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小兒往往一邊活動,
一邊
自言自語,
如有位小女孩假裝給布娃娃打針,
并對著布娃娃說"你生病了,
我給你打針,
不要哭泣……"。
而另一位5歲男孩正入神地看著一本圖畫書,
一邊看一邊說"小白兔,
大灰狼來了,
看你逃到哪里去?我看鉆到小洞里去,
這樣大灰狼不會把你吃掉"。
不理解兒童心理發展的家長會認為孩子太傻了,
布娃娃、小白兔又不懂你的話,
其實這2個小兒的表現即為正常的自言自語。
語言是表達思想、觀念、感情等的心理過程。
語言有出聲的外部語言和不出聲的內部語言,
而說話是有聲的外部語言。
Advertisiment
內部語言指在沉默、思考時的語言,
與外部語言相比,
內部語言與人的抽象邏輯思維、行動自覺性具有更直接、更密切的關系。
內部語言是在外部語言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
自言自語是幼兒從外部語言轉化過程中的一種過渡形式,
是幼兒語言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為小孩進入小學,
很快地發展內部語言打下了基礎。
小兒正常的自言自語有兩種形式:(1)游戲語言 一般是指3-4歲小兒,
往往在一邊游戲或活動時,
一邊產生自言自語,
如上面那個3-4歲女孩。
(2)問題語言 往往發生于5歲小兒,
指遇到困難而產生懷疑時出現的自言自語。
正如上面那個小男孩,
自己提出問題,
自己解決問題。
一般小兒7歲以后不會出現自言自語,
Advertisiment
如果繼續存在,
則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