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正確理解孩子的執拗行為

正確理解孩子的執拗行為

在現實生活中, 家長們大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可愛順從的小寶寶逐漸變得執拗起來, 不太聽話了;有時你讓他向東, 他偏向西, 帶有一種故意性。

基于此, 家長們采取了打、罰、哄、物質引誘等方法, 但效果也只體現在一時一事,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出現了副作用。 那么運用哪種行為規范、采取何種溝通方式, 才能處理好此類問題呢?對此需要認識以下幾點:

首先, 需要正確認識孩子發生變化的原因。 我們知道意識是由物質決定的, 人的意識就是人腦對特定物質生活環境的反映。

Advertisiment
孩子從嬰兒到幼兒, 大腦開始有一個大的運動過程, 換言之, 孩子開始用自己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去看待世界,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童心、童趣。

成人認為孩子執拗, 相反, 在孩子眼中家長倒有可能是執拗的, 這關鍵是個理解、溝通、引導的問題。 家長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處, 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 循序漸進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

舉例來說, 讓一個4歲的孩子寫字一定要非常漂亮, 他一定擔心寫不好, 因為他不具備這種能力, 因此會拒絕, 繼而遭到家長的打罵, 甚至懲罰, 他就會以他的執拗來表示反抗。 通過這個例子, 應該了解, 孩子的熱拗、違抗, 只是一種表面現象, 在它的后面藏著擔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

Advertisiment
因此, 當孩子執拗不聽話時, 你應認清原因, 注意溝通, 正確引導。

1、 首先, 家長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 不能隨便發火、懲罰孩子, 更不要打罵孩子。

因為這種沒耐心的專制的做法只會令孩子更加反感, 成人的束縛、壓制, 會使孩子覺得難為情, 受到威脅, 他們就會更執拗。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 當成人與子女間以民主方式進行交往, 可以互提意見時, 對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大有好處, 在管束壓抑的氣氛中, 是很難培養出創造性人才的。

2、應查找原因, 要考慮到當時的情況和孩子的心情及能力, 不必強求。

要想到, 有些事孩子是可以獨立去做的, 有時他需要成人的幫助, 而有些事你可以和他一起做。 如, 5歲的孩子可以獨立收拾玩具了,

Advertisiment
如果他玩完后不去收拾, 你應該勸導他:“好孩子應愛惜玩具, 玩完了應該收拾好, 布娃娃在看你哪!”對待3歲的孩子, 你可以和他一起收拾玩具, 而兩歲的孩子, 根本不會收玩具, 你就不必強求了。

3、孩子的執拗有的是成人嬌寵養成的。

家長平時應該注意, 不該順從他的地方一定不要遷就, 如果遷就了這一次, 就會留下隱患, 助長他以后多次的執拗。

世上沒有壞孩子 怎樣矯正孩子的撒潑行為 我們內心深處的“乖”文化
把哭的權利還給孩子 破解寶寶的8種難搞行為 清楚認識孩子的人來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