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吃什么藥有效


母乳性黃疸吃什么藥有效 現在越來越多的媽媽愿意母乳喂養寶寶, 而與此同時,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也逐年提高, 目前已達20%~30%。 也已成為住院新生兒高膽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本病預后良好嚴重者才需治療但為了順利推廣母乳喂養也應引起重視。 那么, 母乳性黃疸吃什么藥好呢? 了解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是由于母乳中含有較多脂肪酶及β葡萄糖醛酰苷酶, 前者使乳中未飽和脂肪酸增多, 從而抑制肝臟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后者能分解膽紅素葡萄糖醛酸酯的酯鍵, 使結合膽紅素又轉化為非結合膽紅素,
Advertisiment
因本病血清膽紅素很少升高達足以產生神經毒性的水平, 故一般不必停喂母乳。 若血清膽紅素 256.6μmol/l時, 應停止母乳喂養2~4天, 改用人工喂養。 在暫停母乳期間, 應將母親乳汁用吸奶器吸出, 以維持乳汁分泌, 保證以后繼續母乳喂養。 母乳性黃疸吃什么藥? 在繼續母乳喂養的情況下, 予中藥茵陳苓柏湯為主, 西藥苯巴比妥為輔, 在家中口服治療即可。 茵陳苓柏湯加減:茵陳15 g, 板蘭根10 g,茯苓、白術、車前子、薏苡仁各6 g, 黃柏3 g, 水煎2次, 混入一起共100 ml, 分2 d服完, 分次頻服, 連服4~6劑, 黃疸可完全消退。 黃疸日久不退加金錢草9 g;嘔吐加竹茹、陳皮、半夏各6 g。 若黃疸較重者, 加用西藥苯巴比妥, 5 mg/(kg·d), 分2次口服, 連服4 d。 為減少腸壁吸收非結合膽紅素, 可口服10%活性炭溶液5ml,
Advertisiment
每小時1次;瓊脂125~250mg/次, 每天4~6次。 一般為了減少本病的發生, 應鼓勵乳母早開奶, 多次少量喂奶, 增加大便次數, 減少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 可降低黃疸發生率。 另外, 要給予患兒以保暖、增加熱量、預防感染等支持療法, 防止加重黃疸。 母乳性黃疸吃什么藥?本文解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