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乳性黃疸發生率

1 母乳性黃疸發生率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為1-2%, 甚至更高。

為什麼有些寶寶用母乳餵養後會出現黃疸呢?醫生研究發現, 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與新生兒小腸對膽紅素的吸收有關。 專家認為, 母乳性黃疸是由於母親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 活性特別高, 使膽紅素在寶寶的小腸中被重複吸收, 於是, 寶寶便出現了黃疸並持續不退。

2 母乳性黃疸有危害嗎

母乳性黃疸症狀輕的對寶寶沒有什麼影響, 預後良好, 停喂母乳後黃疸即消退, 至今尚未有因其導致膽紅素腦病的報導。

儘管母乳性黃疸對孩子幾乎沒什麼影響,

Advertisiment
但也有極少部分孩子會出現核黃疸, 所以我們仍需加強管理, 比如定期到醫生那裡隨訪、監測經皮膽紅素等, 部分母乳性黃疸的孩子也是需要照光治療。

3 母乳性黃疸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1、餵養方式:

如果餵奶延遲、奶量不足或者餵養次數減少造成腸蠕動減慢, 腸道正常菌群建立延遲等原因是造成腸道的未結合膽紅素會吸收增加, 造成早髮型母乳性黃疸發生的主要原因。 也有人認為, 初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較高促進腸肝迴圈導致未結合膽紅素含量增高。 但是目前對於早髮型母乳性黃疸確切的發病機制尚有爭論。

2、母乳原因:

生後一周以上純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出現黃疸, 血膽紅素超過傳統的生理性黃疸的標準,

Advertisiment
稱為晚發性母乳性黃疸。 推測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高, 在腸道內通過水解結合膽紅素稱為未結合膽紅素, 使得回吸收增加, 導致黃疸。 但目前缺乏重複性試驗研究的證明, 所以仍然在研究。

3、腸道微生態原因:

胎兒期間消化道內是沒有細菌的。 新生兒出生從口腔、鼻、肛門以及皮膚大量細菌迅速進入機體, 其種類與數量迅速增加並於第三天已接近高峰, 逐漸建立並維持著腸道的微生態平衡。 這些細菌不但參與水解蛋白, 分解碳水化合物, 使脂肪皂化, 溶解纖維素而且還合成維生素K、B, 同時腸道中某些細菌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轉化腸道內的膽紅素形成糞膽原排出體外, 以減少未結合膽紅素的重吸收。

Advertisiment
但是有的母乳餵養兒缺乏轉化膽紅素的菌群, 也是造成少部分母乳性黃疸的原因之一。

4 母乳性黃疸怎麼治療

1、對於早髮型母乳性黃疸出現在生理性黃疸期, 且總血清膽紅素值高於220.6.5μmol/L(12.9mg/dl)或者遷延不退, 超過生理期限仍有黃疸, 總血清膽紅素值大於34.2μmol/L(2mg/dl)可繼續母乳餵養 同時進行光療。

2、對於晚發性母乳性黃疸, 總血清膽紅素低於256.5μmol/L(15mg/dl)可繼續母乳餵養, 加強監測。 如果總血清膽紅素高於256.5.~342μmol/L(15~20mg/dl), 可以暫停母乳3天, 並配合光療, 改用配方奶餵養.黃疸可以消退50%, 恢復母乳餵養後, 黃疸雖有輕度上升, 但隨後逐漸降低至消退。

3、注意:

早產兒當總血清膽紅素到10毫克/分升(171.0μmol/L)即應警惕, 及早干預。

12 5 母乳性黃疸媽媽要怎麼做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Advertisiment
保持室內的陽光充足(冬天的時候儘量讓陽光通過窗戶照進來), 堅持每天適當的曬太陽, 時間一般在15分鐘左右就可以的。

2、媽媽的飲食要及時改善, 多吃蔬菜水果, 含纖維素多的食物, 有利於寶寶的康復。

3、寶媽媽保持良好的心態, 堅持以母乳為主, 靜下心來等待黃疸的消退。

4、在此期間乳母需要按時擠出母乳, 排空乳☆禁☆房, 有利於孩子恢復母乳餵養後能夠獲得充足的奶量。

12

相關用戶問答