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確培養孩子花錢的態度

錢, 對於四五歲的孩子來說, 也許已經不陌生了。 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 培養孩子對錢和花錢有正確的態度、習慣和心理?有關專家提示, 需要注意正確的培養方法。

方法1需要才是花錢的關鍵

情景:當天天提出他想要一個大型的拼裝玩具時, 其實類似的玩具他已有好幾件了, 這個拼裝玩具還特別貴。 於是, 媽媽就對天天說:“我們買不起這個!”

專家分析:對孩子說“買不起”固然能夠簡化事情的因果, 但是會讓孩子認為:是錢不夠, 所以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對錢形成一種追求和依賴。

Advertisiment

提示:要讓孩子明白, 控制家庭開銷要有計劃, 而不是用錢來主宰;收入很多, 也可以很少開銷, 收入很少, 也可以把日子過得舒坦。 願望的實現, 並不在於錢的多少, 而在於是否確實需要。

方法2進行家庭花銷交流

情景:浩浩從媽媽的手裡接過錢去櫃檯買了一根冰棒, 又想用剩下的錢去買個皮球, 結果營業員阿姨告訴他:這點錢根本不夠買皮球。 浩浩只得無奈地離去。

專家分析:要幫助孩子懂得, 各種商品都有不同的標價。 美國有調查顯示, 只有76%的父母會和孩子談論他們掙多少錢。 父母和孩子交流家庭花銷方面的話題, 可以在不經意間讓孩子瞭解價格的意義。

提示:平時可以用紙幣或者孩子的玩具硬幣, 來向孩子展示一天的花銷。

Advertisiment
譬如今天本來可以花100元, 但是, 今天買菜、買肉、買醬油等花了80元, 還剩下20元。 等孩子再長大些, 可以把一個月爸爸掙了多少錢、家裡花了多少錢, 主要買了些什麼等等告訴孩子, 大概到孩子12歲左右, 他就能漸漸明白, 原來父母每個月掙的錢, 其實大部分在生活中都花掉了。

方法3會聰明地意外消費

情景:陽陽和媽媽一起去大賣場, 本來說好只是去買些日常用品。 可是突然看到一雙非常漂亮的鞋正在大減價。 本來陽陽媽媽就想著要給陽陽買雙鞋, 當然就把鞋買下了, 陽陽十分高興。

專家分析:去商場購物, 不可能就只買計畫中的東西, 而絕對不買其他的。 重要的是, 需要向孩子說清楚, 家庭收入中有一部分就是被用來做臨時性消費的,

Advertisiment
關鍵在於如何更合理地使用。

提示:要讓孩子感受到, 合理地意外購物所得到的暢快和樂趣。 同時可以使孩子知道, 在金錢上的智慧和籌謀, 不只是去討價還價, 也不只是節省和儲蓄, 還包括能夠享受自己勞動掙來的錢所帶來的快樂。 聰明地消費, 同樣是一種能力。

方法4用卡也能進行消費

情景:依依經常隨媽媽去商店購物, 可是她一直不明白的是, 為什麼有的大人用錢買東西, 可媽媽買東西時卻從錢包裡拿出一張卡, 難道這卡是一個有著神奇魔力的東西?

專家分析:大約在孩子7歲左右才能真正懂得“卡”和“錢”背後的關聯。 所以, 父母在帶較小孩子外出買東西時, 儘量使用現金。 不過可以適時地和他一起學習關於“卡”的簡單問題。

Advertisiment

提示:當父母在孩子面前使用刷“卡”消費後, 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刷卡的憑條和消費記錄, 告訴孩子, 買的東西花了多少錢, 而這些錢是通過卡刷走的。 同時, 還得告訴孩子, 取出錢來是為了買生活中需要的東西, 而不是“擁有”它。 即使只有四五歲的孩子, 也應該讓懂得這個道理。

連結:教孩子規劃零花錢從孩子四五歲, 父母就可以通過給孩子少許零花錢, 來教會他花錢、省錢、計畫消費等知識。 作為一種習慣的養成, 對孩子是非常有益的。

方法是:譬如給孩子10個1角硬幣:

●讓孩子把6個硬幣放進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小豬存錢罐;

●把3個硬幣放進一個屬於他的小錢袋, 作為隨意支配部分;

●最後把1個硬幣放進愛心盒子,

Advertisiment
作為用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