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常的新生兒大便是什麼樣的?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 胎便充斥著胎兒的腸道, 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之內會很快被排出體外, 呈墨綠色的粘稠狀。 胎便排出後, 新生兒大便顏色逐漸轉黃, 3-4天轉為正常顏色的大便。 如果新生寶寶出生48小時仍沒有排出胎便, 要及時告訴醫生。

那麼, 正常的新生兒大便是什麼樣子?這要分為三種情況

1.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

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呈金黃色, 粘稠狀或軟膏樣, 顆粒均勻, 偶爾會微帶綠色。 通常在新生兒期大便次數較多, 一天可達2-5次或7-8次。 但只要嬰兒精神好, 能吃, 能睡, 體重增加正常, 家長就沒有必要擔憂。

Advertisiment

隨著嬰兒月齡的增長, 添加輔食後, 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到每天1-2次。 也有嬰兒持續到一歲左右才減少到1-2次, 前面小編也說了, 只要孩子表現正常, 就不必擔心。 不要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 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軌跡, 孩子不同, 每日大便次數也不相同。 但要注意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 突然增至5-6次這種異常明顯的情況, 則應考慮是否患病。

2. 奶粉餵養的新生兒

如果選擇奶粉餵養新生兒, 寶寶大便顏色會比較淡, 呈淺黃色, 可成形, 也可呈粘稠狀, 顆粒不太均勻, 大便裡有未被消化的奶瓣。 在餵奶量達到30-60毫升時, 每天大便由5-6次之多慢慢減少到1-2次, 但只要大便是柔軟的, 父母就不必擔心。

有的奶粉餵養的寶寶,

Advertisiment
大便也比較稀, 次數比較多, 顏色微發綠, 有時有些水分, 這也是正常的現象。  

但如果大便中水分很多, 或便水分離, 或大便呈稀綠色, 或有較多粘液, 或大便次數達10次以上, 或有特殊的臭味, 就要意識到寶寶可能患了腹瀉。 如果寶寶精神好, 除了大便不正常外, 可只帶大便到醫院化驗。

3. 混合餵養的新生兒

當母乳不足時, 可採取混合餵養。 混合餵養的寶寶大便情況個體差異較大, 大便呈黃色或淡褐色條狀, 質軟, 有臭味, 有時伴有奶瓣, 一般每天1-2次。 如果寶寶大便每天2-4次大便, 飲食正常, 大便次數規律而且體重增加正常, 也屬於正常現象。

哪些異常情況需要引起媽媽的注意呢?

大便稀綠

嬰兒的大便夾雜著奶瓣或發綠、發稀, 媽媽就會緊張得不得了,

Advertisiment
以為是寶寶消化不良或患腸炎了, 這其實是正常的, 即使寶寶大便次數從3-4次增加到6-7次, 這也是正常的。 只要寶寶吃得好, 腹部不漲, 大便中沒有過多的水分或便水分離的現象, 就不是異常的。

但如果寶寶大便稀少而綠, 每次吃奶間隔時間縮短, 好像總吃不飽的樣子, 可能是母乳不足了。 每天在同一時間量體重, 記錄每天體重增加值, 如果每天體重增加少於20克, 或一周體重增加少於100克, 則可以增加一次配方奶。

有的寶寶是乳糖不耐受出現大便次數增加, 或發稀發綠, 伴有泡沫。 如果懷疑寶寶大便不正常與乳糖不耐受有關, 可以及時向醫生諮詢。 如果確定寶寶乳糖不耐受, 母乳餵養的媽媽可以嘗試服用乳糖酶製劑。

Advertisiment
奶粉餵養的可以嘗試更換低乳糖或無乳糖配方奶。

一吃就拉

很多媽媽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 奶一喝進去, 寶寶馬上就大便, 尤其喝配方奶的寶寶, 更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 只要寶寶大便顏色無異常就是正常的, 寶寶腸道神經發育不完整, 腸道極易被刺激, 吸吮動作、喝進的奶液, 都可能成為刺激源, 刺激腸道蠕動加強、加快, 結果就會一吃就拉, 這種現象會隨著孩子逐步的生長慢慢的消失。

但如果大便中水分很多, 或便水分離, 呈豆渣樣或蛋花樣, 大便次數較平時明顯增多, 則可能是腹瀉, 需要帶寶寶看醫生了。

寶寶便秘

寶寶便秘應該先考慮媽媽的飲食結構是否合理, 採取的餵養方式是否正確, 寶寶攝入的乳量是否充足,

Advertisiment
然後針對可能的原因進行糾正。

奶粉餵養的寶寶容易發生便秘, 大便呈條狀、球狀, 不粘尿布。 如果因為配方奶寶寶發生便秘, 首先要考慮換不同品牌的配方奶, 同時增加喂水量。

母乳餵養的寶寶一般不會發生便秘, 如果發生便秘, 媽媽首先要考慮奶量夠不夠。 如果奶量不夠, 腸道內缺乏殘渣, 無法產生糞便, 自然會出現便秘, 乳量充足了, 就不會出現便秘。

小編說說:做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工作, 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 所以只能邊學邊做。 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 有些許差異也是正常的, 只要孩子精神飽滿, 體重增加正常, 就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 媽媽不必過於擔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