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確應對孩子的戰爭,讓“打架”變成一種成長

家有多個孩子是什麼樣的體驗呢?有可以和朋友兄弟姐妹和平相處的, 也有只要睜眼就會引發戰爭的問題製造機, 如果是很嚴重的打架。 則就需要媽媽的介入, 但是如果打架的程度非常不好界定的時候, 又該介入判斷的時機是何時則是很多媽媽們感到非常苦惱的問題, 今天就來告訴爸爸媽媽理智對待孩子打架的方法。

對於孩子打架, 媽媽應該何時介入

從開始養育小孩的瞬間開始, 父母就會要面對小孩與兄弟姐妹, 或者與朋友發生爭執的情況。 對待小孩打架, 父母應對方式各有不同,

Advertisiment
有些父母會放任孩子自己去解決他們的問題, 但也有些父母也會像裁判官一樣去裁定孩子間的爭執。

打架對於任何一方來說都是讓人疲憊的, 特別是對於小孩子來說更是這樣, 無論是對於先挑起爭執的一方, 還是被動的捲入一方都會受到傷害, 如果父母每一次都介入去評判對錯, 反而會起到反效果。 被動捲入爭執的小孩會出現只要發生爭執就會慣性的尋找父母來解決問題, 很容易發展成具有依賴性的性格;而挑起爭執的小孩會因為感到很委屈更加堅持自己的主張, 並且為了堅持自己的主張更加具有攻擊性。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還太小, 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實際上這是父母的錯覺, 從美國著名心理學家George Spivack和Myrna Shure25年間進行的研究中發現,

Advertisiment
滿3~4歲的小孩在發生矛盾時就完全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 他們可以通過解決問題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專家建議在小孩發生矛盾的時候父母應該盡可能的避免介入, 當然傾聽孩子的話語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作為父母應該到此止步。 儘管內心非常的不安, 也要退一步, 相信自己的孩子, 在一旁默默的守護他們, 如果給小孩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那麼小孩也會慢慢學會減少爭執的方法。

小孩到底是為什麼打架呢?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面對很多大大小小的爭執, 爭執的原因會隨著年齡不同有些許差異。 1~2歲的小孩大多數是因為想要獲得喜歡的玩具、吃的等, 又或者是要求被拒絕的的時候會發生爭執。

Advertisiment

2~3歲的的小孩會出現推、打周圍人的行動, 以及摔打東西等物理性攻擊行為, 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 語言表達能力又沒有完全發育, 感情調節能力不成熟, 因此在要求被拒絕時候, 就很容易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滿3~6歲的小孩表達攻擊性的方式會有些不同, 這一時期的會伴有威脅、嘲笑等語言攻擊行為。 特別是男孩子更容易用身體攻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相比女孩子他們更容易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

雖然孩子適當的打架是減少攻擊性的方法, 但是如果過於頻繁的打架, 則需要考慮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了。 經常打架的小孩在表達自己的主張時常常會出現推搡、踢踹等攻擊性的行動,

Advertisiment
他們不會傾聽別人的意思, 只強調自己的主張、過分衝動、發脾氣、過於情緒化的處理問題。 雖然也有天生如此的小孩, 但是如果小孩是突然變得具有攻擊性的話, 要觀察是不是小孩的要求過於常常的被拒絕。 對於這種小孩要教會他們用非吵鬧的方式、傾聽的方式、以及使用“我”這個詞語等來解決問題是比較好的選擇。

媽媽需要介入的情況

在需要介入的時候, 父母如果放任不管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在孩子習慣性的挑起爭執, 特別是在爭執中使用暴力的話, 父母要先控制住衝動介入的情感, 在傾聽雙方的說辭後冷靜的進行判斷, 然後一定要指出錯誤的地方, 並且要得到孩子以後再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行動的保證。

