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乳性黃疸會嗜睡嗎

1 母乳性黃疸會嗜睡嗎

母乳性黃疸嚴重的時候會表現出嗜睡。 所以說, 新生兒黃疸高開始嗜睡時, 已經是比較嚴重了, 需及時求醫。

母乳性黃疸是一種特殊的病理性黃疸, 一般無須特殊治療, 只要停奶3-5天, 寶寶的黃疸症狀減輕之後, 再重新喂回母乳就沒問題了。

注意:

在停奶的幾天, 要用吸奶器把奶吸出來, 以防回奶。

2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分為早髮型和晚髮型, 真正的母乳性黃疸是指晚髮型。

早髮型母乳性黃疸是因為母乳攝入不足肝腸迴圈增加, 導致膽紅素水準增高, 一般發生在寶寶出生3—4天。

Advertisiment
新生嬰兒很多時候是因為母乳餵養的頻率不夠, 導致寶寶排便頻率不夠, 膽紅素沒有有效的排出, 才導致膽紅素的升高。 晚髮型母乳性黃疸一般發生在出生1周後, 持續可2—3個月消退。

3 母乳性黃疸的原因

如果我搬出醫學上對於新生兒黃疸的解釋, 估計大家看了會覺得非常枯燥, 媽媽們可以通過百度等搜尋引擎很快查找到新生兒黃疸的定義。 在此我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做一個通俗易懂的解釋:

寶寶在子宮內一切養分和血液都是通過媽媽的臍帶供給, 寶寶出生後不再與母體連結, 因此開始進行自主呼吸, 在自主吸入了氧氣之後, 新生兒體內就不再需要那麼多的紅細胞進行代謝了, 於是大量紅細胞接收到寶寶給予的信號後開始大量死亡,

Advertisiment
死亡的紅細胞會釋放出大量的膽紅素。 此時的寶寶剛剛出生不久, 腸道菌群和肝功能都還不健全, 不能很快的將過多的膽紅素排出寶寶體外, 膽紅素經過在寶寶體內的再次迴圈, 所以發生了新生兒黃疸。

4 母乳餵養性黃疸與母乳性黃疸有何區別

1、母乳餵養性黃疸

又稱為母乳餵養失敗性黃疸, 是指生後1周內由於餵養不當導致患兒進食次數減少, 熱量與奶量攝入不足, 引起不同程度的脫水及胎糞排出延遲, 經腸肝迴圈所吸收的膽紅素量增加。 其本質是由於餵養不當導致患兒攝入量減少而引起膽紅素排泄降低, 所以臨床上應加強科學餵養宣教, 早期餵養積極餵養, 促進膽紅素排泄,

Advertisiment
減少腸肝迴圈的膽紅素吸收。

2、母乳性黃疸

是指母乳中含有孕酮等的代謝產物、游離脂肪酸、脂肪酶或β葡萄糖醛酸苷酶等化學物質抑制了肝臟中的 UDPGT, 使未結合膽紅素不能轉化為結合膽紅素而引起高未結合膽紅素。 患兒常于出生2周後發病, 如果可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 予以停止母乳餵養三天后血清膽紅素降低超過原有水準的 50% 即可診斷, 患兒黃疸可持續較長時間, 部分患兒可持續2~3個月。

12 5 如何護理新生兒黃疸

1、讓寶寶胎便儘早的排出:

在早期時我們要儘早給新生兒餵養, 讓胎便儘早的排出, 因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黃素, 因為如果胎便不排乾淨, 膽黃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迴圈重新吸收到血液裡使黃疸增多。

Advertisiment
怎樣看胎便是否排乾淨呢?主要是看胎便從黑色胎便轉變為黃色胎便就是排乾淨了。

2、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

判斷新生兒液體攝入是否充足的辦法是看新生兒的小便, 一般正常的新生兒一天6-8次小便, 如果次數不足, 有可能他的液體攝入不夠, 小便過少不利於膽黃素的排泄。 我們應當保證新生兒的液體攝入, 一般新生兒的胎便應當2-3天就排完了, 這樣就能減少其黃疸的程度。

3、注意觀察:

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 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直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 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 及時處理。 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 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4、注意清潔:

Advertisiment

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保持清潔, 防止破損感染。 需進行換血療法時, 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 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 嚴格操作規程。

相關文章:

母乳性黃疸會影響智力嗎

母乳性黃疸反復出現怎麼辦

12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