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出生後最初的九個月中, 父母事事都會順著他。 從9~18個月, 你將要花費許多精力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對他的行為加以引導。 隨著你對他的要求和需要作出的回應變得越來越不及時, 寶寶就漸漸有了挫敗感, 在這之後你會越來越直接地對他說“不”。 “不”字是一個有魔力的詞, 它就掛在嘴邊, 很容易就說出來;如果你希望它起作用並且不濫用它, 那麼它就會有好的結果。 你的孩子會經常從你這裡聽到這個詞;你也會經常從孩子那裡聽到這個詞。 下面我們介紹如何用這個不起眼的否定詞來給孩子傳遞積極的資訊。
Advertisiment
說“不”的重要性
對父母來說, 對孩子說“不”是必需的, 只有這樣, 孩子以後才會對她自己說“不”。 對於所有的孩子, 以及某一些成年人來說, 要延緩自己得到滿足的欲望是很難做到的。 “我現在就要”是一種衝動性的渴望, 對初學走路的孩子來說尤其如此。 學會接受別人說“不”, 其實是對自己說“不”的前奏。 真正會給孩子帶來麻煩的是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作出不假思索的、衝動的回應――立即加以接受――沒有花時間用他們的大腦來想一下, 沒有仔細地考慮是否有必要對自己說“不”。
營造一種平衡。 對孩子說太多的“不”和太多的“是”都會有損于孩子的自律能力。 在孩子的環境中實現“是”和“不”的正確調和是非常重要的。
Advertisiment
“不”也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變化。 你對孩子說“不”的技巧隨著孩子的成長也逐漸成熟起來, 在第一年, 寶寶的需要和要求沒有什麼變化, 因此作為父母, 你大體上總是對他說“是”。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有創意地說“不”
一天早上, 我們18個月大的、正處在衝動階段的女兒勞琳在屋子裡跑來跑去, 爬上爬下、到處亂鑽。 她使自己處在危險之中, 並且把屋裡搞得亂七八糟。 當我對她說了二十遍“不行”之後, 再聽到這個詞我自己都感到厭煩了, 勞琳也是一樣。 在孩子們的一間臥室的牆上, 我看到一張招貼畫, 上面是一隻小貓站在高高的樹梢上, 標題寫著:“主啊, 別讓我傷害自己!”我意識到勞琳想從衝動的自我中擺脫出來, 她需要變換一下環境。 於是我帶著她到外面度過這一天的剩餘時間。 公園和遊樂場給她提供了空間和自由自在的環境, 讓她可以四處閒逛, 可以爬上爬下。
如果你發現自己與到處亂跑的、充滿著好奇心的孩子之間產生了隔膜,
Advertisiment
對孩子說的“不”越少,
你的日子過得越好。
教會孩子懂得“停止”信號。 在出生後不久的幾個月裡, 你就應該教會寶寶識別表示“停止”的身體語言。 在用語言對寶寶說“不”之前, 你的寶寶必須長期受到表示“停止”的身體語言的薰陶。 在餵奶的時候, 她第一次咬媽媽的乳☆禁☆頭, 會讓你的臉上出現“哎喲, 好疼啊”的表情。 當寶寶第一次伸手去拿危險的東西時, 你的臉上會出現警告的神色。 如果你的寶寶已經習慣于你明確的身體語言, 以至於你的表情稍有變化就能引起他的警醒和注意,那麼你就很可能從這些“停止”的身體語言中獲得最佳的效果。如果你的寶寶看到過許多表示肯定的身體語言,比如對他感到驕傲和贊許的眼神、快樂和喜悅的表情、目光的交流、給他擁抱、撓他癢癢,以及表示“我愛你,你很棒”的熠熠生輝的表情,那麼在學步階段你對他說的“不行”就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我們注意到,那些依附性教養的孩子由於每天都在父母的懷抱裡和面對面的交流中度過幾個小時,因而很容易學會讀懂父母的表情和身體語言,這讓他們在未來的歲月中能夠輕鬆自如地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有些孩子對身體語言有著強烈的印象,以至於你不用說任何一個字,他們就能明白你的意思。有這麼一個與母親感情親密的2歲孩子,她的表情豐富的媽媽曾告訴我們說:“通常我只需臉上略帶不滿地瞟她一眼,她就會停止調皮搗蛋。”
教會孩子懂得“停止”語調。你的情緒或者身體語言的變化常常不一定能夠對孩子的衝動行為加以引導,語言是必不可少的。要不了多久,孩子就會明白哪些教訓的話相對來說更具威力、要馬上做出回應。而且孩子也很快就會明白,什麼樣的語調是認真的,什麼樣的語調表示允許一定的自由度。你應該學會使用各種各樣表示“停止你正在做的事情”的語調,這樣你就能根據場合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利用。語調的強度要與孩子行為的危險性相一致,最為嚴厲的語調應該用來針對真正危險的行為。