Advertisiment

如果是無法清楚的判斷對錯的情況, 又或者聽不太懂小孩在說什麼的情況, 也要明確清楚的告訴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是不對的。 “雖然會生氣, 可以因為生氣而讓別人受傷的話, 不光是你的朋友, 爸爸媽媽也會覺得你是一個壞孩子的”, 像這樣對孩子進行說明, 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這時候父母絕對不要對孩子大聲呵斥, 或者體罰孩子, 雖然在責駡孩子的瞬間,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膽怯, 但是父母的這種行為反而會更加助長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誰都不會喜歡經常引起爭端、不遵守規則、按照自己喜好行動的孩子。 因此父母的這種仲裁技術不僅僅會減少孩子與同齡孩子的爭執也會對小孩以後的待人接物產生影響。

媽媽的介入的技巧

正確的處理孩子之間的爭執則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是兩個小孩打架,則要把兩個小孩都叫過來,確認打架的事實。這時候先不要詢問小孩子打架的原因,先讓他們各自說自己錯誤的地方,雖然小孩會用“是xx先動手的”等來辯解,但是即使是這樣,也要先問小孩他們各自做錯了什麼。在聽了雙方的說明後,要給予孩子冷靜情緒的時間,在孩子情緒得到穩定後再來詢問孩子爭執的原因,以及是哪個點造成了打架的後果。

這個時候媽媽們不能表現出具有壓迫性的態度,雖然態度要堅決,但是語氣要溫和平靜,並且不能做出誰對誰錯的判斷。“都是因為你才發生的”這樣的話語有可能給小孩造成傷害,而且還會引起小孩的反抗心理。在此之後,讓孩子決定以後該如何行動,這種方式在一開始可能會花費很多時間,但是持續下去就會讓小孩子學會從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並且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不打架的小孩

1、為了瞭解真正的原因,從觀察小孩內心世界開始

首先要判斷發生爭執的理由,如果是第一次發生這種行為,則要回想孩子最近的生活是否有了什麼變化。還要觀察小孩是和所有的朋友都會發生爭執,還是只是和特定的朋友,特定的親人間發生爭執。還要觀察孩子是否是在饑餓、壓力大、又或者疲倦的時候才發生爭執,詢問孩子周邊的人以及老師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2、制定打架規矩

平時在家族成員間制定“不可以大聲喊叫”的規矩,如果誰的聲音開始逐漸升高,就對誰喊“暫停”養成只要喊“暫停”就停止一切行動的習慣。哪怕僅僅只是一秒的停頓,也會對停止打架產生決定性的作用,暫時的停頓比強調一百遍更有效果。

3、教會孩子用我來做句子的主語

絕大多數具有否定性的話語都是以“你”來開頭的,如果形成這種語言習慣,那麼在發生爭執的時候就很容易把所有的責任推給對方。要讓孩子形成不去指責對方並可以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習慣的話,就要讓孩子練習用“我”來代替“你”的說話方式。

例如“我因為xx把玩具拿走了所以很生氣”,“我不喜歡玩具被搶走”等形式的語句來說話。如果養成這樣的說話習慣,就會減少孩子指責對方的情況發生,並從而減少爭執的發生,而且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向對方明確傳達出自己對對方哪些行動感到不滿。

4、幫助孩子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

孩子常常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別人想法的情況、這個時候用諸如“如果xx這樣做的話,其他小朋友會怎麼想呢”,“你有聽xx說什麼了麼?”,“xx會希望你怎麼做呢?”等方式讓説明孩子學會從對方的立場來思考問題

5、用直接具體的方式詢問吵架原因

要給孩子思考造成打架根本原因的時間,這時候問類似“怎麼吵架了?”等會讓小孩產生混亂,並常常會聽到“我也不知道”回答。因此,這時候問倒不如用“到底是因為什麼打架了?”,“朋友到底說什麼了?”,“你做了什麼?”,“那麼應該做什麼呢?”等方式比較好。

6、幫助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詢問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用“原來是因為這個傷心了啊,那麼你們兩個好好想想接下來該怎麼做,想好了再來和媽媽說好不好?媽媽在那邊等著你們的回答”,又或者“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來想想接下來該怎麼辦,你們是很好的朋友相信你們可以解決問題。”等方式來說即可。

7、在必要的時候直接介入

如果孩子無論如何都沒法獨立解決問題,而且爭執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則需要媽媽直接介入。如果爭執變得更加嚴重,媽媽做一些具有約束信號的的行動,例如拽耳朵等,也是一個好的方法。如果孩子還小的話,對孩子說諸如“直到你們可以平靜的進行對話為止,你們先分開一段時間各自想想。”之後,將兩個小孩分開,給他們各自平靜的時間也是不錯的選擇。

