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心理問題, 單純依靠心理療法和行為訓練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需要採用藥物進行輔助治療。 就像有了頭疼腦熱, 無法通過政治思想工作解決一樣, 心理疾病有時也需要吃藥、打針, 甚至住院, 運用醫學手段治療。 目前, 許多兒童常見心理疾病, 如多動症、憂鬱症、自閉症、焦慮症、強迫症等, 依靠藥物輔助心理治療和行為訓練的成功病例是很多的。 家長應該與孩子一起, 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不要因害怕別人笑話而拒絕就醫, 延誤了孩子的病情, 反而造成更大的損害, 甚至不可挽回的後果。
孩子有點感冒咳嗽,
Advertisiment
對心理問題的無知和偏見比心理疾病本身更具危害性。 家長需要明確的是:只要有壓力存在, 心理疾病是可能在任何時候襲擊任何人的一種疾病。 孩子, 和其他人一樣, 並不生活在真空中。 相對成人而言, 他們的生活單純許多, 但他們的承受能力也薄弱許多, 因此孩子感受的壓力並不見得比成年人少。
Advertisiment
19歲的大學生小銳因為失戀和其他一些挫折患了抑鬱症, 他變得孤僻、悲觀、不近人情。 小銳意識到自己不對勁, 拼命努力想改變自己的狀態, 但無濟於事。 他怕同學笑話, 一直沒告訴任何人, 更沒有去找心理醫生, 獨自在巨大的精神痛苦中煎熬了數月, 最終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Advertisiment
17歲的小凱暗戀同班一名女同學, 鼓足勇氣表白後遭到拒絕, 他失望、羞愧、自卑, 情緒十分低落。 家長勸他集中思想學習, 忘掉過去;朋友勸他做個男子漢挺過去。
Advertisiment
小銳和小凱如果早些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和治療, 完全可以避免如此巨大的痛苦甚至生命危險。 對心理疾病的治療需要依靠科學的、正規的方法。 強調用意志力戰勝一切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當過大的心理壓力導致腦神經細胞發生生物化學病變後, 僅僅憑藉人的精神力量來扭轉是不可能的。 醫學手段的介入配合心理疏導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總之, 應對心理問題的關鍵在於科學的疏導, 而不是逃避, 更不是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