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正確回應孩子的第一次意義重大, 為什麼“第一次”如此重要?因為後面有第二次、第三次、……忽視“第一次”, 就失去了最佳教育機會。 正確回應孩子的第一次如此重要, 一起學習吧。重視孩子從小到大的每一個“第一次”, 是家庭教育中極有意義的一件事。
一個嬰兒哇哇落地, 來到人間, 不知要在這大千世界裡經歷多少個第一次。 從生命彼關的第一次呼吸開始, 接著是第一次啼哭, 第一次吃奶, 第一次聽音樂, 第一次摔跤, ……。 隨著年齡的增長, 又有多少個第一次在等待著他,
Advertisiment
家長對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第一次”絕不能忽視、馬虎。 抓住了孩子的“第一次”, 家庭教育會少走很多誇路。
從廣義上來說, “第一次”, 也就是每, 件事, 每一個行為的開始。 這一開始的好與壞, 成功與失敗, 會直接影響一個孩子對這件事、這一個行為的信心, 有的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孩子每一個“第一次”的成功的喜悅, 往往會激起繼續進行“下一次”的願望。 這也有可能成為孩子選擇自己終身職業的根據。 如果相反, 孩子碰到的是一個失敗的、痛苦的“第一次”, 這可能會撲滅孩子的希望之火, 以致因此扼殺可能成才的嫩苗。 從另一方面說, 對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和習慣, 如能從一開始就予以及時地糾正,
Advertisiment
重視孩子的“第一次”, 也就是要重視給孩于打下一個堅實的好基礎。 例如, 孩子要上小學一年級了, 上學第一天, 就應該給孩子明確規定幾點:第一, 上學和放學路上不能玩。 第二, 當天作業當天完。 第三, 作業完成後必須仔細檢查。 並且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裡督促他, 使他從不自覺到自覺, 慢慢成為習慣。
重視孩子的“第一次”, 注意鞏固孩子“第一次”做出的良好行為, 及時糾正孩子“第一次”的不良行為, 就能使孩子養成一系列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Advertisiment
抓住時機正確回應孩子的“第一次”
1. 第一次微笑:一般出現在孩子出生兩個月左右。 這時的寶寶會非常好奇, 經常會睜開雙眼四處看, 一切都是那麼新鮮。 當媽媽出現在寶寶眼前時, 他會緊盯著媽媽的臉, 手腳亂動, 有時還會無意識地咧嘴微笑。 這是寶寶最初的交際形式, 也是寶寶與人進行情感交流的起點。 寶寶手舞足蹈的反應會使身體各部分的骨骼、肌肉得到鍛煉, 同時也加深了與媽媽的感情。 經常與寶寶進行這種“情感交往”, 對寶寶身體、智力、心理的發育都非常有益。
回應方式:當捕捉到寶寶第一次微笑時,
Advertisiment
2. 第一次發聲:大約出現在寶寶出生4~7個月。 這也預示著寶寶理解溝通的開始。 這時寶寶給人的感覺更加有趣, 表情也更豐富了, 咿咿呀呀地整天叫個不停。 寶寶對聲音也更加敏感, 無論聽到什麼聲音, 他都會試著去模仿, 看上去非常快樂。
Advertisiment
回應方式:寶寶的第一次發聲或說出第一個“詞”, 都足以讓爸爸媽媽興奮得夜不能寐。 這時, 媽媽可乘機與寶寶做發聲遊戲:當他咿呀亂叫或咯咯直笑時, 模仿寶寶的發音會激起寶寶更大的興趣, 令他繼續嘗試發聲;當他發出“啊啊”“嗷嗷”之類的韻母時, 媽媽可在前面加上聲母加以引導, 如當寶寶說“啊~”時, 可以教他念“媽~”、“爸~”。 媽媽還可以把寶寶日常接觸的物品拿給他並教他發音, 發音時節奏放慢些,不斷地重複,並作適當間隔。用兒語說話可以激發寶寶對語言的興趣,但是也不必總是用兒語,正常的語音能使寶寶更早學會正確的發音。
3. 第一次摔跤:大約出現在寶寶1歲左右。一般來說,寶寶3個月會翻身,6個月會坐,8個月會爬,10個月之後就學走了。學習走路對寶寶來說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儘管他們很努力,但總是歪歪扭扭,稍不留神便摔倒在地,“哇哇”大哭。
回應方式:看見寶寶摔倒,媽媽的心都會猛地一痛。很多媽媽會趕緊跑上前,把孩子抱入懷裡又親又哄。其實,媽媽應該狠下心不去抱他,而在旁鼓勵:“寶寶,你能行!自己爬起來!”實在不行時,再扶他起來。有了這樣的“第一次”,下次再摔倒,寶寶就能自己爬起來。日後遇到更大的困難時,他也會記住“我能行”。
4. 第一次發現:大約出現在寶寶10~18個月之間。這時的寶寶已經可以搖搖擺擺走路了。周圍的一切對他來說都那麼新奇。趁媽媽不注意,也許他就伸手從夠得到的地方拿了個東西,翻過來轉過去地看個不停,按一按,咬一咬,然後興沖沖連跑帶爬來到媽媽的跟前,舉起來高興地“啊啊”叫個不停。
回應方式:從孩子的眼睛看這個世界,父母會發現孩子的世界是多麼的迷人!媽媽要嘗試著從寶寶的角度來看待他的新發現,和寶寶一起分享他的發現,才能激發寶寶學習的興趣,不斷接受和學習新的東西。
如此等等,只要父母用心去看、去想、去發現,寶寶的每一天都是新奇的,每一天都充滿了“第一次”。每一個“第一次”都是一個新的開始,用心去引導孩子,用愛去包容孩子,切切實實地重視孩子的每個“第一次”。
發音時節奏放慢些,不斷地重複,並作適當間隔。用兒語說話可以激發寶寶對語言的興趣,但是也不必總是用兒語,正常的語音能使寶寶更早學會正確的發音。3. 第一次摔跤:大約出現在寶寶1歲左右。一般來說,寶寶3個月會翻身,6個月會坐,8個月會爬,10個月之後就學走了。學習走路對寶寶來說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儘管他們很努力,但總是歪歪扭扭,稍不留神便摔倒在地,“哇哇”大哭。
回應方式:看見寶寶摔倒,媽媽的心都會猛地一痛。很多媽媽會趕緊跑上前,把孩子抱入懷裡又親又哄。其實,媽媽應該狠下心不去抱他,而在旁鼓勵:“寶寶,你能行!自己爬起來!”實在不行時,再扶他起來。有了這樣的“第一次”,下次再摔倒,寶寶就能自己爬起來。日後遇到更大的困難時,他也會記住“我能行”。
4. 第一次發現:大約出現在寶寶10~18個月之間。這時的寶寶已經可以搖搖擺擺走路了。周圍的一切對他來說都那麼新奇。趁媽媽不注意,也許他就伸手從夠得到的地方拿了個東西,翻過來轉過去地看個不停,按一按,咬一咬,然後興沖沖連跑帶爬來到媽媽的跟前,舉起來高興地“啊啊”叫個不停。
回應方式:從孩子的眼睛看這個世界,父母會發現孩子的世界是多麼的迷人!媽媽要嘗試著從寶寶的角度來看待他的新發現,和寶寶一起分享他的發現,才能激發寶寶學習的興趣,不斷接受和學習新的東西。
如此等等,只要父母用心去看、去想、去發現,寶寶的每一天都是新奇的,每一天都充滿了“第一次”。每一個“第一次”都是一個新的開始,用心去引導孩子,用愛去包容孩子,切切實實地重視孩子的每個“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