8、告訴孩子妥協的意義

減少爭執最好的方法就是妥協,首先要針對妥協的意義對孩子進行說明。“妥協就是你放棄一部分想要的東西,而對方也放棄一部分他想要的東西,這樣你們是不是就能獲得一部分了?”像這樣對孩子進行類似的說明是比較好的方法。要告訴孩子妥協是對別人的照顧,是一種退讓,如果小孩做了這種行動要盡可能的讚揚孩子讓他們感覺到成就感。

9、教育孩子長幼尊卑有序

生活中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如孩子所願,因此要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有規矩、規則的存在,有遵守規矩的約定的存在。在孩子玩耍的時候比起父母強制性的制定規矩不如與孩子進行商討並一起制定規則。例如,“讓朋友先玩十五分鐘玩具好不好?那之後善宇和德善輪流玩。”的方式詢問孩子的意見,並得到孩子的保證是減少爭執比較好的方法。

很難界定的爭執,媽媽對策方法

問題一:小孩在文化中心想要搶朋友的項鍊,因此上前阻止了小孩,但之後小孩開始大哭大鬧一發不可收拾,到底是阻攔比較好呢?還是放任不管比較好呢?

對策:1~2歲的小孩只忠實於自己的欲望,並且有很強大的所有欲,因此覺得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這時候的小孩還沒有具體的所謂他人的概念,只是單純的想要朋友的項鍊才去拽朋友項鍊的。這時候阻止小孩的話會產生反效果,如果無論如何說明也無法理解,那麼這時候與其強制性的阻攔孩子,不如用其他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問題二:在遊樂場其他小朋友總是對著自己的小孩找茬,本來想要無視的,可是只要看到就會感到胸中怒火燃燒。

對策:在年齡相差無幾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小朋友以折磨別人為樂。如果這種行為反復出現,則需要媽媽介入,如果正好看到孩子正在被打,或者被刁難的時候,不要猶豫應該立即去糾正這種不良行為,到了5~6歲的時候,小孩就有了自我保護的能力,會開始反抗折磨自己的小孩,又或者去向老師和父母尋求幫助,這是非常正常的行為。反之如果小孩只是不停看別人的臉色,沒有絲毫反抗的話才是更大的問題,平時要告訴孩子在其他小朋友打他或者做出不適宜的動作時候要會大聲的說“不”,“停下”。

讓小孩和人偶玩角色扮演遊戲時候練習,又或者對著鏡子練習都是不錯的方法。在說了“不”,“停止”以後對方仍然不停下打人行動時,要教會孩子如何用手推開對方,又或者用身子擠開對方等積極的反抗的方法。同時告訴孩子如果有人問為什麼推其他小孩子時不要緊張如實的說出實情 “xx總是咬我,我大聲的說不要這樣了,他還是這樣所以我就用手推了他”等。


問題三:家裡的老大和弟弟妹妹起爭執的時候主要批評了老大,但是當看到孩子邊哭邊說“媽媽總是和我發火,讓我讓步。我討厭媽媽”的時候,對老大充滿了歉疚。

對策:在雙方都有過失的爭執裡面,只追究了一個孩子的過失的的時候,要對孩子進行道歉,並給予溫暖的擁抱,此時用“媽媽不知道,你很難過吧!對不起了” 等語句是比較好的選擇。在小孩情緒平靜後,一定要向小孩強調“即使弟弟妹妹先打的你,你和他們做一樣的事情無論如何都是不對的行為”。

之後,再給孩子分享發生同類事情的時候應該如何做比較好,如果小孩沒有好好的回答,向小孩明確說明“以後玩姐姐的玩具時候,要先詢問姐姐的意見才可以拿,而且只有得到允許的情況才可以拿回去”等,類似說明後一定要得到小孩切實的保證,從發育角度來說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幼兒期,是很難不把自己當作一切的中心的。在幼兒時即使父母做了公正的判決,幼兒也容易繼續發怒,更容易感受到不滿及委屈。因此與其跟在小孩後面一一解決問題,不如先提前與小孩制定一個強有效的規矩來預防同類事情的再次發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關注盛成微信可獲取更多精彩母嬰資訊及福利: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盛成or即可。

