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視破壞行為 給予正確引導

小孩子喜歡破壞的背後, 或許也是孩子探索的一種表現。 孩子在成長中會對周邊的事物產生興趣進而探索, 我們應該正視他們的“破壞”行為, 正確地引導他們, 從而發現他們在破壞背後的閃光點。

意義

培養小班幼兒喜歡探索, 首先是保護了幼兒好奇、好動的天性, 成人如果能發現保護幼兒天性對幼兒快樂發展的價值, 就會減少或避免不少因糾正他們的“錯誤”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同時可以在支持他們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的過程中, 使幼兒的各種感官進一步得到發展。 這樣不僅順應了幼兒身體發展的需要,

Advertisiment
還有助於説明他們養成動手、動腦的習慣和尊重客觀實際的科學態度, 長此以往, 幼兒喜歡探究的心理潛質得以鞏固, 對學習的興趣逐漸形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它可以使幼兒目前學得快樂, 在快樂中成長, 更重要的是, 這種探索興趣一旦培養起來, 將會成為幼兒終身快樂與發展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質。

正視破壞行為 給予正確引導

幼稚園怎樣培養?

在幼稚園裡, 教師首先會要求自己讀懂孩子, 這樣才能正視幼兒的“破壞”行為, 並給與理解, 使幼兒的好奇心得到保護, 讓他們想去探究的想法不至於受到傷害。

在幼稚園日常的活動中, 教師會注意觀察、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 用不同的方式支援幼兒主動探索,

Advertisiment
如和幼兒一起饒有興趣地觀察小螞蟻怎樣把糧食運回家;鼓勵孩子自己想出的遮雨的方法, 並支持孩子在濛濛細雨中試一試哪一種東西不怕雨(注意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等。

在室內區角遊戲中, 教師會有計劃、有目的地創設有利於幼兒摸、看、聽、聞等不同方式感知和探索的環境, 如裝有不同物品的摸箱, 各種簡單圖像的拼圖、鑲嵌板, 裝有不同物質的響筒, 發出不同味道的封閉的小瓶等等。

在遊戲活動中, 教師會以充滿好奇的外部情感和積極熱情的態度, 參與幼兒的自由探索和發現。 另外, 教師會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 創設問題情境, 引導幼兒主動發現, 如把大蒜泡在水裡和種在土裡, 引導幼兒發現有什麼不同;鼓勵幼兒喂一喂飼養角裡的小白兔,

Advertisiment
把小白兔喜歡吃的食物貼上紅星等, 給幼兒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 初步嘗試解決問題提供機會, 讓他們在感受自信中提高探索興趣。

家庭如何配合?

小孩子在家裡“闖禍”是難免的, 特別是對那些經常“闖禍”的孩子, 不管結果怎樣, 家長都應該用足夠的耐心去瞭解事情發生的原因, 才能發現他們行為背後閃光的探索精神, 才能使他們的探究欲望不至於因為成人一時的急躁情緒而受到阻止。

當然, 家長最好能用適當的方式對孩子的探索給與積極的鼓勵和支持, 如把拆壞的玩具和孩子一起復原等。 在生活中家長還可以因地制宜地引導孩子辨認常用的調味品,

Advertisiment
如鹽、糖、醋、醬油等。 外出活動時, 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發現周圍環境的明顯變化, 引發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興趣, 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

小編總結:孩子成長中, 總是在不斷地探索的。 在探索中, 他們或許會出現一些破壞闖禍的行為, 但是, 我們要正確地指導他們, 不論是在幼稚園還是在家庭中, 我們都應該耐心地瞭解, 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 才能發現他們行為背後閃光點。 他們的探索精神。 才能愈發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 促進他們的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