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剛來到這個世界, 對一切都感到陌生和好奇, 也容易受到驚嚇的困擾。 新生兒受驚可以導致睡眠品質差, 即使偶有熟睡亦易醒來, 睡著時有打跳(振顫現象), 常常表現為大便次數變多。 平時媽媽要注意護理, 陪伴寶寶。
新生兒受驚的表現
從熟睡中驚醒, 睜開眼睛;身體震顫或是輕微的抽搐;哭鬧;兩手臂、手掌、兩腳、腳趾都(左右對稱)向外伸張。 此種現象有若受驚一般, 是動物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 用來應對或防禦外界的侵害。 大人其實也有驚嚇反射, 只是需要更大的刺激才會激發出來。
Advertisiment
待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對外界一般性的刺激逐漸適應之後, 就不會這麼敏感, 驚嚇反射即會慢慢減緩或消失, 此時約是寶寶三四個月左右。
所以從醫學的角度來看, “收驚”對寶寶並無實際的理論基礎及效果, 然而確是可安安長輩的心, 而且一般的“收驚”步驟對寶寶也無直接的害處, 所以父母可視個別的需要性來決定是否要帶“受驚”的寶寶去“收驚”。
新生兒受驚嚇的原因
由於新生兒大腦發育還不完善, 受刺激引起的興奮容易“泛化”。
表現為在打開新生兒包被或是大聲、強光、震動以及改變他的體位元都會使寶寶抖動起來, 出現震顫樣自發動作, 或緩慢的、不規則的、抽搐樣的手足動作, 有時甚至可見踝部、膝部和下頦的抖動等這些無意識、不協調的動作,
Advertisiment
新生兒受驚需注意的事項
新生兒的“驚嚇”出現以下症狀父母應特別警覺:
1、6個月以上的寶寶若仍有明顯的驚嚇反射, 可能是大腦的神經系統有問題。
2、驚嚇反射若非左右對稱, 如一雙手臂沒有反應, 可能是那雙手有問題, 出生寶寶最常見者為“臂神經叢受傷”, 或是鎖骨骨折。
3、驚嚇反射應為暫時性的, 約數秒鐘即會消失, 若有持續的全身震顫不止, 則非正常現象。
至於大便顏色(綠色)可能也與驚嚇有關係。 膽汁的顏色為黃綠色, 正常糞便即帶膽汁而呈黃色, 當膽汁增加後則可使綠色加強。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媽媽要多抱抱, 平時多撫摸, 多和他說話, 讓孩子知道媽媽在身邊, 有安全感就不會怕了。 過段時間就沒事的, 但要注意不要再嚇到孩子。 另外, 如果有缺鈣的話, 也會引起孩子夜間哭鬧, 磨枕等, 就要適當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