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才不給他玩我的玩具!”埃尼大喊。 當三歲的埃尼努力要伸手抱住147塊積木時, 他一邊這樣大喊大叫, 聽得出語氣中的絕望。 他強烈地維護著自己:“我需要這些玩具!”要求埃尼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 嚴重地冒犯了他對公平的認識——他的是非觀。
埃尼的行為是否表明他是個淘氣、自私的孩子呢?他是不是被慣壞了呢?不一定。 其實, 這只是兒童的道德觀萌芽階段的正常思想和行為罷了。
學齡前階段正是寶寶進入道德觀世界的時期。 兒童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是有發展過程的, 正如他們要逐步發展閱讀和數學能力一樣。
Advertisiment
説明寶寶區分道德與行為規則
道德問題涉及到正義、公平、權利等等概念, 習慣則不然, 它們通常只是一些普遍同意的規則, 不帶有道德判斷的性質。 比如:進入教室應當脫帽啊、不要翹起椅子腿啊、玩遊戲的時候限制人數啊等等都只是行為規則, 不含道德因素。 孩童從3歲起就應當能夠分辨規則和道德。
心理學家建議老師和父母在處理寶寶的犯規行為時, 應及時教導寶寶區分道德和規則。 如果寶寶違反了慣例性的規則, 只需要告訴他那是犯規行為, 不要繼續做就好了——千萬不要說教。
Advertisiment
學齡前兒童道德觀的三個特點
·兒童對是非的判斷總是黑白分明、非好即壞
Piaget博士把學齡前兒童道德形成期稱為“強制道德階段”。 在這一階段, 兒童對是非的判斷總是黑白分明、非好即壞的。 而且在寶寶的眼裡, 好的永遠是好的, 壞的永遠是壞的, 沒有討論的餘地, 也不存在兩者之間的灰色地帶。 人也分為“好人”和“壞人”——好孩子永遠都是好孩子, 壞孩子也永遠都是壞孩子。
·“是否會招致懲罰”是兒童判斷對與錯的標準
最常見的、兒童判斷某個行為正確與否的標準是看這個行為是否會招致懲罰。
Advertisiment
·堅守規則, 但是為個人利益會放棄規則
處於“強制道德階段”的兒童堅信規則是神聖不移的, 即使只是遊戲規則, 也必須堅守。 但是, 假如規則與個人利益發生衝突, 他們會認為, 為個人利益放棄規則是正確公正的行為。 這種情況被專家稱為“相對的享樂主義”。
Advertisiment
本文開頭引用的案例中, 埃尼大喊:“我不能跟他分享積木, 我需要它!”的時候, 就是這種心態的行為表現。 不過, 假如別的孩子也這樣霸佔積木, 埃尼同樣會惱火。 相對的享樂主義的態度使孩子搶別人的玩具而不覺得自己有錯, 只因為“我想要它。 ”所以孩子並不是壞孩子, 也不是道德有問題。 這只是道德觀發展的階段表現罷了。
專家建議:
學齡前兒童在強制道德下逐漸形成理性的道德觀, 父母和教師都應當留意給寶寶機會讓他們自己處理道德問題, 辨別是非善惡, 並協助引導他們培養正確的思路。 這一時期主要應當培養的道德觀念包括公平、正義、權利和關懷等。 必須瞭解, 兒童有時候表現自私是有原因的。
Advertisiment
幫助寶寶發展道德觀的九種方法
1、處理問題方式有講究
在處理違紀問題時, 先分清違紀行為屬於道德範疇還是社會慣例範疇, 並因此而採取不同的對策。 如果設計道德問題, 應當確保和寶寶進行充分的談話, 並讓寶寶明白為什麼說他的行為是錯的。 要引導寶寶理解, 他人各自有不同的觀點和需要。 還要教會寶寶如何改正錯誤行為。 在這裡, 講道理比懲罰更重要。 與其命令孩子道歉, 不如讓寶寶自己誠心誠意地說出“對不起”。
2、給孩子機會自己面對道德衝突
比如在設計自由遊戲時間表時, 留下大段的空白時間, 讓寶寶自己面對衝突、解決問題。
3、就一些道德選擇進行討論
挑選一些含有道德選擇的故事,跟寶寶一起讀或講給他們聽,中間討論一下故事角色的不同立場和觀點。留意故事中人犯錯的故事,教寶寶瞭解人不會永遠是“好人”,也不會總是“壞人”。
4、鼓勵寶寶改變規則
在孩子們玩喜歡的遊戲時,鼓勵孩子們嘗試改變一下規則,換個玩法。要領是:只要全體參加者一致同意,就可以任意變更遊戲規則。
5、在指定家庭規則時邀請寶寶參加決策
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幫助寶寶思考如何是對全家人有利的安排。但是決定懲罰方式時不要讓寶寶參與。寶寶的想像力超卓,通常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設想,於事無補。
6、鼓勵寶寶表演戲劇小品,或練習角色扮演
戲劇小品和角色扮演能幫助孩子站在他人立場、替人著想,也有助於孩子進行思考,形成獨立的看法。
7、開發積極、正向的概念
利用故事和成組的玩偶,在遊戲中討論某個角色的動機和目的。例如在金髮姑娘和小熊的故事中(西方有一個經典的童話故事,說的是一個名叫“金頭髮”的小女孩有一天迷路了,走到一間三隻小熊住的木屋裡。小女孩肚子餓了,就喝了桌上的麥片,其中一碗太燙、一碗太冷、一碗倒是剛剛好)。金髮姑娘有沒有弄壞小熊的椅子啊?為什麼椅子壞了?小熊會有什麼感覺?金髮姑娘怎樣做才會讓小熊好過一些?
