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乳PK奶粉,到底哪個最好?

運用改進的流行病學方法論和現代實驗室技術所進行的廣泛研究, 佐證了母乳餵養以及人乳應用對嬰兒、母親、家庭和社會所產生的形形色色的、令人信服的益處。 這些益處包括健康、營養、免疫、發育、心理、社會、經濟和環境等方面。 1997年, 美國兒科學會出臺了《關於母乳餵養以及人乳應用的政策聲明》。 自那以來, 科學以及醫藥都發生了重大的進步。 本修改案引用大量關於母乳餵養重要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為兒科醫生以及其他醫務人員協助婦女和兒童開始並持續母乳餵養制定指導方針, 並規劃出兒科醫生在個人診所、醫院、醫學院以及社區保護、宣傳、支持母乳餵養的手段,
Advertisiment
強調兒科醫生在協調母乳餵養、為兒童提供醫療庇護方面的中心角色。 這些倡議符合“2010健康人口”、美國衛生部的“母乳餵養行動藍圖”、美國母乳餵養委員會的“母乳餵養在美國:我們的國策”等檔提出的目標和宗旨。

很多奶粉廠家的宣傳詞都宣稱他們的產品“最接近母乳”, 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母乳含有豐富而獨特的營養元素及活性物質, 其複雜而合理的養分搭配完全適合人類嬰兒的需求, 任何奶粉都難以望其項背。

每一位母親的乳汁, 都是為她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制, 以滿足孩子所有的成長需求。 沒有兩位母親的乳汁成分是一模一樣的,

Advertisiment
每一位元母親的乳汁都會根據自己孩子成長的情況, 每天有所調節, 甚至一天之內隨時調整。 比如, 早產兒母親分泌的乳汁比足月兒母親的乳汁含有更多的免疫球蛋白。 而奶粉則是千篇一律、毫無變化的。

所有的哺乳動物都分泌乳汁, 所有乳汁的基本成分都是水、蛋白質、乳糖, 和維生素、礦物質, 還有消化酶以及荷爾蒙, 等等。 然而, 不同物種根據自己的成長速度、行為和需求, 所分泌的乳汁成分也各不相同。

奶粉的主要成分是牛奶, 但是製作過程中需要對牛奶進行多道工序的加工。 要添加水稀釋牛奶、要添加糖彌補損失的熱量、要添加防腐劑、添加各種缺少的營養成分、並且調節牛奶中搭配不合理的鈣、磷、鎂、鐵、鋅等等的比例。

Advertisiment
然而遺憾的是, 母乳中含有400多種營養元素――大部分是有利於嬰兒大腦發育的成長素, 是任何奶粉製造商都無法仿製的。

下邊我們仔細研究一下母乳和奶粉之間的天壤之別:

奶粉首先缺少的, 是母乳中豐富的活性免疫因數, 我們俗稱“抗體”的物質

母乳中的抗體在寶寶身內設立一道天然屏障, 保護寶寶不受疾病的侵擾, 尤其是呼吸道、腸道、耳道感染等等嬰兒常見病。 多年大量的調查表明, 人工餵養的嬰兒患以上常見感染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相比母乳餵養的嬰兒高十幾倍, 一項在芝加哥進行的調查結果指出, 人工餵養嬰兒死于呼吸道感染的幾率比母乳餵養嬰兒高120倍。 另外一項在美國進行的調查說明,

Advertisiment
母乳餵養嬰兒在一歲之內患病率僅為25%, 而人工餵養嬰兒的患病率則高達94%。 因此醫生們將富含免疫球蛋白、白細胞和各種抗發炎因數的母乳稱為“白色血液”。

2005年2月修訂的美國兒科學會《關於母乳餵養以及人乳應用的政策聲明》指出, 推廣母乳餵養, 可以在醫療費用方面, 為美國每年減少36億美元的開支。

母乳中的免疫因數還會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進行調整

當寶寶的身體受到新的病菌或病毒侵襲時, 會通過吸吮乳汁將這個新敵人傳送到媽媽身體裡。 媽媽的身體會立刻根據“敵情”製造免疫白細胞和球蛋白, 再通過乳汁傳送給寶寶, 在寶寶體內建立屏障, 保護寶寶不受感染。

人工餵養則增加了病菌入侵的機會。 奶粉或其他代乳品的加工過程、使用各種奶具餵養寶寶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有很多感染機會。 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 如果消毒不嚴或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使寶寶感染病菌、病毒而生病。

另外, 母乳餵養至一歲以後, 寶寶輔食吃得多、母乳攝入量減少, 母乳會自動濃縮抗體, 將這種重要的養分一絲不減地輸入寶寶體內。 這些活性細胞甚至會在寶寶身體內存活長達七八年之久, 有效降低寶寶在整個童年期的患病幾率。 母乳餵養時間較長的女嬰, 成年後罹患乳腺癌的幾率也明顯減少。 少了健康方面的問題, 寶寶會成長得更加快樂。