用變通的辦法說“不”:如果總是對孩子說“不”,那麼就會讓這個詞失去威力。由於你用話語來阻止孩子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他免遭危險,因此可以嘗試採用適合具體場合的、更有針對性的話語。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子:當蹣跚學步的孩子快要把手伸進一個貓咪做窩的箱子時,你的第一反應是說“不行!”接下來還要作個解釋:“髒死了!你會感到噁心的。”下次孩子再走向這個箱子(他還會再有下一次)的時候,你就不要再說“不行”,而是直接說“髒死了!你會感到噁心的。”你這麼說,再加上臉上厭惡的表情,將會幫助孩子明白什麼是好的行為,以及它之所以成為好行為的原因,這樣,貓咪做窩的箱子就會不再具有吸引力。寶寶在差不多6個月大的時候會開始伸手去拿不該碰的東西。起初,比較好的辦法是對他說“這不是給你的”。當孩子還處在蹣跚學步階段的時候,這麼說讓孩子感到熟悉,而且很具體。
一天,2歲的勞琳蹦蹦跳跳地跑進我們的書房,手裡還緊緊抓著一袋花生。我沒有馬上從勞琳手中奪過花生、對她大叫“不行”(花生被我們列為會讓3歲以下的孩子噎住從而窒息的食品),瑪莎直接看著她的眼睛,平靜地對她說:“這不是給勞琳的。”她的語氣和關切的眼神使勞琳站住、停了下來。然後瑪莎抱起勞琳(她仍緊緊地抓著花生)向食品儲藏室走去,在那兒找到了一種安全的點心。
通過採用我們的“不是給勞琳的”這種標準說法,同時給她一個安全的食品作為替代,她就根本沒時間去做發一通脾氣的打算,而如果你直接對她說“不行”的話,這一通脾氣是根本避免不了的(關於更多的說“不”的變通辦法,參見45-46頁有關引導者的討論以及190頁)。在任何一個家庭裡面,都會有一些東西是小孩子不能碰的。如果你從一開始就平靜地、一貫地使用“這不是給你的”這種說法,初學走路的孩子就會明白你是在保護他。
以至於你的表情稍有變化就能引起他的警醒和注意,那麼你就很可能從這些“停止”的身體語言中獲得最佳的效果。如果你的寶寶看到過許多表示肯定的身體語言,比如對他感到驕傲和贊許的眼神、快樂和喜悅的表情、目光的交流、給他擁抱、撓他癢癢,以及表示“我愛你,你很棒”的熠熠生輝的表情,那麼在學步階段你對他說的“不行”就會起到更好的效果。我們注意到,那些依附性教養的孩子由於每天都在父母的懷抱裡和面對面的交流中度過幾個小時,因而很容易學會讀懂父母的表情和身體語言,這讓他們在未來的歲月中能夠輕鬆自如地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有些孩子對身體語言有著強烈的印象,以至於你不用說任何一個字,他們就能明白你的意思。有這麼一個與母親感情親密的2歲孩子,她的表情豐富的媽媽曾告訴我們說:“通常我只需臉上略帶不滿地瞟她一眼,她就會停止調皮搗蛋。”
教會孩子懂得“停止”語調。你的情緒或者身體語言的變化常常不一定能夠對孩子的衝動行為加以引導,語言是必不可少的。要不了多久,孩子就會明白哪些教訓的話相對來說更具威力、要馬上做出回應。而且孩子也很快就會明白,什麼樣的語調是認真的,什麼樣的語調表示允許一定的自由度。你應該學會使用各種各樣表示“停止你正在做的事情”的語調,這樣你就能根據場合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利用。語調的強度要與孩子行為的危險性相一致,最為嚴厲的語調應該用來針對真正危險的行為。
用變通的辦法說“不”:如果總是對孩子說“不”,那麼就會讓這個詞失去威力。由於你用話語來阻止孩子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他免遭危險,因此可以嘗試採用適合具體場合的、更有針對性的話語。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子:當蹣跚學步的孩子快要把手伸進一個貓咪做窩的箱子時,你的第一反應是說“不行!”接下來還要作個解釋:“髒死了!你會感到噁心的。”下次孩子再走向這個箱子(他還會再有下一次)的時候,你就不要再說“不行”,而是直接說“髒死了!你會感到噁心的。”你這麼說,再加上臉上厭惡的表情,將會幫助孩子明白什麼是好的行為,以及它之所以成為好行為的原因,這樣,貓咪做窩的箱子就會不再具有吸引力。寶寶在差不多6個月大的時候會開始伸手去拿不該碰的東西。起初,比較好的辦法是對他說“這不是給你的”。當孩子還處在蹣跚學步階段的時候,這麼說讓孩子感到熟悉,而且很具體。
一天,2歲的勞琳蹦蹦跳跳地跑進我們的書房,手裡還緊緊抓著一袋花生。我沒有馬上從勞琳手中奪過花生、對她大叫“不行”(花生被我們列為會讓3歲以下的孩子噎住從而窒息的食品),瑪莎直接看著她的眼睛,平靜地對她說:“這不是給勞琳的。”她的語氣和關切的眼神使勞琳站住、停了下來。然後瑪莎抱起勞琳(她仍緊緊地抓著花生)向食品儲藏室走去,在那兒找到了一種安全的點心。
通過採用我們的“不是給勞琳的”這種標準說法,同時給她一個安全的食品作為替代,她就根本沒時間去做發一通脾氣的打算,而如果你直接對她說“不行”的話,這一通脾氣是根本避免不了的(關於更多的說“不”的變通辦法,參見45-46頁有關引導者的討論以及190頁)。在任何一個家庭裡面,都會有一些東西是小孩子不能碰的。如果你從一開始就平靜地、一貫地使用“這不是給你的”這種說法,初學走路的孩子就會明白你是在保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