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乳性黃疸是怎麼回事?

隨著母乳餵養越來越普及, 發生黃疸的新生兒也較過去明顯增多了。 小兒除了皮膚出現輕重程度不一的黃疸外, 其它方面, 如精神、吃奶、睡眠、大小便等等都很正常, 孩子體重增長也滿意。 去醫院看病, 醫生常常考慮是母乳性黃疸, 難道是母親的奶不好才引起孩子黃疸嗎?那麼要不要停喂母乳呢?

母乳性黃疸是一種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高膽紅素血症, 發生率較高, 其發生原因到現在還不十分明確。 有人推測母親奶中含有一種激素, 這種激素可以與間接膽紅素競爭與肝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結合;還有人認為母乳中的脂肪酸可以抑制肝內此酶的活性,

Advertisiment
這兩種情況都可使間接膽紅素不能轉化成直接膽紅素, 因而引起高間接膽紅素血症。 目前多數人以為母乳性黃疸主要是因小腸對膽紅素的吸收增加, 致使膽紅素的正常腸肝迴圈增加所引起。 總之, 有各種病因學說, 但都不能肯定。

怎樣才能確定為母乳性黃疸呢?由於目前還無特殊的化驗檢查來確診, 因此只能排除所有能引起新生兒高膽的疾病後才考慮這種病, 所以醫生不診斷是很謹慎的。 此外, 還可以進行試性診斷, 即停喂母乳3~5天后, 黃疸明顯減輕或消退;膽紅素下降到原來水準的一半以上;重新喂母乳後, 孩子可能又出現黃疸或稍有加重,

Advertisiment
這時即可考慮為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預後良好, 孩子除了黃疸外, 無任何其它不適, 也不影響正常生長發育, 同時也未發現母乳性黃疸引起核黃疸的病例, 所以一般不需要停喂母乳, 但為明確診斷應到醫院請醫生分析判斷。 應注意的是膽紅素水準特別高時最好停喂母乳3~5天。 這樣可使血中膽紅素降低一半以上, 當再次複喂母乳時, 血中膽紅素可輕度“反跳”, 但不會超過原來水準, 隨後即會日漸消退, 這也有利於明確母乳性黃疸的診斷。 停母乳的時候可以給嬰兒喂配方奶, 同時媽媽應按時把奶擠出, 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 待嬰兒黃疸消退後仍可繼續哺喂。 黃疸輕的, 給孩子喝一點葡萄糖水, 可對黃疸的消退有所幫助。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