媽媽的介入的技巧

正確的處理孩子之間的爭執則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是兩個小孩打架,則要把兩個小孩都叫過來,確認打架的事實。這時候先不要詢問小孩子打架的原因,先讓他們各自說自己錯誤的地方,雖然小孩會用“是xx先動手的”等來辯解,但是即使是這樣,也要先問小孩他們各自做錯了什麼。在聽了雙方的說明後,要給予孩子冷靜情緒的時間,在孩子情緒得到穩定後再來詢問孩子爭執的原因,以及是哪個點造成了打架的後果。

這個時候媽媽們不能表現出具有壓迫性的態度,雖然態度要堅決,但是語氣要溫和平靜,並且不能做出誰對誰錯的判斷。“都是因為你才發生的”這樣的話語有可能給小孩造成傷害,而且還會引起小孩的反抗心理。在此之後,讓孩子決定以後該如何行動,這種方式在一開始可能會花費很多時間,但是持續下去就會讓小孩子學會從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並且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不打架的小孩

1、為了瞭解真正的原因,從觀察小孩內心世界開始

首先要判斷發生爭執的理由,如果是第一次發生這種行為,則要回想孩子最近的生活是否有了什麼變化。還要觀察小孩是和所有的朋友都會發生爭執,還是只是和特定的朋友,特定的親人間發生爭執。還要觀察孩子是否是在饑餓、壓力大、又或者疲倦的時候才發生爭執,詢問孩子周邊的人以及老師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2、制定打架規矩

平時在家族成員間制定“不可以大聲喊叫”的規矩,如果誰的聲音開始逐漸升高,就對誰喊“暫停”養成只要喊“暫停”就停止一切行動的習慣。哪怕僅僅只是一秒的停頓,也會對停止打架產生決定性的作用,暫時的停頓比強調一百遍更有效果。

3、教會孩子用我來做句子的主語

絕大多數具有否定性的話語都是以“你”來開頭的,如果形成這種語言習慣,那麼在發生爭執的時候就很容易把所有的責任推給對方。要讓孩子形成不去指責對方並可以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習慣的話,就要讓孩子練習用“我”來代替“你”的說話方式。

例如“我因為xx把玩具拿走了所以很生氣”,“我不喜歡玩具被搶走”等形式的語句來說話。如果養成這樣的說話習慣,就會減少孩子指責對方的情況發生,並從而減少爭執的發生,而且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向對方明確傳達出自己對對方哪些行動感到不滿。

4、幫助孩子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

孩子常常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別人想法的情況、這個時候用諸如“如果xx這樣做的話,其他小朋友會怎麼想呢”,“你有聽xx說什麼了麼?”,“xx會希望你怎麼做呢?”等方式讓説明孩子學會從對方的立場來思考問題

5、用直接具體的方式詢問吵架原因

要給孩子思考造成打架根本原因的時間,這時候問類似“怎麼吵架了?”等會讓小孩產生混亂,並常常會聽到“我也不知道”回答。因此,這時候問倒不如用“到底是因為什麼打架了?”,“朋友到底說什麼了?”,“你做了什麼?”,“那麼應該做什麼呢?”等方式比較好。

6、幫助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詢問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用“原來是因為這個傷心了啊,那麼你們兩個好好想想接下來該怎麼做,想好了再來和媽媽說好不好?媽媽在那邊等著你們的回答”,又或者“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來想想接下來該怎麼辦,你們是很好的朋友相信你們可以解決問題。”等方式來說即可。

7、在必要的時候直接介入

如果孩子無論如何都沒法獨立解決問題,而且爭執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則需要媽媽直接介入。如果爭執變得更加嚴重,媽媽做一些具有約束信號的的行動,例如拽耳朵等,也是一個好的方法。如果孩子還小的話,對孩子說諸如“直到你們可以平靜的進行對話為止,你們先分開一段時間各自想想。”之後,將兩個小孩分開,給他們各自平靜的時間也是不錯的選擇。