8、稱讚寶寶良好的行為
見到寶寶有幫助或有利於群體中的其他個體的行為,要及時稱讚,作出合理的評論。假如寶寶把集體利益置於自身需要之上,應當稱讚和鼓勵他。對寶寶友好、公正和幫助他人的行為都要予以肯定。
9、利用現實中道德選擇的機會教育寶寶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選擇機會、或學校、幼稚園中的真實情景討論道德問題。不要以為寓言和格言能教育孩子道德問題,寓言和格言都太抽象了,幼兒難以充分理解其現實的含義。
貼心提示:男孩和女孩在道德選擇方面有差異
Carol Gilligan博士在她的研究中發現,男性比女性更重視道德標準。她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面臨道德選擇時,女性一般較少注重正義等觀念性問題,而更重視關心、愛護、維護關係乃至願意自我犧牲。Gilligan博士的結論在兒童的自由遊戲中也體現出來:如果男孩面臨關於公平與否的問題,他們通常會爭執到底或者索性帶著自己的玩具回家;但是假如女孩面臨同樣的問題,她們通常會互相妥協,達成折衷的解決方案。即使不能達成妥協,她們也不會散夥不玩,最多是換一種遊戲。
3、就一些道德選擇進行討論
挑選一些含有道德選擇的故事,跟寶寶一起讀或講給他們聽,中間討論一下故事角色的不同立場和觀點。留意故事中人犯錯的故事,教寶寶瞭解人不會永遠是“好人”,也不會總是“壞人”。
4、鼓勵寶寶改變規則
在孩子們玩喜歡的遊戲時,鼓勵孩子們嘗試改變一下規則,換個玩法。要領是:只要全體參加者一致同意,就可以任意變更遊戲規則。
5、在指定家庭規則時邀請寶寶參加決策
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幫助寶寶思考如何是對全家人有利的安排。但是決定懲罰方式時不要讓寶寶參與。寶寶的想像力超卓,通常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設想,於事無補。
6、鼓勵寶寶表演戲劇小品,或練習角色扮演
戲劇小品和角色扮演能幫助孩子站在他人立場、替人著想,也有助於孩子進行思考,形成獨立的看法。
7、開發積極、正向的概念
利用故事和成組的玩偶,在遊戲中討論某個角色的動機和目的。例如在金髮姑娘和小熊的故事中(西方有一個經典的童話故事,說的是一個名叫“金頭髮”的小女孩有一天迷路了,走到一間三隻小熊住的木屋裡。小女孩肚子餓了,就喝了桌上的麥片,其中一碗太燙、一碗太冷、一碗倒是剛剛好)。金髮姑娘有沒有弄壞小熊的椅子啊?為什麼椅子壞了?小熊會有什麼感覺?金髮姑娘怎樣做才會讓小熊好過一些?
8、稱讚寶寶良好的行為
見到寶寶有幫助或有利於群體中的其他個體的行為,要及時稱讚,作出合理的評論。假如寶寶把集體利益置於自身需要之上,應當稱讚和鼓勵他。對寶寶友好、公正和幫助他人的行為都要予以肯定。
9、利用現實中道德選擇的機會教育寶寶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選擇機會、或學校、幼稚園中的真實情景討論道德問題。不要以為寓言和格言能教育孩子道德問題,寓言和格言都太抽象了,幼兒難以充分理解其現實的含義。
貼心提示:男孩和女孩在道德選擇方面有差異
Carol Gilligan博士在她的研究中發現,男性比女性更重視道德標準。她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面臨道德選擇時,女性一般較少注重正義等觀念性問題,而更重視關心、愛護、維護關係乃至願意自我犧牲。Gilligan博士的結論在兒童的自由遊戲中也體現出來:如果男孩面臨關於公平與否的問題,他們通常會爭執到底或者索性帶著自己的玩具回家;但是假如女孩面臨同樣的問題,她們通常會互相妥協,達成折衷的解決方案。即使不能達成妥協,她們也不會散夥不玩,最多是換一種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