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確培養孩子的堅強性格

心理學家指出, 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行為方式, 是人格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 性格屬於非智力因素的範圍, 與智力因素組成心理活動的兩個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方面。 堅強的性格有利於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強化腦細胞的活動, 使智力活動呈現積極的狀態, 從而使人在學習和工作中產生超乎尋常的高效率。

在現實生活中, 人的性格是多種多樣的。 在各種各樣的性格當中, 最優秀的性格是堅強的性格。 具有堅強性格的人, 自尊、自信、自強, 有堅持力、自製力,

Advertisiment
不怕困難, 勇往直前, 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取得成功。

那麼, 家長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堅強性格呢?

1.注意培養孩子獨立克服困難的習慣。 家長應該首先瞭解自己的孩子現在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 如單獨活動, 同陌生人談話, 與別的小朋友來往, 自己完成作業等, 即使有一定困難, 也要讓孩子自己去做。 因為只有孩子經常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事情, 他才能體驗克服困難而成功的喜悅, 從而增強自信心, 變得堅強起來。

2.相信和尊重孩子, 委派孩子在家庭中擔負一定責任。 比如, 家長可以委託孩子負責監督家庭的衛生工作, 對家庭成員的衛生狀況進行檢查和提出要求, 這樣可以培養鍛煉孩子的自我要求能力和堅持力。

Advertisiment
心理學的研究也證實, 讓孩子擔任一定的“角色”, 可以使孩子的性格向這個角色靠攏。 例如, 日本心理學家長島真夫等人曾做過一個實驗:從小學5年級的一個班級中挑出8名在班中的地位較低的學生, 任命他們為班級委員。 -一個學期後, 發現他們在班級中的地位顯著上升, 並且這些孩子在自尊心、安定感、活動能力、協調性、責任心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改善。 這個例子說明, 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家長和社會期望的影響很大。 所以,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長應當把自己的子女當作堅強的孩子來教育和培養。
3.加強對孩子獨立性的教育。 獨立性強的人有明確的目標, 並用這個目標來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動,
Advertisiment
不指望別人的幫助, 不受別人的暗示, 能夠主動地做事, 有想把事情做好的熱情。 對孩子來說, 需要發展兩種獨立性:一種是日常生活中的獨立性, 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另一種是精神活動方面的獨立性, 如人際交往的積極性、自信心、創造性等。 許多孩子都具有第一種獨立性。 但是從培養堅強的性格來說, 孩子更需要有第二種獨立性。 因此, 家長培養孩子的堅強性格, 除了要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習慣外, 還應當給孩子設置力所能及的目標, 為發展孩子精神方面釣獨立性創造條件。


4.保持和增進孩子的身體健康。 這是培養孩子堅強性格的重要基礎。 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信心, 心情不好,

Advertisiment
必然怕這怕那, 對人、對事積極不起來, 性格就很難堅強起來。 相反, 孩子的身體素質好, 有信心, 有勇氣, 就容易培養起堅強的性格。


5.發展孩子的良好品德和智力。 這也是培養孩子堅強性格的重要基礎。 良好的品德受人喜愛、尊重, 知識和智慧使人有信心。 人的各種心理品質是相互影響的, 培養孩子各種積極的、良好的心理品質, 都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