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確判斷孩子是否具有音樂潛質的三大方法

有的孩子真的是有彈鋼琴的天賦, 而有的孩子天生五音不全。 父母都希望早些瞭解到自己的孩子是否具有學習鋼琴的天賦, 是否有音樂的感知能力, 這些, 家長可以簡單地通過一些方式來做基礎的判別, 但天賦並不等於成就。 無論多有天賦的孩子如果不通過後天的勤奮努力, 絕對成不了鋼琴家, 反之, 如果資質平平的一個孩子, 後天非常刻苦努力, 一樣能夠學有所成。

通過手、耳、記憶力判斷孩子的音樂潛質通過對手、耳、記憶力等幾方面的簡單評判, 你可以基本瞭解自己孩子的音樂潛質, 以此作為選擇參考。

Advertisiment

把孩子送進鋼琴教室後, 家長們有時候會聚在一起聊, 我發現, 最能夠有共鳴的話題就是——我們的孩子到底有沒有鋼琴天賦?不光是我, 其實所有人心裡都沒底, 問老師, 老師會說每個孩子看起來都不錯, 但有沒有天賦, 要學學才能看出來。 大家只能各自判斷, 會唱幾首兒歌而且唱得還算好聽就是有音樂潛質嗎?還是聽見音樂就手舞足蹈算有音樂潛質?天賦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的, 怎麼衡量啊?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 我們一點都不心疼送孩子學鋼琴花的錢, 但是心疼他的時間和精力, 而且, 我們相信, 每個孩子都是有天賦的, 但未必都是鋼琴天賦, 要是他在繪畫上、語言上、舞蹈上更有天賦呢?我們送他來學鋼琴豈不是

Advertisiment

白走彎路, 要是學了一段時間才說不行, 不說投資不菲, 就是孩子早期教育被耽擱的時間也太可惜了。 耽擱他在其他方面的發展可太讓家人後悔了。

不過, 議論歸議論, 要是哪位家長真讓孩子去把畫畫、鋼琴、圍棋都試一遍, 這也不是很現實, 畢竟, 兒童智力發展的黃金期就這幾年, 只能選擇一個看起來比較有把握而且大家都看好的來學習。 我想請教老師的是, 像檢查身體有什麼皮下脂肪厚度、身高、體重這些資料能夠對照參考, 在鋼琴學習方面有沒有什麼比較權威的參考標準, 能夠給孩子先做下測試, 有個評分, 也讓我們這些家長能夠心裡更有底些?

孩子身體是否健康, 有很多技術上的指標可供參考,

Advertisiment
但孩子在音樂上是否有天賦, 這很難用數位來衡量。 許多家長為此苦惱, 他們覺得孩子應該學鋼琴, 但又怕孩子完全不是這塊料, 白耽擱工夫, 特別是那些家裡沒有人從事音樂專業的家庭, 這種顧慮就更為常見。 有沒有些簡單的辦法, 説明家長判斷孩子的音樂才能?

我的答案是:有, 但不絕對。

大體上從手、耳、記憶力這幾方面來判斷。

先說手, 彈琴用的無非是我們的一雙手。 四五歲的小孩子, 雖然手還沒有發育完全, 但手形已經基本能看出來。 家長要看的是手指是硬還是軟, 特別是關節部分, 這決定著孩子彈琴的力量夠不夠, 太硬不行, 太軟更不好。 最理想的是, 小手的骨頭要有點硬硬的, 但又不僵硬, 不軟綿綿的。 還有, 各個手指之間離得夠不夠遠。

Advertisiment
手張得越開以後彈琴越輕鬆。 這項經常被形容為手要松。

松, 是一個比較通俗的說法, 是指手指伸張的能力, 比如大拇指和食指的伸開度, 能張開來, 彈琴的時候會很舒服, 當然, 很多家長都不瞭解基本的指標, 手的長度怎麼樣算好?手指最好不要太短, 小指的長度最好能到達無名指的最上面一個關節。 手指的長度不好改變, 但手的鬆緊是可以通過手指操等鍛煉手法來改善的。 有些學生甚至在其他方面的條件都很好, 只是手指伸張不太好, 還可以考慮通過手術來改善。

