掘其天賦。 當她們進入賽維尼埃中學後, 居里夫人讓女兒每天再補一節“特殊教育課”——在索爾本的實驗室裡,

Advertisiment
由讓·佩韓為伊雷娜和艾芙教化學, 保羅·朗之萬教數學, 沙瓦納夫人教文學和歷史, 雕塑家馬格魯教雕塑和繪畫, 穆勒教授教四門外語和自然科學, 而每星期四下午在巴黎市理化學校裡, 由居里夫人教女兒物理學。 經過二年“特殊教育課”的觀察鑒別後, 她發現:大女兒伊雷娜性格鎮靜、樸實、專注和自然, 著迷於物理和化學, 她明確自己的使命是要當科學家並研究鐳, 這些正是科學家所具備的素質。 小女兒艾芙心靈跳躍、充滿夢幻、情緒多變, 居里夫人先培養她學醫, 再引導她研究鐳, 又激勵她從事自然科學, 可她對科學不感興趣。 艾芙的天賦是文藝。 正是運用這種發掘孩子天賦的家教, 居里夫人最終使大女兒伊雷娜·居裡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於1993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Advertisiment
也使小女兒艾芙·居裡成為一位元優秀的音樂教育家和人物傳記作家。

(三)榮譽感——孩子的榮譽感往往在父母的激發下才漸漸奠定。 歐美的家長在一起聊天時會說:“我的女兒伊莉莎白就是拿奧斯卡獎的料子。 ”“嗨!小威廉絕頂聰明, 五十歲能得諾貝爾獎。 ”……哈德羅·麥克米倫無論在蹦蹦跳跳的童年時代, 還是在伊頓公學的少年時代, 或在巴厘奧學院的青年時代, 都不斷聽到母親薩拉二十年如一日的告誡:“麥克米倫, 你跟別的孩子不一樣, 你將來要當英國首相的!”在母親的自小要當偉人的榮譽感的激勵下, 麥克米倫奮力拼搏、潛心求索, 終於在1957年至1963年兩度榮任了英國首相。

Advertisiment
而佛洛德的榮譽感卻來自猶太式的家教。 他才6歲, 父親就箴告他:一千多年以來, 我們猶太人一直處於被驅趕、壓迫、剝削、恥辱和大屠殺的悲慘境遇下, 但猶太人為何還能長期生存下來?猶太人的智力為何平均高於全世界各民族的51倍?猶太人為何操縱著社區的、國家的、還有全世界的銀行、貨幣供應、經濟和商業?因為, 猶太人百倍地勤勉、拼搏、明智和節制。 臥薪嚐膽憤發圖強的猶太人式家教, 激發起佛洛德的榮譽感:“我的父母都是猶太人。 我自己也是一個猶太人。 我永遠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得力我的民族我的祖先而感到羞恥, 我經常地感受到自己已經繼承我們先輩為保衛他們的神殿所具備的那種蔑視一切的全部激情,
Advertisiment
因而, 我可以為歷史上那個偉大的時刻而心甘情願地獻出我的一切。 ”正是這種臥薪嚐膽憤發圖強的猶太式榮譽感的激勵下, 佛洛德最終為人類創立了“精神分析學”和“性心理學”。

(四)獨立人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諾伯特·羅素鞭辟入裡:“那些在童年受到孤獨的人要比受到寵愛的人日後更會成功;一個不具備精神獨處能力的人, 不可能成為偉人。 ”人只有在離群索居無伴獨處的環境下, 才能閱讀、思考和創拓, 才能心靈交流產生靈感, 沉思默察構築觀念, 諸種觀念誕生思想——思想, 正如帕斯·卡爾所說:“思想形成人的偉大”。 難道不是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黑格爾主義、甘地思想。

在1979年5月, 撤切爾夫人作為英國女首相搬進舉世矚目的唐寧街10號時說:“我的一切成就都歸功於我父親羅伯茨先生對我的教育培養。”羅怕茨是英國格蘭文森小城的一家雜貨店主。當柴契爾夫人才5歲時,他就教導女兒: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用自己的大腦來判斷事物的是非,千萬不要人云亦云。在日常生活中,羅伯茨著重培養女兒“嚴謹、準確、注重細節,對正確與錯誤嚴格區分”的獨立人格。當柴契爾夫人7歲時,羅伯茨帶女兒到圖書館去,只允許她看三類書:人物傳記、歷史和政治書籍。他有意引導女兒日後從事驚天動地的政治生涯。柴契爾夫人早年生活清淡艱苦,家裡沒有洗澡間、自來熱水和室內廁所,她沒有值錢的東西,難得看一次電影或戲劇。這並不是羅伯茨沒有錢,而是他執意為女兒創造一種節儉樸素、拼搏向上、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氛圍。他每個星期天都帶女兒到芳金大街的教堂去,讓她聽牧師的滔滔不絕的佈道。在家裡,羅伯茨有意與女兒就各種問題進行辯論,以造就她機智沉著、語言輝煌、充滿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雄辯藝術。11歲時,柴契爾夫人進入凱斯蒂女子學校。在凱斯蒂辯論俱樂部的辯論會上,她以思想敏捷、觀點獨到、講話準確、氣勢磅礴而使同學們甘拜下風。

正是羅伯茨對女兒獨立人格的培養,才使柴契爾夫人從一個普通的女孩,最終成為一位連任三屆英國首相、執政十二年,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獨霸一方的政治家與“柴契爾主義”的創始人。

撤切爾夫人作為英國女首相搬進舉世矚目的唐寧街10號時說:“我的一切成就都歸功於我父親羅伯茨先生對我的教育培養。”羅怕茨是英國格蘭文森小城的一家雜貨店主。當柴契爾夫人才5歲時,他就教導女兒: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用自己的大腦來判斷事物的是非,千萬不要人云亦云。在日常生活中,羅伯茨著重培養女兒“嚴謹、準確、注重細節,對正確與錯誤嚴格區分”的獨立人格。當柴契爾夫人7歲時,羅伯茨帶女兒到圖書館去,只允許她看三類書:人物傳記、歷史和政治書籍。他有意引導女兒日後從事驚天動地的政治生涯。柴契爾夫人早年生活清淡艱苦,家裡沒有洗澡間、自來熱水和室內廁所,她沒有值錢的東西,難得看一次電影或戲劇。這並不是羅伯茨沒有錢,而是他執意為女兒創造一種節儉樸素、拼搏向上、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氛圍。他每個星期天都帶女兒到芳金大街的教堂去,讓她聽牧師的滔滔不絕的佈道。在家裡,羅伯茨有意與女兒就各種問題進行辯論,以造就她機智沉著、語言輝煌、充滿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雄辯藝術。11歲時,柴契爾夫人進入凱斯蒂女子學校。在凱斯蒂辯論俱樂部的辯論會上,她以思想敏捷、觀點獨到、講話準確、氣勢磅礴而使同學們甘拜下風。

正是羅伯茨對女兒獨立人格的培養,才使柴契爾夫人從一個普通的女孩,最終成為一位連任三屆英國首相、執政十二年,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獨霸一方的政治家與“柴契爾主義”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