奶粉所含有的營養元素搭配相對于人類嬰兒來說極其不合理, 甚至有害于寶寶的健康成長

其一, 小牛犢子生下來就會站立、走路, 成長速度非常快,因此牛奶中含有數倍於母乳的脂肪和蛋白質。這些多餘的物質會增加寶寶的腎負荷以及消化道負擔,甚至為寶寶將來成年後的健康埋下高血壓、肥胖症的隱患。無法完全吸收的脂肪會妨礙寶寶吸收鈣,也阻礙寶寶智力的發育。

其二,母乳中含有分解和緩、容易消化的天然乳糖,比牛奶的乳糖含量高1.5倍。為了彌補這一點,奶粉必須添加蔗糖或其他替代品,使得寶寶的血糖升降過快,並可能導致成年後的糖尿病、肥胖症。乳糖還促進很多礦物質的吸收,尤其是鈣,也幫助消化道生長益菌。

(基於以上兩點,母乳非常容易被吸收消化,因此母乳寶寶的大便非常通暢,沒有異味,也從不會有便秘的苦惱。而奶粉不容易消化,奶粉寶寶的大便則又硬又臭,還經常有便秘的痛苦。)

其三,母乳中含有天然的膽固醇,奶粉則完全沒有膽固醇。雖然我們成年人比較“懼怕”膽固醇,其實它對於寶寶頭兩年的成長發育,尤其是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是必不可少的。其實,母乳中含有大量促進智力發育的養分,是奶粉所缺少的(即使某些奶粉添加了人工合成核苷酸,相比母乳還是望塵莫及)。多年的調查研究表明,母乳餵養寶寶在童年期所顯現的平均智商高於人工餵養寶寶。

母乳餵養的嬰兒極少發生貧血,因為――

足月兒從母體中帶有足夠的鐵,可以提供至少6個月;

雖然母乳中鐵的含量比較少,但它是活性鐵,吸收率極高,可達75%,而含有強化鐵的奶粉的吸收率不到10%。母乳中含有更多的乳糖和維生素C,有助於鐵的吸收。

牛奶會引起嬰兒腸道潰瘍,通過糞便流失鐵,母乳餵養的嬰兒沒有這個擔憂。因此專家們建議不給一歲以內的嬰兒喂牛奶,一歲至三歲幼兒的牛奶攝入量不能超過每天710毫升。

根據美國兒科專家在70、80、90年代分別進行的研究和調查,純母乳餵養至7個月的嬰兒在1歲時,比那些較早添加了含強化鐵的奶粉或米粉的嬰兒,血紅蛋白高出許多。研究人員在純母乳餵養至7個月的嬰兒群體中沒有發現一例貧血,因而得出結論――純母乳餵養至7個月,可以降低貧血發生率,並且在全球推薦這一舉措。為避免缺鐵性貧血、過敏症、營養不良等等後果,國際母乳會、美國兒科學會推薦母親們純母乳餵養嬰兒至6個月以上,不提倡6個月以前添加輔食。

嬰兒永遠不會對母乳過敏,卻經常會對奶粉過敏

母乳中的蛋白質完全適合人類嬰兒,牛奶中的蛋白質卻往往給寶寶帶來麻煩:腹痛、嘔吐、腹瀉、鼻塞、咳嗽、疹子、煩躁不安、無法入睡等等。

母乳保護寶寶不對其他食物過敏、減少罹患其他過敏引起的疾病(如哮喘、濕疹、花粉過敏、慢性腸炎等等)的幾率。1995年發表的一篇調查,追蹤了嬰兒期至青春期(17歲)的母乳寶寶,發現母乳餵養可以長期預防濕疹、食物過敏以及呼吸道過敏症。奶粉餵養的寶寶則沒有這麼幸運。

母乳餵養的嬰兒更加聰明

英國研究人員曾經將300名早產兒分為兩組,一組喂母乳,一組不喂母乳。在出生頭4~5個星期吃到母乳的早產兒在7到8歲之間,他們的智商比其他孩童平均高出8.3分。吃母乳越多的孩子,得分越高。研究人員將此歸功於母乳中的荷爾蒙和生長素,是奶粉中所缺少的,以及母乳中的獨特脂肪,有利於神經系統的構成發展。1992年2月2日的《今日美國》報紙用醒目的大標題向讀者宣告――“母親的乳汁:聰明寶寶的食糧”。

另外,研究發現,4個月大的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比奶粉餵養的孩子需要的卡路里,要少25%。換句話說,就是吃母奶的寶寶需要的奶,比吃奶粉的少。但是他們的成長速度是相同的。研究者將此歸功於母乳餵養的孩子比奶粉餵養的孩子的心律低、心跳更加穩定,因此需要的能量少。

牙醫們也鼓勵長期母乳餵養,因為吸吮動作有助面部肌肉和牙床的發育,有助於寶寶長一口健康牙齒和漂亮的臉蛋兒。牙醫圈子裡有這麼個說法,“你的孩子在母乳餵養方面所做的努力會在今後他的面孔上顯現出來。”而奶粉餵養的寶寶則容易發生齲齒和口腔變形。

