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確培養孩子觀察力的方法

孩子的眼睛總是很好奇, 對很多事物的觀察力也很強。 觀察活動有內容繁簡、範圍大小、時間長短的分別, 但都需要有計劃地進行。 觀察活動有內容繁簡、範圍大小、時間長短的分別, 但都需要有計劃地進行。
觀察活動有內容繁簡、範圍大小、時間長短的分別, 但都需要有計劃地進行。 沒有計劃, 效果不好, 不利於提高觀察的能力。 觀察有計劃, 是指在觀察活動開始之前, 先定好觀察的目的。 多少米, 怎麼淘, 放多少水, 大火燒多長時間, 小火燜多長時間。 先是觀察父母怎樣做, 然後自己一邊學著幫, 一邊觀察。
Advertisiment
學會了做飯, 也提高了觀察力。
其實, 觀察力是孩子智慧的門戶。 科學研究告訴我們, 人的大腦所獲得的資訊, 有80%-90% 是通過眼睛和耳朵吸收進來的。 因此, 有人說:觀察是智力活動的門戶。 任何一個人, 如果沒有較強的觀察力, 他的智力很難達到高水準。 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 也沒有過人的機智, 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 我可在中人之上。 ”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在他實驗室的牆上, 寫著醒目的六個大字:“觀察, 觀察, 觀察!”

什麼是觀察力
觀察力是什麼呢?是指人通過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觀事物的能力。 觀察, 是人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 不是盲目的、隨意的。
Advertisiment
人學習知識的過程, 從觀察開始。
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發展他的智力, 不提高他的觀察力是不行的。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經明確指出, 學生學習成績落後的原因縱然是複雜的, 但普遍的特點之一是觀察力差。

培養寶寶觀察能力的7個步驟
第一步:從保護感覺器官開始。
第二步:感覺訓練全方位展開視覺、觸覺。
第三步:提醒和肯定寶寶的觀察。
第四步:引導寶寶進行有序觀察。
第五步:培養寶寶觀察的多感官化。
第六步:給寶寶一份觀察的意外驚喜。
第七步:爸媽跟寶寶一起觀察。

 提高觀察力的主要原則:
1、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明確觀察目的。
在家裡或外出, 可以隨時確定一種觀察物件, 進行有目的的觀察。 比如,
Advertisiment
觀察一件工藝品的形態、顏色、特點、製作水準;觀察做飯、做菜的全過程;觀察山水、樹木、花草;觀察一座建築……為了提高觀察效果, 還可以邊觀察邊用語言描述。 父母與孩子還可以互相評議, 看看觀察得仔細不仔細, 描述得逼真不逼真。 如能經常這樣做, 定會提高孩子的觀察力。
2、培養孩子有計劃地觀察事物。
觀察活動有內容繁簡、範圍大小、時間長短的分別, 但都需要有計劃地進行。 沒有計劃, 效果不好, 不利於提高觀察的能力。 觀察有計劃, 是指在觀察活動開始之前, 先定好觀察的目的。
多少米, 怎麼淘, 放多少水, 大火燒多長時間, 小火燜多長時間。 先是觀察父母怎樣做, 然後自己一邊學著幫, 一邊觀察。 學會了做飯, 也提高了觀察力。
Advertisiment

3、指導孩子學會觀察的方法
古詩雲“橫看成嶺側成峰”, 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 會獲得不同的資訊和感受。 因此觀察事物必須掌握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觀察方法有: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在自然狀態下觀察和實驗中觀察;長期觀察, 短期觀察, 定期觀察;正面觀察和側面觀察;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解剖 (或分解)觀察, 比較觀察;有記錄觀察和無記錄觀察, 等等。
(責任編輯:陳文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