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確應對新生兒受驚的方法

新生兒剛來到這個世界, 對一切都感到陌生和好奇, 也容易受到驚嚇的困擾。 新生兒受驚可以導致睡眠品質差, 即使偶有熟睡亦易醒來, 睡著時有打跳(振顫現象), 常常表現為大便次數變多。 平時媽媽要注意護理, 陪伴寶寶。

正確應對新生兒受驚的方法

新生兒受驚的表現

從熟睡中驚醒, 睜開眼睛;身體震顫或是輕微的抽搐;哭鬧;兩手臂、手掌、兩腳、腳趾都(左右對稱)向外伸張。 此種現象有若受驚一般, 是動物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 用來應對或防禦外界的侵害。 大人其實也有驚嚇反射, 只是需要更大的刺激才會激發出來。

Advertisiment

待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對外界一般性的刺激逐漸適應之後, 就不會這麼敏感, 驚嚇反射即會慢慢減緩或消失, 此時約是寶寶三四個月左右。

所以從醫學的角度來看, “收驚”對寶寶並無實際的理論基礎及效果, 然而確是可安安長輩的心, 而且一般的“收驚”步驟對寶寶也無直接的害處, 所以父母可視個別的需要性來決定是否要帶“受驚”的寶寶去“收驚”。

新生兒受驚嚇的原因

由於新生兒大腦發育還不完善, 受刺激引起的興奮容易“泛化”。

表現為在打開新生兒包被或是大聲、強光、震動以及改變他的體位元都會使寶寶抖動起來, 出現震顫樣自發動作, 或緩慢的、不規則的、抽搐樣的手足動作, 有時甚至可見踝部、膝部和下頦的抖動等這些無意識、不協調的動作,

Advertisiment
這在醫學上, 我們通常稱直為“新生兒驚跳”。 這是正常現象, 沒有任何病理意義, 家長大可不必緊張。

新生兒受驚需注意的事項

新生兒的“驚嚇”出現以下症狀父母應特別警覺:

1、6個月以上的寶寶若仍有明顯的驚嚇反射, 可能是大腦的神經系統有問題。

2、驚嚇反射若非左右對稱, 如一雙手臂沒有反應, 可能是那雙手有問題, 出生寶寶最常見者為“臂神經叢受傷”, 或是鎖骨骨折。

3、驚嚇反射應為暫時性的, 約數秒鐘即會消失, 若有持續的全身震顫不止, 則非正常現象。

至於大便顏色(綠色)可能也與驚嚇有關係。 膽汁的顏色為黃綠色, 正常糞便即帶膽汁而呈黃色, 當膽汁增加後則可使綠色加強。

Advertisiment
所謂“嚇破膽”或是因膽囊受驚收縮, 使排出的膽汁突然增加而將腸道中的糞便染色了, 但這只是暫時現象;輕微的驚嚇並不影響嬰兒的健康。

小編總結:媽媽要多抱抱, 平時多撫摸, 多和他說話, 讓孩子知道媽媽在身邊, 有安全感就不會怕了。 過段時間就沒事的, 但要注意不要再嚇到孩子。 另外, 如果有缺鈣的話, 也會引起孩子夜間哭鬧, 磨枕等, 就要適當補鈣。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如何應對新生兒吐奶?可以吃藥嗎?

    您好,新生兒吐奶一般不用吃藥。平時餵奶時要注意不要喂得過飽,讓孩子完全含住乳☆禁☆頭,如果是人工餵養的,就讓奶汁充滿乳☆禁☆頭,這樣是為了防止寶寶吸入空氣。喂完後,可豎著抱起寶寶,輕拍其背部,幫助其排出吸進的空... [詳細答案]

  • 1回答

    如何應對新生兒胎脂問題?

    1)保護作用:新生兒出生時,皮膚覆蓋一層灰白色胎脂,是媽媽在孕期時形成的油脂狀粘稠物,具有保護作用,是先天的一個屏障。2)清洗方法:胎脂的多少有個體差異,出生幾個小時後就被慢慢吸收,但褶皺處(如腋窩... [詳細答案]

  • 1回答

    如何有效地預防和應對新生兒吐奶?

    你好,在餵奶的時候媽媽首先要掌握好正確的餵奶方法,一般都建議臥位餵奶,在喂完奶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讓寶寶打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 [詳細答案]

  • 1回答

    新生兒受驚了!!!頭信兒有個大坑!!

    由於半歲以前寶寶的大腦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控制能力較差,導致睡覺時易出現受驚的現象。如果症狀適合,一個月的寶寶是能吃珠珀猴棗散的。可以根據情況,每週可以用2次。 [詳細答案]

  • 3回答

    如何應對新生兒濕疹?而且容易反復。

    濕疹的治療有兩大方面:1、輕症濕疹可用潤膚露/霜;重些可用一些藥物成份的外用藥或洗劑等;對紅腫、滲水、裂口等非常嚴重狀況,必須用外用激素+抗生素藥膏,直至皮膚表面癒合。外用激素對嬰兒發育沒有影響,不...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