8、告訴孩子妥協的意義

減少爭執最好的方法就是妥協,首先要針對妥協的意義對孩子進行說明。“妥協就是你放棄一部分想要的東西,而對方也放棄一部分他想要的東西,這樣你們是不是就能獲得一部分了?”像這樣對孩子進行類似的說明是比較好的方法。要告訴孩子妥協是對別人的照顧,是一種退讓,如果小孩做了這種行動要盡可能的讚揚孩子讓他們感覺到成就感。

9、教育孩子長幼尊卑有序

生活中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如孩子所願,因此要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有規矩、規則的存在,有遵守規矩的約定的存在。在孩子玩耍的時候比起父母強制性的制定規矩不如與孩子進行商討並一起制定規則。例如,“讓朋友先玩十五分鐘玩具好不好?那之後善宇和德善輪流玩。”的方式詢問孩子的意見,並得到孩子的保證是減少爭執比較好的方法。

很難界定的爭執,媽媽對策方法

問題一:小孩在文化中心想要搶朋友的項鍊,因此上前阻止了小孩,但之後小孩開始大哭大鬧一發不可收拾,到底是阻攔比較好呢?還是放任不管比較好呢?

對策:1~2歲的小孩只忠實於自己的欲望,並且有很強大的所有欲,因此覺得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這時候的小孩還沒有具體的所謂他人的概念,只是單純的想要朋友的項鍊才去拽朋友項鍊的。這時候阻止小孩的話會產生反效果,如果無論如何說明也無法理解,那麼這時候與其強制性的阻攔孩子,不如用其他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問題二:在遊樂場其他小朋友總是對著自己的小孩找茬,本來想要無視的,可是只要看到就會感到胸中怒火燃燒。

對策:在年齡相差無幾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小朋友以折磨別人為樂。如果這種行為反復出現,則需要媽媽介入,如果正好看到孩子正在被打,或者被刁難的時候,不要猶豫應該立即去糾正這種不良行為,到了5~6歲的時候,小孩就有了自我保護的能力,會開始反抗折磨自己的小孩,又或者去向老師和父母尋求幫助,這是非常正常的行為。反之如果小孩只是不停看別人的臉色,沒有絲毫反抗的話才是更大的問題,平時要告訴孩子在其他小朋友打他或者做出不適宜的動作時候要會大聲的說“不”,“停下”。

讓小孩和人偶玩角色扮演遊戲時候練習,又或者對著鏡子練習都是不錯的方法。在說了“不”,“停止”以後對方仍然不停下打人行動時,要教會孩子如何用手推開對方,又或者用身子擠開對方等積極的反抗的方法。同時告訴孩子如果有人問為什麼推其他小孩子時不要緊張如實的說出實情 “xx總是咬我,我大聲的說不要這樣了,他還是這樣所以我就用手推了他”等。


問題三:家裡的老大和弟弟妹妹起爭執的時候主要批評了老大,但是當看到孩子邊哭邊說“媽媽總是和我發火,讓我讓步。我討厭媽媽”的時候,對老大充滿了歉疚。

對策:在雙方都有過失的爭執裡面,只追究了一個孩子的過失的的時候,要對孩子進行道歉,並給予溫暖的擁抱,此時用“媽媽不知道,你很難過吧!對不起了” 等語句是比較好的選擇。在小孩情緒平靜後,一定要向小孩強調“即使弟弟妹妹先打的你,你和他們做一樣的事情無論如何都是不對的行為”。

之後,再給孩子分享發生同類事情的時候應該如何做比較好,如果小孩沒有好好的回答,向小孩明確說明“以後玩姐姐的玩具時候,要先詢問姐姐的意見才可以拿,而且只有得到允許的情況才可以拿回去”等,類似說明後一定要得到小孩切實的保證,從發育角度來說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幼兒期,是很難不把自己當作一切的中心的。在幼兒時即使父母做了公正的判決,幼兒也容易繼續發怒,更容易感受到不滿及委屈。因此與其跟在小孩後面一一解決問題,不如先提前與小孩制定一個強有效的規矩來預防同類事情的再次發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關注盛成微信可獲取更多精彩母嬰資訊及福利: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盛成or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