特別提醒的是, 太胖的手會有點困難, 瘦點的小手更佔便宜。 不過, 隨著孩子長大, 嬰兒肥也會逐漸消掉, 所以, 倒也不用一看手胖就放棄。

Advertisiment
而且, 最重要的, 不是優秀的鋼琴手形, 夠不到八度, 可能難成為偉大的鋼琴家, 但不代表不可以享受鋼琴帶來的樂趣。

再說耳, 其實這個關係的是樂感和節奏感。 大人拍掌讓小孩子跟著唱歌, 可以選擇唱兒歌, 所有的兒歌都是有節奏的, 看他是否跟得上節拍, 是否有本能的節奏感。 或者放一個鋼琴曲, 看看孩子從鋼琴曲能聽出什麼感覺。 比如放一個快的曲子, 看看孩子是否能用恰當的形容詞來表示, 哪怕是很幼稚的形容詞。 比如, 說像放鞭炮, 或者說是像爆米花的感覺。 在我小的時候, 聽到喇叭聲、敲玻璃的聲音、倒水的聲音, 或者在電視裡聽到什麼有趣的聲音, 爸爸就會叫我去鋼琴上找一個能夠發出和這些聲音類似音的鍵, 這是很有趣的親子互動活動。孩子也許對固定的音高沒有概念,但至少他會有一個模仿的能力,這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是記憶力。媽媽唱一首歌,讓孩子學著唱,讓他跟著唱,也許孩子的五度唱得不是很准,但至少要知道調是往上還是往下的。通常說“五音不全”的孩子,他的調是找不准的,媽媽往上唱,他往下唱,沒有基本的音樂上的模仿力。另一種嘗試的方法就是一個曲子放過以後,第二天再放一遍,看孩子記不記得他昨天聽過。或者放兩個,一個和昨天一樣,一個和昨天不一樣,看看孩子是否能分辨。

如果這三點都具備,那麼恭喜,我覺得你孩子的音樂潛質至少是在標準線之上的。

琴童小故事:天才莫札特

掛著天才頭銜的人有很多,但唯有說莫札特是天才不會有任何人有異議。3歲的時候,還沒有任何人教過他彈鋼琴,他就能自己走到鋼琴跟前,努力地用小手指試圖彈出他曾聽過的某段樂曲。而4歲時他居然已經嘗試在五線譜紙上創作,雖然音符寫得歪七扭八,但這並非孩子無意義的塗鴉,而是創作!6歲開始歐洲巡迴演出,他曾經留下很多對孩子來說不可思議的紀錄,比如一段全新的艱深樂曲,他能夠當場視奏;依指定低音即興作曲等。關於莫札特的天才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是在他7歲的時候,他用父親朋友的小提琴演奏,然後清楚地告訴父親,他自己的琴比這把琴低1/8個音,後來兩把琴被拿到一起比對,證明他的感覺完全正確!正是有著如此超人的天賦,加之後天的不懈努力,莫札特才在音樂史上留下了如此輝煌的一筆。

這是很有趣的親子互動活動。孩子也許對固定的音高沒有概念,但至少他會有一個模仿的能力,這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是記憶力。媽媽唱一首歌,讓孩子學著唱,讓他跟著唱,也許孩子的五度唱得不是很准,但至少要知道調是往上還是往下的。通常說“五音不全”的孩子,他的調是找不准的,媽媽往上唱,他往下唱,沒有基本的音樂上的模仿力。另一種嘗試的方法就是一個曲子放過以後,第二天再放一遍,看孩子記不記得他昨天聽過。或者放兩個,一個和昨天一樣,一個和昨天不一樣,看看孩子是否能分辨。

如果這三點都具備,那麼恭喜,我覺得你孩子的音樂潛質至少是在標準線之上的。

琴童小故事:天才莫札特

掛著天才頭銜的人有很多,但唯有說莫札特是天才不會有任何人有異議。3歲的時候,還沒有任何人教過他彈鋼琴,他就能自己走到鋼琴跟前,努力地用小手指試圖彈出他曾聽過的某段樂曲。而4歲時他居然已經嘗試在五線譜紙上創作,雖然音符寫得歪七扭八,但這並非孩子無意義的塗鴉,而是創作!6歲開始歐洲巡迴演出,他曾經留下很多對孩子來說不可思議的紀錄,比如一段全新的艱深樂曲,他能夠當場視奏;依指定低音即興作曲等。關於莫札特的天才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是在他7歲的時候,他用父親朋友的小提琴演奏,然後清楚地告訴父親,他自己的琴比這把琴低1/8個音,後來兩把琴被拿到一起比對,證明他的感覺完全正確!正是有著如此超人的天賦,加之後天的不懈努力,莫札特才在音樂史上留下了如此輝煌的一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