成長速度非常快,因此牛奶中含有數倍於母乳的脂肪和蛋白質。這些多餘的物質會增加寶寶的腎負荷以及消化道負擔,甚至為寶寶將來成年後的健康埋下高血壓、肥胖症的隱患。無法完全吸收的脂肪會妨礙寶寶吸收鈣,也阻礙寶寶智力的發育。

其二,母乳中含有分解和緩、容易消化的天然乳糖,比牛奶的乳糖含量高1.5倍。為了彌補這一點,奶粉必須添加蔗糖或其他替代品,使得寶寶的血糖升降過快,並可能導致成年後的糖尿病、肥胖症。乳糖還促進很多礦物質的吸收,尤其是鈣,也幫助消化道生長益菌。

(基於以上兩點,母乳非常容易被吸收消化,因此母乳寶寶的大便非常通暢,沒有異味,也從不會有便秘的苦惱。而奶粉不容易消化,奶粉寶寶的大便則又硬又臭,還經常有便秘的痛苦。)

其三,母乳中含有天然的膽固醇,奶粉則完全沒有膽固醇。雖然我們成年人比較“懼怕”膽固醇,其實它對於寶寶頭兩年的成長發育,尤其是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是必不可少的。其實,母乳中含有大量促進智力發育的養分,是奶粉所缺少的(即使某些奶粉添加了人工合成核苷酸,相比母乳還是望塵莫及)。多年的調查研究表明,母乳餵養寶寶在童年期所顯現的平均智商高於人工餵養寶寶。

母乳餵養的嬰兒極少發生貧血,因為――

足月兒從母體中帶有足夠的鐵,可以提供至少6個月;

雖然母乳中鐵的含量比較少,但它是活性鐵,吸收率極高,可達75%,而含有強化鐵的奶粉的吸收率不到10%。母乳中含有更多的乳糖和維生素C,有助於鐵的吸收。

牛奶會引起嬰兒腸道潰瘍,通過糞便流失鐵,母乳餵養的嬰兒沒有這個擔憂。因此專家們建議不給一歲以內的嬰兒喂牛奶,一歲至三歲幼兒的牛奶攝入量不能超過每天710毫升。

根據美國兒科專家在70、80、90年代分別進行的研究和調查,純母乳餵養至7個月的嬰兒在1歲時,比那些較早添加了含強化鐵的奶粉或米粉的嬰兒,血紅蛋白高出許多。研究人員在純母乳餵養至7個月的嬰兒群體中沒有發現一例貧血,因而得出結論――純母乳餵養至7個月,可以降低貧血發生率,並且在全球推薦這一舉措。為避免缺鐵性貧血、過敏症、營養不良等等後果,國際母乳會、美國兒科學會推薦母親們純母乳餵養嬰兒至6個月以上,不提倡6個月以前添加輔食。

嬰兒永遠不會對母乳過敏,卻經常會對奶粉過敏

母乳中的蛋白質完全適合人類嬰兒,牛奶中的蛋白質卻往往給寶寶帶來麻煩:腹痛、嘔吐、腹瀉、鼻塞、咳嗽、疹子、煩躁不安、無法入睡等等。

母乳保護寶寶不對其他食物過敏、減少罹患其他過敏引起的疾病(如哮喘、濕疹、花粉過敏、慢性腸炎等等)的幾率。1995年發表的一篇調查,追蹤了嬰兒期至青春期(17歲)的母乳寶寶,發現母乳餵養可以長期預防濕疹、食物過敏以及呼吸道過敏症。奶粉餵養的寶寶則沒有這麼幸運。

母乳餵養的嬰兒更加聰明

英國研究人員曾經將300名早產兒分為兩組,一組喂母乳,一組不喂母乳。在出生頭4~5個星期吃到母乳的早產兒在7到8歲之間,他們的智商比其他孩童平均高出8.3分。吃母乳越多的孩子,得分越高。研究人員將此歸功於母乳中的荷爾蒙和生長素,是奶粉中所缺少的,以及母乳中的獨特脂肪,有利於神經系統的構成發展。1992年2月2日的《今日美國》報紙用醒目的大標題向讀者宣告――“母親的乳汁:聰明寶寶的食糧”。

另外,研究發現,4個月大的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比奶粉餵養的孩子需要的卡路里,要少25%。換句話說,就是吃母奶的寶寶需要的奶,比吃奶粉的少。但是他們的成長速度是相同的。研究者將此歸功於母乳餵養的孩子比奶粉餵養的孩子的心律低、心跳更加穩定,因此需要的能量少。

牙醫們也鼓勵長期母乳餵養,因為吸吮動作有助面部肌肉和牙床的發育,有助於寶寶長一口健康牙齒和漂亮的臉蛋兒。牙醫圈子裡有這麼個說法,“你的孩子在母乳餵養方面所做的努力會在今後他的面孔上顯現出來。”而奶粉餵養的寶寶則容易發生齲齒和口腔變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